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破解“非全”研究生遭歧视问题,须在评价机制上下功夫

近日,有群众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中遭遇不平等对待。根据线索,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第十一督查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现,“非全日制”(以下简称“非全”)研究生遭到不平等对待的现象的确存在,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营造平等环境。(9月13日 新华网)

2016年,为推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等。

自2017年“非全”研究生政策正式实施以来,关于“非全”研究生遭遇学历歧视的讨论就一直未间断:有的“非全”研究生考取了国家事业单位,由于上级人力资源部门不认可“非全”学历,无法办理备案手续;有的虽已入职事业单位,但因为是“非全”研究生,无法从市属编制转为省属编制;有的用人单位直接在招聘公告中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在外……研究生学历不但没有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敲门砖”,反而成了“绊脚石”。

“非全”研究生遭歧视,折射出人才评价“唯学历”“唯文凭”的顽瘴痼疾。国家一再强调,全日制和“非全”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各级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学历歧视报考资格条件等。但是,一些单位招聘时还是过分关注学历、文凭,而非能力和水平。在一些用人单位看来,“非全”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类似,都是边上班边读书,“含金量”不如全日制研究生

要破解“非全”研究生就业遭歧视问题,还需在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上下苦工。改革人才评价机制,需要全社会更新观念,摆脱歧视惯性;也需要人力资源部门以及用人单位清理现存的歧视性政策,解决学历认可、手续办理等问题。同时,还需要培养单位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方式,严把出口关,用过硬的人才质量赢得社会和市场的认可和尊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歧视  歧视词条  上下  上下词条  功夫  功夫词条  研究生  研究生词条  机制  机制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