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秦灭楚之战是一场地理位置的较量

公元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再攻楚国.春秋战国时代乃至中国历史最大规模的一场诸侯国的灭国战--秦灭楚之战由此展开.

在说这场战役的具体战况以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双方交战的主战场的地理位置的情况.

首先是齐楚边境情况:

公元前225年秦灭魏以后楚国就只和西面的秦国以及东北面的齐国接壤.只不过在战国末年时期齐楚双方已经多年未发生战争.而之所以多年未发生战争是因为齐楚都没有把对方当成主要敌人.特别是楚国,因为凭楚国的实力灭掉秦国根本不现实.只能自保,既然要自保那就不能浪费多余的国力与齐国开战.

然后重点说下是秦楚交战地的地理位置情况:

东北方向以外的楚国边境都与秦国接壤.而布防的重镇基本都是由北往南.重点区域则是分别为上蔡,鄢陵,平舆,陈城,彭城,城父,蕲南,下蔡,末都寿春.以及西边的楚始都丹阳.还有江东地区的广陵.

现在逐个具体说明下各交战地:

陈城(地处今河南淮阳.楚国旧都)之所以称为旧都是因为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攻破楚郢都.楚顷襄王东迁至此.至公元前241年因参与诸侯合纵攻秦战败而迁都寿春.故楚人以陈城为都城前后共37年.而楚国在此定都以后也对陈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同时还在陈城东南的原项国国都(地处今河南省沈丘县与当时的陈国,顿国,沈国相毗邻,地跨颍水而立.于公元前643年被鲁国所灭,仅存项地名.后鲁国为楚国所灭,故又为楚国领土)一带的项城修建章华台(细腰宫)作为别都.后来再次迁都寿春以后作为秦楚边境的军事要塞又进行了多次整修.(特别是春申君执政期间更加大了农业发展.)

鄢陵(地处今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因古代安鄢同音,故战国时,鄢陵又名安陵)公元前575年爆发的“晋楚鄢陵之战”,皆发生于此地.

平舆(地处今河南驻马店市东部,东与安徽省临泉县接壤)楚悼王去世以后魏不断联合韩,齐等伐楚.魏、韩先后占领了楚国上蔡,安城等大片领土.原为楚国领土的汝南一带成为楚魏二国之境,汝东形成一道楚,魏边疆线——魏长城(也叫鸿沟).距魏长城不足8公里的地域,就此成为楚国的边境军事重镇.

上蔡(地处今河南省东南部驻马店市北部)为古代蔡国国都,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此.春秋战国时代屡受楚国侵犯,只得迁都至州来(今安徽凤台),改州来为下蔡,而被楚国所夺取的原国都为上蔡.

城父又称城父寨(地处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东南35公里)公元前533年,楚国令许国迁徙,把许国都城迁到夷(城父),“楚迁许于夷”,直到前529年,重新迁回叶.其间,城父成为许国的都城.到楚平王时候,公元前523年,楚平王命太子建居城父,守北方边陲,派奋扬为城父司马,城父也成了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镇.

下蔡(地处今安徽凤台县)春秋时为楚国侵占,又被吴国夺去.因地理位置在淮河北岸.故为楚国末都寿春城的陪城.可水陆一起协防寿春.进行犄角防御.

蕲南(地处今安徽省宿州市蕲县)原宿国国都.是楚都寿春东北地区的门户也是最大的后勤补给基地.

颍水(地处今河南颍河)颍河属淮河的支流.发源於河南省登封县嵩山,为淮河最大的支流.贯穿陈城与寿春的楚地重要河流流.

彭城(地处今江苏徐州)远古时代为黄帝最初的都城.春秋战国时彭城本属宋国.公元前286年,齐闵王灭宋.公元前284年楚顷襄王时期,攻占淮北彭城等地.此后一直都是齐楚边境的重镇.

广陵(地处今江苏扬州)原邗国国都(铸剑大师干将就是此地人).后被吴国所灭.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蜀岗上筑邗城,并开凿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邗沟.公元前319年,楚前怀王(项羽立的那个是楚后怀王)在邗城基础上筑广陵城,广陵之名始于此.也是楚国在长江以北的江东地区最大的据点.

姑苏(地处今江苏苏州)公元前560吴王诸樊即位,迁都建吴子城.公元前514年,阖闾建新都.命楚国叛将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成阖闾大城.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成为越国都城.

会稽(地处今浙江绍兴)原越国国都.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国,迁都至姑苏,改会稽为陪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较量  较量词条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词条  
周朝

 吴起让楚国迅速崛起却为何惨死?

吴起是战国前期一个很著名的军事家,他帮助魏国攻占了秦国的河西之地并镇守此地,创造了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其余皆平的出色战绩,还曾经一度以五万兵力击败十倍...(展开)

周朝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 白...

秦赵长平之战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场战争,历史课本上仅以简单的秦国纵反间计使赵括代廉颇为主将,为本场战役的关键转折点,实际上情况却很复杂。一、政治背景中国古人对战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