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乡村中学成功“逆袭”说明了什么?

看了4月7日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题为《一所被判“死刑”中学的逆袭》的报道,深有感触。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新华中学,自从本世纪初被列入撤并计划后,当地就停止了对该校建设的投入,办学条件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末。然而,就是在这样一所破旧的农村校,2008年以来,中考的重点高中录取率均在60%以上;连个像样操场都没有的新华中学,每年在全县运动会上的成绩却名列前茅……不仅附近乡镇的学生放弃镇上的中学来此就学,更有邻市、邻省的学子慕名而来,被湘东教育系统称为“新华现象”。

那么,这所早已被判“死刑”的学校何以能够实现神奇的逆袭呢?这与该校校长用心办学的理念分不开。当何根萍校长2005年上任之时,这所行将撤并的学校面对人心溃散的困局,在这样的艰难情形下,他说服妻子放弃工作,带着原在镇上读书的儿子转到山窝里,真正做到了以校为家,真心关爱全体师生,新华中学就变成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这便是完成逆袭的全部秘密。一言以蔽之:用心办学,真正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回想起来,笔者所就读的初中也就与新华中学颇为类似。在上世纪80年代末,笔者所在的乡村从原先的乡镇中脱离出来建成一个新的行政乡,随即也配套建起了一所乡初中。起初,除了派来的几位教师,这是一所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校舍、操场和相关配套设施的“三无”学校:师生都租住在老旧破落的民国年间建成的民房里,学生的席帐就挨个直接铺在楼板上;初一年级的教室租用村里的大祠堂,年代久远的柱子虫蛀极为严重,轻轻一拍,里面的粉尘便纷纷飘落,而这竟然成了学生课间娱乐的常规节目。一旦遇上白喜事,祠堂便是停放灵枢的当然场所,学生就只好放假回家;初二和初三年级总算在离大祠堂一段距离的地方租到了两间相邻的堆放杂物的库房,但地面却极其坑洼不平,想放下一张平稳的书桌都殊为不易……

但幸运的是,我们却遇到了几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尤其是刚从中师毕业的班主任老师,他全身心地扑入教育教学之中,几乎与学生融为一体。物理本是最令学生头痛的科目,但在他的执教下却成了大家的强项,甚至有些原来在班里物理成绩并不突出的同学,上高中之后竟然也成了他人眼中的物理尖子。全班40多位学生,考上中专和高中的就有15位左右。在当年,这是令人震惊的成绩了。

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将发展乡村教育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但无论怎样的重视和推行何种措施,都离不开乡村教师的用心从教。惟其如此,才能趁此东风,实现乡村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迎来乡村教育的春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明了  明了词条  乡村  乡村词条  中学  中学词条  成功  成功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