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为什么说幼儿教育要远离电子设备

如果不是因为支教,而且是教小学一年级,教了20年物理的我,还真不敢对这个话题发表任何看法。经过一年的支教生活后,我才敢说,幼儿教育,应该远离媒体,实现“零科技”。

过多的电子设备进入低年级的教室,不仅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还存在着诸多影响孩子们学习的问题。

首先是使孩子们失去了对“物”的原始感受。孩子诞生之初,他是如何感知这个世界呢?一是触觉,通过它感受母亲怀抱的温暖;二是听觉,通过它来辨识自己所处环境。其它方式则是随着其活动范围的扩张而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

认识事物,让孩子面对实物或图片,仅仅能说名称是远远不够的,儿童还要学习与事物属性相对应的词汇。冬天,把手伸进冰水中,再把手放到自己的衣服里面,孩子就能学会“冰冷”和“温暖”。用手摸一下玻璃,再摸一下水泥墙或者是树皮,孩子就能学会“光滑”和“粗糙”。孩子坐到木板上和海绵上,就能学会“硬”和“软”。孩子吃了糖,就学会了“甜”;吃了药,就学会了“苦”;打针就学会了“痛”;闻到腐烂物的味道,就学会了“臭”;夜晚乘车,看向车内,他能学会“昏暗”,看着对面车打过来的远光灯,他能学会“刺眼”。没有体验,既便孩子们会说这些词汇,词汇的意义也是空洞的。

对具体事物的学习需要是全方位的感知。比如说认识水,要用眼睛看它的颜色,用嘴尝它的味道,用耳朵听流水的声音,还要让孩子们到水里面去感受。这一切都是触觉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水的学习如此,其它事物的学习何尝不是?

通过屏幕来认识“事物”,让儿童失去了亲近“物”的机会,无论呈现何等精彩,没有对“物”的原始感受,学习必然是空洞的。更重要的是,缺少对感觉器官的全面刺激而延迟了成长的最佳时机。

其次,电子媒体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机会。低年级的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到学校里来?那是因为学校里有好多的小伙伴,可以和小伙伴玩。父母们把孩子们送到学校里来也是为了求发展——认知能力发展和社会能力发展。而社会能力的发展,就是让孩子们学会认识其他的同学,认识自己,进而与同学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建立,是通过打交道来实现的。对低年级的孩子而言,打交道就是一起游戏、嬉戏、说话、争论甚至争吵等。这些交流不仅在课外完成,课堂上也时时发生着。

面对屏幕学习时,电子媒体将图像与声音信息传递给孩子们,这是交流吗?显然不是,这是信息的单向传递。没有互动,何来交流?尽管互动式媒体早已出现,但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去学习,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课题。别忘了,吸引孩子们到学校来的,一是人;二是和人交流,而不是一块屏幕。

最后是使孩子们失去了发展想象力的机会。观察当前的低年级媒体教学,起到了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作用吗?根本没有。媒体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更多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充斥着娱乐、搞笑、搞怪成份的肤浅媒体材料被引入课堂。制作这一类材料,可能需要创意和想象,而孩子们看这些创意想像的成品是绝不需要这些能力的。看这类材料,除了收获肤浅、幼稚和浮躁外,对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是有害无益的。

因此,幼儿教育应该去电子化,做到“零科技”,让孩子们向大自然学习,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词条  电子设备  电子设备词条  远离  远离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