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切莫用课改新词折腾教师、折腾教育

近日,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素养教育”就是个大乌龙》的文章引发热议,作者对教育界的“造词”和瞎折腾现象颇有微词。拿“素质教育”来说,作者认为它文通理顺,符合教育规律,也写进了一些文件,一些专家学者弃之而去,热捧有教育逻辑问题的“素养教育”,纯属瞎折腾。

魏书生曾在一次讲座上批评有些人把原来大家都明白的东西说得云里雾绕,他甚至打趣说:“本来‘这是一堆萝卜’,有些人非要把它说成‘此乃若干萝卜组合也’。他认为,不管是第8次,还是第80次课改,无非三个守住:守住传统常识,守住新中国经验,守住自己的长处,教育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魏老师的这番言论,一语中的。新课改从来不缺新词,更不缺新鲜的理论。自主、合作、探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构主义、自主生成,等等,一系列的课改词汇蜂拥而至,往往让人生出“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

一些崭新的课改词汇确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诸如,自主、合作、探究的提法,是对只顾知识灌输的传统课堂的颠覆,对于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回想之前的教育教学,难道就没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传统的教育信条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是相通的。教师们已经对“素质教育”习以为常,又何必非得提出个“素养教育”取而代之呢?“素质”与“素养”到底有何差别?瞎折腾会让教师无所适从。

课改以来,教师成了最忙的一个群体,除了上课、批作业、辅导学生之外,就是接受培训学习,然后,将书上的课改词汇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如此这番折腾,课堂上便多了些专业词汇,出现了“请同学们自主学习一下这篇课文,我们来探究一下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样的课堂提问。有些教师简单地以为用上了这些课改词汇就能让自己的课堂摇身一变,孰不知,到头来却忘记了课堂中的“本我”,让原本充满个性的课堂充斥着形式上的“假把式”,以至于在有些语文课堂学生只知道感悟,只知道讨论,连最基本的生字都不会默写,连课文都读不通,这岂是课程改革者所能预想到的?

教育是门科学,教师无论如何一定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不管什么专业的名词,什么样的外在包装,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升学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每一位学生实现“最好的自己”。

教育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教师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课程改革不是一次又一次地推倒重来,更不是一次又一次地创造所谓的新鲜词汇,而应是对教育教学的深刻探寻,对理性的坚守与持续。切莫用课改新词折腾教师、折腾教育。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折腾  折腾词条  新词  新词词条  切莫  切莫词条  课改  课改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