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建立企业文化更新 战略化企业文化落地

        但一旦一个团队没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就会失去凝聚力,企业将无法生存。第四,企业文化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牵引作用非常大,通过精神的引导,员工形成对企业较强的凝聚力,这种文化形成的企业凝聚力对企业的作用正如中国传统文化所说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第五,企业文化是“水到渠成”企业文化建设难度很大,关键在于企业领导人的坚持不懈和员工的共同参与,只要有信心和决心,企业文化建设就一定会“水到渠成”。最后,企业文化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企业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正如俗话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优秀的文化能使企业长期繁荣,没有优秀文化的企业最终逃脱不了短命的下场。在商界的搏斗中,企业就像逆水行舟,只有全体员工同心协力才能发展下去。

        当时改革的领军人物比尔·芒克带头,完成工作后提前回家,并让周围的人跟着他这样做。3个月后,提前下班的人不再被上班的同事盯着走出大门了,可以毫无愧疚地去看儿子的棒球比赛。由此导致一个最大的问题:在经理们减少工作时间的情况下,是否真的能维持万豪的服务品质不降低呢?8月,计划结束时,三家酒店的经理平均每周少工作5小时,市场部和销售部每周平均减少7小时。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损失,假设经理每小时的平均工资是30美元,酒店岂非每周在每个人身上就损失了150美元?另外为加快信息传递而给经理购买电脑联网,这又增加了投入。然而,比尔·芒克发现,根据万豪的客户反馈机制,服务品质并没有下降,他们坚信,管理灵活性计划对客人没有任何影响,也没有发现利润有任何减少。硬件设施的投入完全由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的效益弥补了,比如销售经理通过网络找到了新客户。企业文化的强大功能在于,作为管理的要素对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只有当这种作用得以彰显时,成本才可能转化为效益。因此,CEO除了要有一份公司的财务报表,更需要一份企业文化的投资回报表。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公司招聘新员工或者选择高层管理者时,都希望他们能认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但不是所有CEO都意识到自己这种愿望的根源,“虚”的价值观是可以产生“实”效应的。员工对企业价值观越认同,就越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的培养成本、缩短员工的适应过程,从而尽快地创造投资回报。有数据统计企业文化对公司盈利能力的贡献。哈佛商学院连续17年跟踪美国上市公司市值的变化,结论是:与不具备优秀文化的企业相比,一个有良好文化氛围的企业,其经济收益是前者的17倍,员工人数的扩展则是前者的29倍。美国的消费品公司阿伯特·卡尔弗从1993年开始其企业文化重塑工作,每年都有企业文化的改革活动,企业的销售额和税前利润也相应地年年高涨。

        可以通过自我反思或团队文化质询会的方式进行。具体来说,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员工,都应定期、甚至时时追问自己一些问题:我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我对待此问题的态度、理念和行为是什么?这样的态度、理念与行为是否符合文化要求?如果不合适,那么我应该怎么做。领导者还需要问一个问题:如何让员工感受到我是按照文化理念决策和采取行动的?古人讲“三省吾身”,自我反思是中国文化传统。随着对国学、领导力与自我修炼的关注度的增强,能够进行文化反思的企业家也会不断多起来。战略导向力通常企业文化的评估工作都是就文化谈文化,就理念说理念,与文化建设的价值与功能脱节。为了保证文化落地,增加文化效能,需以战略为导向。具体来说,其评估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管理行为一致性评估,即目前所采取的管理行为中,哪些与文化理念的要求一致,哪些是不一致的?继而找到管理行为上的不足/第二个层次是管理效能评估,即目前采取的、符合文化要求的管理行为,哪些改善了业绩能够支撑战略的发展?哪些不能,如何改进?这种方式,实质上,是以管理行为为桥梁,将文化与战略联系起来,避免了文化的虚化,增加了战略的动力。笔者接触到的企业家中,现在有不少已经建立了这样的意识,并逐步采取相应的举措。企业文化建设艰难而漫长,但是如果企业能“信以为真”,采取科学的方法,一步一步、老老实实的投入文化建设,就一定能产生超出预期的回报。最后,以管理大师明茨伯格的一段话作结:“确立一个企业文化可谓困难重重,而要改变文化也得耗时数年,但是,如果疏于管理,企业文化则很容易毁于一旦。我与那些久负盛名的企业的管理者在一起的几天中,发现他们都非常重视保持企业文化,原因就在于此。”值得回味!

        永煤,从时的亏损企业,到的销售收入时间,从千名之外跻身行业四强,打造“中国驰名商标”,完成销售额19.5倍的增长;国内第一个向奥组委捐款的企业;“航天员专用乳制品”;借助“摩根”,在香港成功上市;策划“超级女生”“全家总动员”事件营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崛起,蒙牛靠的是什么?华为,一家在国内相当低调的企业,却让国际竞争对手刮目相看,并成为专家的研究课题,也成就了良好的市场声誉,多次荣获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而掌声和荣誉的背后暗藏着什么法宝?东风日产,乘用车销量只有6万辆,同比下降6.6%,市场占有率只有2.6%,第一次跌出了行业“十强”,甚至逊色于出生不过五六年的本土汽车企业奇瑞。前8个月,局面逆转,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62%。东风日产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近年来,中国市场的舞台上,好戏连连,虽然它们的形式各式各样,可能是中国民族的、古典的、现代的、流行的,也有可能是带有西方烙印的,甚至是中西合璧,但是总有一种沉默的力量在幕布之后支撑着它们,那就是:企业文化。理论界认为:产品竞争力来自技术竞争力,技术竞争力来自制度竞争力,制度竞争力来自理念竞争力。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关系到企业前途命运的大事;是做好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确实存在、真实可感。正如所有人在实践中看到的,文化并不能解决企业怎样生存以及如何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的问题,但是它却可以解决企业如何长期发展的问题,使企业基业长青,成就百年老店。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关键词:建立企业文化更新,战略化企业文化落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化  文化词条  企业  企业词条  落地  落地词条  建立  建立词条  战略  战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