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支教学生发布歧视言论,我们该反思什么

不久前,有网友举报大连理工大学一位刘姓学生在支教期间发布了一系列不当言论,称支教地区落后,多次直言学生“傻子”“笨蛋”,被质疑侮辱学生、地域歧视。据公开资料显示,该刘姓同学是大连理工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服务队队员。(3月13日 澎湃新闻)

诚然,个人有发表言论的自由,但要注意身份、内容和场合。该支教学生不顾自己支教老师的身份,任性发布歧视性言论,实属不该。虽然事后有关部门对该学生作出取消其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处理,但该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不得不让人深思:可谓优中选优的支教学生堂而皇之地发表歧视性言论,我们应该反思什么?

首先,要反思支教人选的遴选机制是否合理。据有关信息显示,该学生不可谓不优秀。本科期间,曾担任校团委团校办公室主任等职务,曾获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毕业生、服从国家需要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及奖励,其履历不可谓不光鲜。但是,这位“优秀”学生有违师德的言行不禁让人产生这样的质疑:支教人选的遴选是否过于看重表面“成绩单”,忽视了师德的考量。

其次,要反思支教人员的培训机制是否完善。一般情况下,遴选出的支教人员在正式开展支教前都要接受相关的业务培训,包括支教期间的个人安全等注意事项。可是,该支教学生不仅发布了歧视性言论,还在微博等平台公开,对此,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支教动员工作部署是否到位,师德等相关注意事项是否强调到位。

最后,要反思支教人员的管理机制是否有效。作为志愿者输出方的高校要对志愿支教工作高度重视,要与支教人员任职的中小学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对支教人员的动态管理,不可“一送了之”。联系到该支教人员发布的歧视性言论事件,让人不禁怀疑,有关志愿支教组织者是否对支教人员进行了动态跟踪管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支教  支教词条  歧视  歧视词条  反思  反思词条  言论  言论词条  我们  我们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