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那些敢“较真”的市民也是划分学区的积极参与者

最近,人民日报深度聚焦就近入学问题,选取了一度引发热议的“南京家长因孩子不能就近上学而状告教育局”的典型事例进行深入探究。

众所周知,就近入学的实质,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而教育公平则是一项触及社会公平底线的重要民生话题。从根本上讲,解决教育公平之道在于充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质化和均衡化,而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在普遍享有优质教育资源一时难以完全实现,无法从根本上纾解划片之争和入学之困的情形下,就近划片入学无疑是现阶段推进落实教育公平的最佳选择。它既方便了孩子上学,还有效遏制了择校现象,实现了形式上的教育公平,进而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步伐,最终实现实质性的教育公平。

于是乎,在教育资源存在不公平的现状下,如何划片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除了常见的按小区整体划片之外,甚至听闻在同一个小区,因为楼号不同或单元不同而上不同的学校的神奇故事。而且,有些地方每年的划片还会变化不定……学区划片之所以呈现众多“乱象”,客观上是与牵涉面十分复杂广泛以及各片区生源不稳定,需要灵活根据每年的生源来调控划片区等因素有关。但是,暗箱操作亦同样难脱干系。

只要在学区划分上选择封闭操作,划片的确定过程不公开、不透明,人们就难免会怀疑其中藏有“猫腻”。谨以南京这起“民告官”事件为例,建邺区教育局的代理人对“就近入学”原则的解释就很难让人信服:学区划分所要考虑的不仅是“就近”原则,要根据本区域内的小学布局、入学儿童的数量及分布情况,确定公办小学的施教区范围和招生规模,学区分布呈不规则多边形……但无论怎样不规则的多边形,400米和两公里的差距未免太“不规则”了吧!除了就近原则,顾先生的代理律师还指出“不能把学区划分结论直接放在网上公示,而没说为什么这样划分,也没征求群众意见、广泛讨论,这在程序上是违法的。”

虽然南京市建邺区法院最终以顾先生在起诉时由于其女儿未满6周岁,不属于“适龄儿童”为理由,驳回了他的起诉。但是,这起触及“神秘”的学区划分问题的公益类诉讼,已成功引起各方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讲,其显示意义已远远超过诉讼本身。

首先,这提醒教育部门,学区划分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否则就会有合法性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建邺区教育局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在5月26日向社会公布2015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时表示:“今年的实施办法出台,经过有公众参与的研讨会、专家论证会、专题研究会等程序,做到了依法合理,程序规范。”同样,这也给学区纷争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渠道,至少“可以提起诉讼”了,有利于推进学区划分的决策透明化、公开化。

其次,“较真”的顾先生也给家长们做出了表率。在“民不与官斗”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加之顾忌孩子今后上学可能会遭遇“不正常”关照,绝大多数家长尽管可能心中颇有微词,但却不愿“惹是生非”。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种“容忍”纵容了划片乱象的滋生。如果每个人都能挺身而出,与不合理的政策“较真”到底,“猫腻”就难有容身之地。而这一次,终于有人做出了极好的表率,愿更多的家长挺身而出。

在现阶段,或许无论我们怎样努力,学区划分都恐怕难以做到让所有人满意。但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初步的教育公平,应当大有可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区  学区词条  较真  较真词条  参与者  参与者词条  划分  划分词条  那些  那些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