快好知 kuaihz

【评论创作谈】在修改与比较中提高写作水平

自2016年11月15日加入蒲公英评论员队伍以来,我创作评论作品128篇,其中入选锐评76篇,入选犀言23篇,入选率为77%。有5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篇发表于《中国教师报》,1篇发表于《教育决策参考》,3篇被《云南经济日报》《a浙江教育新闻报》转载,7篇被《甘肃教育》《教育》《课堂内外》《重庆与世界》《教师博览》等期刊发表或转载。

谈及创作的体会,我觉得:选题要有针对性,观点鲜明深刻,论证逻辑严密清晰,更为重要的是,要评论自己熟悉的教育问题,反复修改自己的评论文章,多学他人的评论文章及写作方法。今天我结合自身创作实践,着重谈谈如何在不断修改与比较中提高写作水平。

鲁迅先生曾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说明了修改的重要性。我们不少初学者写教育评论,写完后没有修改的过程,更谈不上仔细推敲,所以常常被弃稿。而对于被弃的原因,不但不认真总结分析,以便在今后的写作中避免,相反,有人还认为是编辑“不识货”,埋没了自己的才华。

对于没被选中的稿件,我的处理办法是:分析原因,修改重写。在我入选锐评的76篇文章中,有11篇是修改再投后入选锐评的,其中有5篇被《中国教育报》选用。

对于初写教育评论的人,一定要练就修改与比较的“内功”,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一是重新审视评论的角度。时评写作所选的角度一定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比如,我写的《惩罚性调动教师不是好办法》一文,第一次评论的视角放在了惩罚性调动对边远贫困学校的教师、学生的伤害上,发泄的是一种不满的情绪。在第一次投稿不中后,我思考了三个月,期间,调查采访了部分相关的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结合他们的意见,梳理总结了惩罚性调动的三大危害,角度更广,立意更深,说理更透。修改后第二次投稿不仅入选了锐评,还发表于《中国教育报》,更被蒲公英评论编辑选为“约稿话题”,让广大评论者参与讨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是多读“前辈”的文章,把自己的评论同“前辈”的评论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在初写教育评论的时间里,我写的评论鲜有入选“锐评”的,即使入选也就是入选“犀言”。于是,我把自己写的评论与“锐评”的评论进行比较,静下心来,认真阅读“锐评”里的评论,同时结合《时评写作十讲》学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找出自己的差距,反复修改、比较,不断提高。

三是经常阅读自己的原文和入选“锐评”后的同篇文章,仔细比对找出差距。从题目到内容,从论点到论据,从篇章结构到遣词造句,都一一比对,从而找出不足,以利提高。另外,评论中的论据,一定要真实,要有可靠的来源,不能怕麻烦、怕累。

从根本上说,修改与比较会使作者的观点更加鲜明、逻辑更加清晰、论据更加有力、语言更加简明。对于初写教育时评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创作谈  创作谈词条  水平  水平词条  写作  写作词条  修改  修改词条  提高  提高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