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准确把握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的要义

自2017年起,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今年2月,教育部进一步明确,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全覆盖,在时间安排上,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各地、各校纷纷出台课后服务方案,切实落实此项工作。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将延时服务全覆盖”解读为全体学生都要参加延时服务,招致家长的反对,甚至发生了较为激烈的矛盾冲突。

所谓“全覆盖”,相关文件有明确解读。一是指学校类型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城市、乡村、公办、民办、大型、微型),都要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二是指“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对于没有需要的学生,则不做要求。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延时服务全覆盖”的含义,要求全体学生参加延时服务,势必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落实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这一要求,要抓住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一要明确延时服务的目的。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主要是为了解决放学后部分家庭无法接孩子的难题,同时服务学生成长,这也是落实“双减”的重要举措。明确了这一目的,学校要围绕减轻学生负担这一任务,合理规划课后服务时间和课后服务内容。

二要突出“为了学生”的主题。学校当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出发点。开展课后延时服务,除了解决家长接送孩子的难题外,还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增进亲子交流,有些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在学校呆得太久,学校要尊重家长的选择。对于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学校不能为了方便管理将学生关在教室写作业,而是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多开展素质教育。

三要坚持自愿的原则。延时服务不是强制服务,而是有偿的自愿服务,因此,学校要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有一部分家庭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接送孩子,“三点半”难题在这些家庭并不存在,也不需要参加延时服务,学校不能以“全覆盖”为由要求所有学生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离开了自愿原则,学生和家长就会怀疑开展延时服务的动机和目的,影响政策的公信力,还会影响“延时服务”这一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

全面准确地把握延时服务全覆盖”的内涵,不仅有利于开展延时服务工作,也有利于缓解家校矛盾,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定要深刻领会“延时服务全覆盖”的精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延时服务”回归初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要义  要义词条  延时  延时词条  课后  课后词条  覆盖  覆盖词条  把握  把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