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校长教师参与考试作弊,仅仅是要给学生“帮忙”?

短短10天内,微信公众号“每日甘肃”就曝出了3起考试作弊事件。三件关于考试作弊的报道,从小学毕业测试到中考到高中会考,可谓是全覆盖了。

现在小学升初中是就近入学、免试入学,为什么还要作弊呢?报道说得很明白,问题出在一些校长身上,也就是说积极作弊的不是小学生而是小学校长,原因则是教育局用学生考试成绩考核校长。那么中考和高中会考呢?也有那么多教师参与,他们是不是仅仅要给学生“帮忙”呢?

按理说,考试是学生的事,虽然作弊是纪律所不允许的,但个别学生为了自己的分数冒险的心理似乎还可以理解,可现在为什么总是教师主动参与甚至组织学生进行大规模作弊呢?这其中所凸显的,恐怕就是教师的生存境遇问题了。

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不准按考试分数对学生、教师、学校进行排名,不能将学生考试分数作为奖惩教师的依据,但一些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总是在这样做,而且随着绩效工资政策的实施更加变本加厉。学校按照学生考试分数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并作为发放绩效工资的依据,地方教育部门则用绩效工资这个杠杆,以学生分数为唯一依据奖惩校长和教师。比如,小升初取消升学考试后,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就组织小学毕业检测,排名靠后的校长就地免职、扣发一年的绩效工资,排名靠后的任课教师通报批评、扣发一年的绩效工资、调到条件更艰苦的学校去任教。另外,教育部门还在统一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中安排“抽考”,对相关学校和任课教师进行排名,排名靠后的校长和任课教师也会受到同样的处罚。

除了上面这些处罚措施,还有当年年度考核记为不合格、五年内取消评优选先职称晋升资格等。要知道,一个年度考核不合格就很可能会影响一个教师的终身利益。不管总体教育质量如何,只要对排名靠后的相关人员进行经济和行政处罚的政策不变,每次考试后总会有人倒霉也就成了不可改变的结局。人总是有趋利避害之心,尤其是这“害”大到让人无法承受的时候,就难免有人铤而走险、不择手段了。于是,校长、教师参与考试作弊的事就似乎不足为奇了。

这种现象,受伤害最深的还是学生。它损害了考试的严肃性和公平性,而更重要的,它让学生看到了甚至参与了由学校、教师组织的舞弊行为,这对学生人格造成的撕裂,是任何其他形式的德育都没办法补救的。从小处讲,它伤害了学生的人格,伤害了教师的形象、教育的形象,从大处讲,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走向社会后,整个社会还哪有什么诚信、高尚等美德可言呢?

因此,面对频频出现的、系列化的考试作弊现象,我们不应仅视为个例,有关部门也不应只是“调查”、“处理”,而应引起重视和反思。反思学校、教师在学生考试中不“淡定”的深层原因,也反思自己的职能和权力界限(比如扣发一个教师或校长全年的绩效工资有什么政策依据),从而改进教育管理,让教育真正走上遵循教育规律的正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作弊  作弊词条  校长  校长词条  仅仅  仅仅词条  参与  参与词条  帮忙  帮忙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