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教科书中昆虫“有害有益论”该改改了

7岁的儿子总爱问我这样的问题:“蜈蚣是害虫还是益虫?”“蚯蚓是害虫还是益虫?”早在30年前,我也问过这样的问题。面对儿子的提问,我的回答是:“虫子就是虫子,不能简单地说它是益虫,也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害虫。”

我这样的回答,儿子并不买账,并振振有词地说:“我们学校课本上写着XX就是害虫。”说完把手中的虫子狠狠地甩在地上,还不忘踏上一脚。儿子的做法,我颇感无奈。

其实,我对教科书中关于昆虫“有害有益”的划分早已“腹诽”已久。昆虫作为自然界的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它们从来不是也不应该为人类而生活。我们人类为其贴上“好与坏”的标签,完全是出于自身需要,这是一种极度自私、狭隘而又相当幼稚可笑的做法,甚至具有危害性。

60年前,作为“四害”之一的麻雀,曾一度被认为是粮食增产的“敌人”而遭到赶尽杀绝式的迫害。经过一个夏天的杀戮,麻雀数量锐减,但带来的不是粮食的增产,恰恰相反,猖獗的虫害使庄稼大幅减产,少收的粮食远比麻雀偷吃的多。

60年过去了,虽然环保教育早已进入课堂,学校也大力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遗憾的是,在对自然界生命个体的认知上并没有多大的进步,仍以“好与坏”划分“敌我”。正是在“有害有益”的知识支配下,我们人类对破坏自然缺少负罪感,缺少对自然应有的敬畏和对生命个体的尊重。

每一个生命,无论体型大小、不管相貌丑俊,在自然界的生物圈内,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任何一个环节的消失或削弱,都有可能导致整体的灾难,并且会对我们人类自己带来巨大的伤害。可见,让孩子知道昆虫是害虫还是益虫并不重要,也不必要,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学会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因为,敬畏自然,即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尊重他者的生命,即是尊重我们自己的生命。

正是由于人类数量的增多,活动范围的扩大,导致江湖被污染,森林被滥砍,草原遭沙化,生物栖息的自然家园日益被蚕食,许多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如果我们站在动物、植物的角度看,其实我们人类才是最大的“害虫”。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改改  改改词条  昆虫  昆虫词条  教科书  教科书词条  有害  有害词条  有益  有益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