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满地垃圾暴露学校养成教育的缺失

进入暑假,不少学生、家长会选择去一些名校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参观。但是近日有媒体报道,大量的游客排队进暑期清华北大游客爆满,每天过后都有很多垃圾。目前,清华西门前已经竖立起公告,要求参观人员须遵守社会公德,爱护校园环境。

游客参观清华北大后留下满地垃圾,无论是指责家长没素质,还是抱怨垃圾桶太少,都是隔靴搔痒,难以改变乱扔垃圾的现象。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即使垃圾桶在身边,有些人也不会把垃圾放进桶里。

满地的垃圾,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留下的,都暴露出学校养成教育的缺失。为何这么说呢?试想,如果我们的孩子受到了良好的养成教育,养成了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就会制止家长把垃圾扔在地上,就会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在中小学校园里,不难发现,孩子们看到地上的垃圾,就会捡起来,甚至抢着捡。为何离开了本校,就不捡呢?因为,在校外捡垃圾,得不到表扬,没有奖励。为表扬和奖励而捡垃圾,如此的功利化,只能说明学校的养成教育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径。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主抓德育工作的政教处或德育处为何不能探索加强养成教育的有效路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在于有些学校重智轻德,把智育摆在第一的位置。在重智轻德的学校,智育是学校的生命线,德育是学校的风景线。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他的所有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因而,在这样的学校,德育工作只做表面文章,教育的形式化、简单化就成为必然。

早在90年前,陶行知先生就明确指出德育与智育的分家是教育最大的不幸。谢维和教授在《陶行知先生留下的“作业”》一文中分析道:在陶行知先生看来,这种德育与智育的分家和“不幸”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校分管教学与分管德育的领导“不相接洽,或背道而驰”,二是教知识的人不管品行,管品行的人不重视学术。

在一些学校,这种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务处和政教处“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甚至政教处长年累月地唱着“教学的调”,吹着“教学的号”。在这样的学校,德育是什么位置?就是大家常说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了问题最重要”。

父母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我们的孩子熟视无睹,固然有家庭教育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学校养成教育的缺失,是德育与智育的位置颠倒所致,没有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放弃德育,就是放弃教育。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的根本任务,因而,德育为首不能成为空话,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不能只是空论。从重智转向重德,从育分转向育人,这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缺失  缺失词条  满地  满地词条  养成  养成词条  暴露  暴露词条  垃圾  垃圾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