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推动教育均衡,可探索“立体化”帮扶模式

当下,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北京、杭州等地,为了推进教育均衡,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的问题,走上了集团化办学之路。老牌名校通过输出文化、管理、师资等资源,使新建学校、薄弱学校等迅速提升办学水平,让“名校+新校”得出“新校=名校”,名校+薄弱校”得出“薄弱校=名校”,“名校+农村校”得出“农村校=名校”。

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虽然也存在由教育不均衡导致的“择校热”问题,但无论从经济水平看,还是从教育资源考量,都缺乏走集团化办学的实力。可以借鉴集团化办学这一举措尝试“立体化”帮扶,让区域内的强校和弱校结成“联合发展共同体”,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怎样具体操作呢?笔者不揣浅陋,贡献以下几招:

多层面结对。在两校结成“联合发展共同体”的基础上,让领导之间、教师之间、班级之间、学生之间也尝试着结对子。既有团体的帮扶,又有个体的支持。通过多个层面的真诚的交流,把两校的心连在一起,促使两校肩并肩、手挽手共同发展。

订单式服务。每年的帮扶计划,要由两校共同磋商制定。为了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先由弱校列出需要帮扶的内容,然后交由强校根据“订单”确定帮扶内容。对于弱校提出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强校都要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

立体化帮扶。传统意义的支教,是弱校师资不足,强校派教师去弱校顶岗,充其量也只是对弱校的教学发挥引领作用。立体化帮扶,拓宽了支持领域。可以是教学理念的引领,也可以是德育方法的指导;可以是课堂教学的改进,也可以是二课活动的培训;可以是师资的补充,也可以是设备的添置;可以是学校管理的指点,也可以是学校文化的策划……弱校需要哪方面的帮扶,强校就对那方面进行帮助,帮扶是全方位的。

鲶鱼式带动。以往支教,大都是教育行政部门下了一道命令,强校被动服从,不得已而为之,绝对不会把骨干教师派出去。派出去的不是教辅人员,就是教学水平不高或纪律比较散漫的教师。给人的印象是派出去的支教教师大都是学校不待见之人,他们自己也有被发配的感觉。教育行政部门对派出的教师也不把关,只要数量够了,就算强学校完成了任务。可想而知,这些人去了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其实,真正的支教应该是无尚光荣的事。两校结成“联合发展共同体”后,需大力营造支教光荣的氛围,提高支教教师资格的“门槛”,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支教教师的把关工作,派素质较高且有专业荣誉称号的教师去支教,如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让这样的教师到弱校发挥“鲶鱼效应”,激活弱校的教育生态。

捆绑式考核。为了严格落实帮扶计划,提高帮扶效果,考核强校时,要把它们对弱校的帮扶情况及弱校的办学水平是否有所提升作为一项主要内容,以此促进强校不吝人力、财力、物力对弱校进行鼎力支持。

当然,在做这项工作中,强校不只是单向地输出,弱校很多地方也值去学习,如弱校教师扎实、朴实的工作作风,勤勉、奉献的工作精神,淡泊、谦和的人生态度,等等。我们之所以称两校为“联合发展共同体”,就是淡化两校“强”与“弱”或者说“大手”与“小手”的关系。

变“单一的支教”为“立体式帮扶”,这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要想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并达到常态化,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驾护航,有兴趣的地区或学校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立体化  立体化词条  帮扶  帮扶词条  均衡  均衡词条  推动  推动词条  探索  探索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