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农村校长要念好“三本经”

近年来,随着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和办学条件标准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校出现了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师资力量明显加强、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但尽管如此,农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教育公信力不断下降,仍是困绕农村教育发展的难题,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着农村中小学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威胁到不少学校的生存。

如何让农村学校办出特色?赢得当地群众的认可,成为每位农村学校校长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每位农村校长要在充分认识、了解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念好“三本经”——

第一本经是学校发展经。校长要深入研究义务教育发展的前瞻性问题,特别是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问题,结合本校实际进一步提炼办学目标,明确办学特色,把过去务虚的理论具体化、明晰化,明确告知全校师生乃至当地群众,学校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即要办什么样的学校、学校发展目标怎样才能达成—即怎样办好学校、学校发展中的优劣点——即学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等问题,让全校师生、当地群众从思想认识上感觉到学校有前途,有希望。

当然,学校要发展,关键还在于目标计划的落实。蓝图美好可能会让人激情澎湃,但如果没有具体实施的任务清单、时间表、将蓝图落实到学校具体工作中,再好的发展目标也是一张白纸。因此,对于发展这本经,校长不仅要念出“宏观发展经”,还要念好“细节落地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想与行动相结合。

第二本经是教师发展经。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和关键。要想学校发展,就要把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作为重中之重。

首先,要相信教师。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城市学校相比存有一定差距是不争的实事。作为农村学校校长,应当正视这个差距,但却不能凡事拿城市教师说事,张口闭口是“你看看人家城市老师如何如何,再看看我们教师怎样怎样”,让自家教师的工作激情、工作动力在一次次比较中渐渐流失。作为一校之长,要相信教师,团结教师,依靠教师。给教师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击;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关怀,少一些冷漠。从内心深处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培生教师的学校“主人翁”意识,让每位教师都把教好书、办好学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其次,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要不惜投入,舍得花钱。让优秀教师走出接受锻炼,提升成长,成为名师;让合格教师爱岗敬业、潜心教研,走向优秀;让新上岗教师夯实基本功,唱好“入职戏”,迈好教学每一步。同时,还要大力倡树教研之风,让教师在教中学,研中做,由被动教书到主动成长。

最后,校长还要关心教师生活,当好“家长”。教师也是人,更有家庭,会有小孩入学(园)、老人住院,个人身体不适等情况,校长这时候要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为教师出主意,想办法,排忧解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让每位教师免除生活的上后顾之忧,他们心中自然就会生发出无私的奉献精神,工作起来就会主动积极,就会热爱学生,敬业爱岗,就会将全身心扑在教育事业上!

第三本经是学生成长经。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虫;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行者;亦或是“身居陋室,心系天下”的志士?这关乎到学校育人的大方向,是每位校长要明确的大问题。可在当下,不少农村校长并没有对此进行过深入细致地思考,认为这是国家的事,上级的事,自己只要按照上级要求安排课程,进行教学就可以了。

诚然,按国家教育方针、上级要求办学是我们办学的基本原则,但一所学校要发展,除完成基础“共性”教育之外,更应有自己的“个性”特色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每一段成长历程都是不可复制的,教育留给他们的、能真正影响他们的,也许不是教育中的“共性东西”而往往是富有特色的“个性”。

因此,要让学校办出特色,长足发展,农村校长就要对学生的“个性”成长问题认真思考,不能因循守旧、人云亦云,仅做一名“忠于职守”的“撞钟者”,要立足本校实际,学生学情,因材实教,让农村学校在完成“共性”教育的基础上,办出富有农村特色的“个性化”教育,让农村的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创新情神的独特自己。

如是,办学目标明确了,办学特色鲜明了,教师素质提升了,教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孩子成功成才了,我们的农村学校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同,上级的认可,农村学校才会得到长足的、可持续的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农村校长要念好“三本经”  校长  校长词条  农村  农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