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比知识学习更重要是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关于学习和做人的关系,《论语》中孔子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论述,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为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年轻人在家里做到孝敬父母,出门后尊重兄长,为人谨慎而又恪守信用,博爱众人,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践行了这些道德规范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用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显然,孔子将做人放在了第一位,学习文化知识放在了第二位。

“做人第一,学习第二”,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先成人,后成才”。然而,这样朴素的道理却难以在教育实践中得以落实。究其原因,在于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产生了误差。在不少人的观念中,评价一所学校办得好坏,关键看高考、中考的升学质量;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不管其道德品质如何,主要是看文化课分数。于是,学校教育中就自然而然地出现重智育、轻德育,重学生文化课成绩、轻品质培养的不良倾向,由此导致我们培养的一些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国家公费派出的许多留学生,贪恋国外优厚的待遇,毕业后留在外国,成了外国公民。

换一个角度讲,坚持“做人第一”,也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我县有一所学校提出了“抓德育就是抓教学质量”的办学理念,他们从抓学生一言一行的良好做人习惯做起,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主题式德育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尊敬师长、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规守纪。几个学期下来,学校的教学质量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度提升。相反,有一所学校只抓教学质量,把学习放在了第一位,平时很少搞德育活动,结果很多学生行为方面出现了问题,学生之间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现象,风气不正,影响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教育质量严重下滑。

事实证明,比知识学习更重要是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和价值判断。知识不足可以慢慢弥补,但一个人如果在做人上出了问题,既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毫无价值。在学校教育中,孔子已给我们开出了良方,如果能从“孝弟”抓起,做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团结友爱的习惯、崇尚仁人的习惯,然后再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地这样抓,定会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知识学习  知识学习词条  品德  品德词条  培养  培养词条  重要  重要词条  学生  学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