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浅析企业文化践行感悟 如何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如何落地?

        企业文化不是唱歌作赋第一个误区,是把企业文化形式搞得轰轰烈烈,作为一种让员工兴奋起来的东西。如北京有的商场,每天早上都起来折腾,又是唱又是跳。墙上写着团结拼搏,但员工也搞不清楚要团结起来跟谁拼、怎么拼?还常常花数十万,聘请歌手、出书、卖飞机,什么都干。这似乎是为了扩大企业影响,或使员工亢奋起来,但到头来,企业就被别人接管了。所以企业文化不是唱歌跳舞,不是上街学雷锋,不是春游、秋游,不是仅仅让员工兴奋,不是浅层次的文体活动。这是第一个误区。第二个误区,用一些美丽的辞藻堆砌企业文化。许多企业你说它没有文化,都有。在它的网站,在它的企业简介上,有一系列关于企业文化的美好词句,几乎世界上美好的词都进入了企业文化。但遗憾的是,企业文化没有落地,没有扎根,这也不是企业文化。第三个误区,企业文化更不是找一帮秀才,写出一本小册子,然后放在那儿,客人来了就送一本。企业唯一的使命是活下去所以企业文化要有一个定位,把企业文化定在什么位置上,这是很关键的。也就是说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我想我们首先要看到严峻的现实,这就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处处充满了陷井,企业活不下去、企业长不大,中国企业就是这两个现实。因此很自然我们就要思考做企业到底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做出一个回答。当我们解决了这个命题以后,企业的文化定位也就清楚了。有的企业提振兴中华,有的企业是科教兴国,有的企业提为社会服务、为员工服务、为股东服务、为消费者服务,一大堆的服务。甚至有的企业号称要做中国的GE,现在中国已经有3个公司提出这样的宣言。我说中国人就是胆子大,非常大。销售收入才600亿,就号称要做中国的GE。GE是多少?GE是1700亿。我们600亿是人民币,人家1700亿是美元呢!还没有长大的小矮人,就要号称成为企业的巨人。

        这个定义实际上包括三个层次: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首先,价值观是企业文化中是相对稳定的要素,比如企业提倡“诚信、团队、合作、创新”,都是企业的一种价值观念,也就是企业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长期应该保持不变,除非企业经历了转型、重组等大的变革;其次,信念是支撑企业价值观的各种信条、观念,比如人才观、发展观、竞争观、营销观等,必须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市场状况、竞争对手等来动态调整,是企业发展与竞争策略的指导思想;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只是停留在这两个层面,但是却忽略了企业文化的最重要部分——行为方式,行为文化是企业文化中最真实、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部分,一个企业真正的文化其实并不是那些冠冕堂皇的“书面文化”或者“口头文化”,而是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企业可以提倡“创新”,可真实的文化却是“小心驶得万年船”,企业可以提倡“团队”,可真实的文化却是“山头林立,各自为战”,可见如果忽视了理念与行为的一致性,企业文化就成为了形而上的“摆设”。很多时候大家对企业文化说的太多,但总抓不住关键,企业文化好像很有用,但又好像什么用都没有。是这样吗?其实企业文化更类似于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催化剂”不能让无法发生化学反应的两种试剂发生反应,但却可以加快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试剂的反应速度,提高原料利用效率。企业文化也是这样,很多问题必须由制度规范、战略规划、流程再造、兼并重组来解决,是硬性的,文化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有些企业业绩很好,薪资很高,可员工流动率还是很高,工作氛围差,满意度低,这就要靠文化的力量。通过注入优秀的企业文化,打造共同愿景,激活组织氛围,鼓舞员工士气,指明前进方向,让平庸的企业变得优秀,让优秀的企业变得卓越。

        当然,“神”的原型可以是虚幻的、外来的甚至企业老总本人。中国的商业史算不上发达,但高度发达的社会和政治文明史却为当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多“说也说不清楚”、制度和规范都力所不能及的问题,因为说不清楚,往往给人玄而又玄的印象,有人称之为哲学,有人称之为宗教,更多的时候,人们把它统统装在企业文化这个大筐中。国外企业也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如“惠普之道”和英特尔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对比之下不难发现,国外的所谓企业文化解决的是把员工统一到企业的价值观和追求的愿景目标上的问题,如强调“创新”、“不断超越”、“均衡发展”、“保持领先”等等。按照施恩在《组织文化和领导力》中的定义,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中的人在解决适应环境和内部团结问题时习得的、成体系的一系列基本预设。通俗地说,企业文化创造的是独特的有别于其他企业的“小气候”。而国内企业,尤其那些在市场竞争中打拼、必须自食其力的企业,其所谓企业文化十分芜杂,相当一部分所谓企业文化,目的其实更多地是为社会道德建设这个“大气候”补课。从整个社会的深层次变革来看,转型时期的大多数人都处于既有价值观和信仰失灵的茫然状态。这种由信仰缺失带来的浮躁心态,使得广泛的社会道德基础建设与经济发展速度极不匹配。同时,企业家面临的是一个存在一定“仇富心态”的社会环境,“吃你点、拿你点算什么”不只是个别人的想法。如果没有采取恰当的形式加以教化、引导和约束,偷懒、欺骗、腐败甚至盗窃行为会迅速滋生、蔓延,人们很容易在占便宜、搭便车上取得心理上的一致。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从企业所在地域、所处发展阶段、所属行业环境等出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手段,为员工补上道德文明甚至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一课。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企业的竞争已经深入到了文化层面。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是一种价值观。企业文化是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同时,文化意味着一个企业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模范。管理人员通过身体力行,把这些文化灌输给其员工并代代相传。美国企业文化专家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一书中指出:几乎美国的每个大公司,都在发生企业文化的变化,老的企业文化在衰变,新的企业文化在产生,美国的企业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这种精神可以包括在八大基本价值之中。一、目标原则,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有价值的目标。二、共识原则,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能否聚集众人的能力。三、卓越原则,卓越不是指成就,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工作伦理,培养追求卓越的精神。四、一体原则,全员参与,强化组织的一体感。五、成效原则,成效是激励的基础。六、实证原则,即强调科学的态度,善于运用事实、数据说话。七、亲密原则,即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团队精神。八、正直原则,正直就是诚实,以负责认真态度进行工作。在劳伦斯·米勒指出八项基本价值中,正直是绝对不能妥协的一个原则,“正直”是许多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磐石。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公司,其总体经营成果往往也能长期保持最佳纪录。知名跨国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应归功于它独特的、有效的企业文化。而且每一位员工又能将其内化为其个人的工作信条,来自觉地作为其日常工作的指导原则。企业又通过给员工描述出一幅生动的令人向往的未来前景目标,成功地完成了这两步已能很好地帮助企业聚集众人的凝聚力,使大家有了明确的共同追求的目标。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力是深远的,许多在跨国公司工作过的中国员工,虽因地域、薪酬、移民等原因而离开这些大公司,但都十分珍惜他们在这些企业中所秉承的价值观。

关键词:浅析企业文化践行感悟,如何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如何落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如何  如何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  践行  践行词条  企业  企业词条  浅析  浅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