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青少年模式”不能流于形式

暑假期间,未成年人上网问题成了家庭里的“高温”话题。有媒体调查发现,当前大多数网络平台都启用了“青少年模式”,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有一些网络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存在入口不显著、随意开关、开启后仍能浏览不良内容等问题。

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令人头疼的学生“网瘾”问题,且呈现出低龄化倾向。中小学生沉迷网络,会对其身心健康成长和人生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预防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刻不容缓。当前,“青少年模式”不失为一种有效路径。但是,“青少年模式”不能停留于制度层面,还需要全方位发力,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首先,有关部门要强化监管,防止平台阳奉阴违。一方面,各地政府、网络监管等职能部门要督促相关软件及网络平台全面落实“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的规定。同时,还要采取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等措施,防止学生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蒙混过关。

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督导检查和过程监管,敦促“青少年模式”落到实处。教育、工商、网络监管、营运等部门要紧密携手,强化网络游戏实名注册登记制、零点断网制、游戏分级制、监管职责制、责任追究制等机制的落实,还要完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第二,多方联动,谱写绿色上网“金曲”。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密切配合,倾注情感关爱,谱写青少年文明上网“四部曲”。

一是内容选择曲。家长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带领孩子借助网络学习相关知识,开阔孩子视野。

二是时间控制曲。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严格控制孩子上网时间和零花钱,避免孩子无节制上网,或者到外面偷偷上网。

三是兴趣转移曲。注重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学校、家庭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享受到网络之外的快乐,避免其把网络作为唯一的快乐来源而迷恋成瘾。

四是家校配合曲。家庭和学校要密切配合,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对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学校和家长要加强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力争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

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堵”不如“疏”。家庭、学校、网络平台和相关职能部门等要严格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切实将“青少年模式”落到实处,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青少年模式”不能流于形式  流于形式  流于形式词条  青少年  青少年词条  模式  模式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