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真正好的父母:从不过度付出,而是得体地退出!

  01  

中国父母

总是为孩子过度付出

中国的父母为孩子做得太多了,这种付出从孩子出生,延续到孩子成家立业。朋友常说:“养孩子是一件又贵又累的事。“

孩子小时候:怕他摔着、磕着、累着,什么都帮他干,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

孩子读书的时候:供他念最好的学校,咬牙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生怕孩子受委屈;

孩子毕业的时候:为他奔波托关系、找工作,掏空了一切也要给买套房。

总之,只要有了孩子,那就是操不完的心,管不完的事儿。

曾经有一组数据统计:中国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支出是全球第一,为了孩子,接近三分之一的家长放弃了个人时间和爱好。

即使已经付出如此之多,中国的父母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做得不好,亏欠了孩子

  02  

付出很多

却惯出孩子的冷漠

很多家庭的矛盾,不是来源于父母付出太少,而是付出得太多。

⊙剥夺了孩子独立性

7岁的孩子不会系鞋带;

10岁的孩子埋怨妈妈课本没帮他放进书包里;

高中生连袜子都不会洗;

视频中留学的男孩,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找爸妈。

......

当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或是让孩子只管学习,其他什么事不用做,那么他永远都学不会独立。

⊙助长了孩子受之无愧的心理

有朋友说:“每天为孩子打理好一切,甚至早上的牙膏都为他挤好,但是为什么他好像一点都不知道心疼我?”

其实,孩子不知道心疼父母,问题出在父母身上:轻易满足孩子一切要求,加上不计成本的付出和没有边界的爱,日子久了,孩子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网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好,结果孩子吃不了苦,受不了累,毕业两年都心安理得地在家消遣度日。

妈妈受不了,指责他。孩子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那么娇惯我?”

有时候,不是孩子不知道独立,不知道心疼人,而是父母从来没有给过孩子机会。

  02  

深情的父母 懂得得体的退出

每个孩子,都会有一颗想要独立的心,但是父母常常拽着手中的这根线,迟迟不愿放手。为人父母,除了在孩子生命的前几年,亲密地呵护孩子成长,接下来的时光,一定要放手,促进孩子独立。

别包办:

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做。

多舍得:

孩子吃点苦没什么不好的。

少干涉:

孩子探索的权力,让孩子从周围的世界中学习。

纪伯伦的一首《孩子》:

你的儿女,

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

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

却并不属于你。

本文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得体  得体词条  过度  过度词条  从不  从不词条  付出  付出词条  退出  退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