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别让“偶像养成”毁了青少年的未来

8月20日,偶像组合“天府少年团PANDA BOYS”在成都发布单曲宣布出道。这个组合由7名男孩组成,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8岁,最小的7岁,最大的也仅有11岁。这一消息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有网友戏称,“我们只想 ‘养成’,不想‘育儿’”;也有网友对低龄偶像的出道表示担忧:“这么小的年纪让孩子们好好读书、享受童年不好吗?为什么要把他们当成赚钱的工具?”

所谓的偶像养成,是指娱乐公司让粉丝参与到偶像的成长过程中,既突出偶像的个人特质,又增强了粉丝的黏度和忠诚度,并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源,从而获得商业利益。资本利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理,保障资源供给;利用青少年不成熟、不理智的追星心理,保障利润回收。偶像成了“产品”,粉丝成了“买主”,各大电视台、视频平台和经纪公司成了“股东”,资本则成了最后的赢家。

表面上看,偶像养成后,可以赚到光环,可以获得各类广告和活动代言,即使不能大红大紫,也可以当一个中等流量明星,靠在网上刷存在感即可收入不菲。但是,这些所谓的偶像主要靠包装公司包装,个人素养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逐渐退步的趋势,还养成了各种坏毛病,甚至出现了踩踏伦理和法律底线的行为。一旦资本发现其没有继续榨取利润的价值,偶像便会迅速倒塌,变得一文不值。

偶像养成过程中,被偶像误导的青少年也是输家。这些青少年只看到了偶像的光环,却没有看到聚光灯下的阴影。比如,一些偶像养成类节目会恶意剪辑,将原本不相关或不在同一时空发生的镜头剪辑在一起,故意放大学员之间的分歧,拼凑出争抢、压迫、心机、消极应对等负面情感,诱导社交网络的议论甚至争吵,以此来吸引流量。除了钱财损失,其对青少年精神的侵蚀更令人担心。很多青少年只看到了流量明星光鲜的一面,又有高额的收益,从而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

青少年价值观偏离,加剧了家长的焦虑,提高了学校德育和未成年人保护的难度,也增加了社会治理成本。今年8月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网络综艺节目专项排查整治活动,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网络综艺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加强偶像养成类节目管理,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

变质的牛奶会让人消化不良,变质的价值观则会扼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各大电视台、视频平台和经纪公司要把创作的焦点对准纷繁多姿的现实生活、波澜壮阔的变革时代,对准奋发有为、创新争先、闪耀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真英雄、好榜样,这样的偶像才能为青少年提供向上的力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养成  养成词条  青少年  青少年词条  偶像  偶像词条  未来  未来词条  
教育评论文化

 教育的文化回归

历史已一再表明,文化虚无主义只会使一个民族衰弱、瓦解而非走向强盛。所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三个自信”的基础是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