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不妨把过年“拷问”当作“压岁言”

过年回家,难免遭到七大姑八大姨的“拷问”。

最近有媒体发起的网络调查显示,超过七成受访者害怕被追问“是否有对象”,将近七成受访者对问“工资收入”表示反感,近四成受访者反感被问“买房买车了吗”,超三成受访者害怕被问“每年给家里多少钱”。

近年来,很多人因避免被“拷问”而拒绝回家过年,甚至对过年本身产生了恐慌、烦恼、焦虑、抵触的情绪,使过年陷入了尴尬境地。

明知会招致反感,却仍然“拷问”,若不是至亲至近的人,若不是关心自己的人,谁愿意自讨没趣?而且,关系越亲近,问的就越直截了当,问题就越敏感越触及核心话题。

可以说,这种过年“拷问”是以亲情为基础的,也包含着牵挂和祝福的成分。如此看来,过年“拷问”的意义和“压岁钱”的内涵是不是也有几分相似之处呢?那么,我们不妨把过年“拷问”当作一种“压岁言”吧!

家中长辈和晚辈对于过年“拷问”截然不同的态度反映了两代人甚至几代人之间的价值观冲突,而这种冲突只是暂时的、相对的,会不断地产生,也会不断地消失。

曾经的“被拷问者”,或许会不知不觉地接过“拷问”的接力棒,成为新的“拷问者”。如果年轻人能够把过年“拷问”或家族“拷问”传承发展的规律看得更清一些,当自己处在“被拷问”的时期时,就能够多一些宽容、平和、理性的心态。

其实,对待过年“拷问”,年轻人完全可以善意面对、真诚以待。“拷问”没有标准答案,也不需要所有问题都取得高分、满分。

有些人应对“拷问”轻松自如,他们的经验是“撒谎编瞎话”。这是不可取的,而且大可不必。我们踏踏实实过日子,勤勤恳恳打拼,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用谎言应付亲人不仅违背内心,更有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当然,我们可以顾左右而言他,支开话题,含糊回答或不作回答,甚至可以用上网友编的那副对联——上联:这个嘛呵呵呵呵呵;下联:那什么哈哈哈哈哈;横批:阿姨吃菜。

不妨把过年“拷问”当作“压岁言”,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会收获更多自信和乐趣。

(转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5-02/21/c_1114413602.ht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拷问  拷问词条  压岁  压岁词条  不妨  不妨词条  当作  当作词条  过年  过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