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其价值观是通过企业管理者以及员工的行为、习惯来体现和发展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最终体现在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企业文化实质上是全体员工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工作效率、道德作风等与企业价值观互相融合共生的过程。企业文化只有深深植根于广大员工的土壤中,由员工来培植、浇灌,才能茁壮成长并结出丰硕成果。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按照以文化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的要求,结合企业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提升的趋势,通过建立共同愿景、建设学习型组织、完善各种规范制度等途径,确立“忠诚在企业、热爱在岗位、拼搏在市场、超越在自我”的核心价值观,真正承认员工价值所在,支持员工价值追求,引导员工价值提升,保障员工价值实现,使员工真正成为“物质富有”和“精神富有”的有产者。那么如何在在企业推行以塑造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呢?一、确立企业核心价值观,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根据成长型的国有老企业的特征,围绕企业的共同愿景,应确立“忠诚在企业、热爱在岗位、拼搏在市场、超越在自我”的企业核心理念。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员工价值理念体系,实现企业价值观与员工价值观的统一。不断引导职工树立全员、全过程的学习理念、快速反应的速度理念、持续改进的创新理念、讲求公德的诚信理念、适应挑战和竞争的团队理念。在五种理念的基础上,要求员工具备“洁身自爱、坚韧不拨、奋发向上”的三种品格,具备“成就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节约意识”的四种意识,并塑造四种形象,即“干部塑造公仆形象,党员塑造先锋形象,员工塑造主人形象,企业塑造文明形象”。引导和动员员工“用学习的热情、团结的真情,奋斗的激情实现的企业美好前景只有价值观高度认同了,才能使员工的个人价值追求与企业的理想、目标、使命和价值观等达到高度的统一。

        海尔,是中国最有实力进军世界500强的家电企业;张瑞敏,是目前唯一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他追求卓越的企业和卓越的人,提出了“海尔,真诚到永远”的经营理念。这种文化理念指导海尔所有的经营活动,无论是新品、服务、广告、人才,还是管理、营销、品质,都将这种认真的、真诚的文化融会塑造得十分贴切。在这种彻头彻尾的为用户服务的观念指导下,创造了内部日清日高的管理制度,十分严格地要求每一个员工必须将当天的工作在当天完成。这是一种看似非常严酷的制度,实际上是在自觉执行严格制度的氛围中,创造了一种富有海尔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真诚到永远”,所以,海尔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马虎、都十分认真。企业文化成为海尔最本质的成就和最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失败的企业就是文化的失败。爱多,短短4年坐上全国VCD行业的头把交椅,产值达半时间,方太就从零发展到近4亿元销售额,从6月,第一批产品投向市场马上刮起第一股方太旋风。后来,从上海《新民晚报》得到一则消息,三口之家因煤气泄漏中毒身亡。我们立即研究将电子模糊技术应用到吸油烟机上去,万一煤气泄漏,吸油烟机会自动开启开关自动报警又自动将有害气体排到室外。这台机子一出来,立即刮起了第二股方太旋风,方太产品供不应求,原来比较沉闷的吸油烟机市场热了起来。这靠的是什么?是方太的“市场需求”、“顾客文化”在产生作用,因此,文化不是与物质分离的,它始终是物质的灵魂。品牌文化又是方太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方太诞生的第一天就提出了实现吸油烟机行业第一品牌的目标和“品牌兴厂、文化兴牌”的战略方针。因此,“一切要做到最好”成为方太人的形象口号,也诞生了许多关于方太人的动人故事。

        笔者从事企业文化工作多年,常常有人带着一脸的疑惑,问起这样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企业到底需不需要企业文化?当然这也包括一些专业的企业文化从业人员,由此笔者深刻地意识到当今企业文化红红火火、如火如荼的热潮背后,的确存在着意识不到的危机。也许有人说我这是在危言耸听,或许是在庸人自扰。面对如今的企业文化建设热潮,笔者作为一名企业文化从业人员没有感觉到任何欣喜,而是从心底里由衷地感到悲哀。为什么说是悲哀呢!看看目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以及所发生的一切,细心的人就会发现企业文化变味了,的现在的企业文化已经不是真正“企业”的文化,而是企业的“文化”。尤其是一帮所谓的学者、专家把企业文化涂脂抹粉的费力打扮,今天来个企业文化溯根觅源热,明天又是企业文化谈玄说道热……结果是企业文化真的文化起来,变成了“阳春白雪”,变成了一帮文人骚客酒桌上的谈资,和一些企业家挂羊头卖狗肉的幌子。一时间,企业文化真正的受众面——企业员工却无法理解和认识企业文化,从而失去了让我们认识到企业文化真正作用的目标。在这里,笔者强调一下:企业文化不应该一味搞“阳春白雪”的文化,更应该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下里巴人”的企业文化。如果本末倒置的话,我想我们的企业文化热潮恐怕只是浮眼烟云,不会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任何作用。那么说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作用,以上这些人的疑问,在下认为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是极其肤浅的,根本没有从思想深处去领会和理解企业文化。即使有时候谈起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他们也会说出这样的理解:企业文化是企业通向21世纪国际市场高速公路的通行证。但是,笔者以为这样的理解也是肤浅的,没有从企业文化的根上去了解企业文化。

        近期,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深圳福田民营企业家联谊会、《民营经济报》等在深圳、广州两地举办了多场专题论坛报告会,中山大学中外管理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深圳市中大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黄飞以“企业文化的资本化经营”的专题报告引起了到场企业家的关注。一些企业家被黄飞先生的“企业文化的资本化经营”理念和操作方法所吸引。广州某企业家告诉记者,自己的企业过去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不少,但效果总是不理想,成为企业经营中的软肋,想改善,却找不到办法。所以黄飞教授的专题报告,让不少企业家立刻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由于报告会时间所限,黄飞先生之前对“企业文化的资本化经营”的一些具体细节并未展开论述,令与会企业家感到些许遗憾。为满足更多企业家的需要,记者对黄飞先生进行了采访。谁“抛弃”了企业文化?提起“企业文化”,大多数人只是把它看作是一种“务虚”的东西。企业家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往往表现在指定一个负责企业文化的部门或个人,工作性质也局限在出几本内刊和一些宣传、教育和形象等表面工作。有些企业资金充裕,就搞搞员工旅游、办个晚会、改善一下办公条件和厂区环境等等,不少企业家认为能做到这些就不错了,企业文化还能做什么文章呢?对这种现象,黄飞教授很担心,他表示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老板们并没有把企业文化当作企业生产经营的一部分,而这部分员工也被排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之外,得不到重用。而在更多中小企业看来,企业文化完全是“有闲钱的时候就多搞搞,没钱就算了”的事情。黄飞认为,造成企业文化部门“边缘化”的根本原因是企业老板们觉得它“只花钱不赚钱”,“嘴上说重要,实际上并不重视”。所以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性质不能真正融合,生产营销部门也并不认同企业文化部门的工作。

关键词: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体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企业  企业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  竞争力  竞争力词条  核心  核心词条  体系  体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