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长平之战不是纸上谈兵

赵括的失败不是因为他只会纸上谈兵。形势所迫,他实在别无选择。

“纸上谈兵”的典故

公元前262年,秦王派大将王龁攻打赵国上党(位于今山西省东南),赵国大将廉颇奉赵王之命率兵20万救援,他采取固守政策,和秦军相持了3年之久。于是,秦王派人到赵国去传布谣言说:“廉颇是个无能之辈,只知道防守,秦军所惧怕的只有赵括一个人。”赵王听信了谣言便派缺乏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去代替廉颇领兵。而同时秦王也悄悄改派白起为主将。赵括在接掌廉颇兵权以后,立即改变固守的策略,不久就被秦兵包围。赵括在突围时中箭身亡,40万赵军被俘后全被活埋。

这就是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长平之战。此役不仅成为秦扫平六国,一统天下的开始,也给后世留下了一条成语——纸上谈兵。而兵败身死的赵括就成了这条成语的典型案例。

不过除了嘲笑败军之将,我们也许还应该多问几个问题:这场仗为什么会打起来?为什么廉颇要固守?赵括真的那么笨吗?他为什么要主动出击?赵军为什么打不过秦军?这些问题只有在历史的细节当中才能够回答。

天上掉下来的毒馅饼

长平之战是因为争夺上党这个地方引起的,可是其实在战前,这块地方既不属于赵国,也不属于秦国,而是韩国的土地,它就好像是一张有毒的馅饼,从天上直接掉进赵国的嘴里。

公元前265年,秦国大举侵韩,攻城略地,第三年就已经断绝了韩国本土与上党地区的联络。韩国恐惧起来,终于献出上党郡向秦国求和,不料上党郡的郡守冯亭却不甘成为秦国的囊中之物,把上党郡十七县献给了赵国,最后导致秦赵之间的战争。

有些史学家说,冯亭太缺德了,这不是故意往两条狗中间扔骨头吗?而赵国也太贪心,这种礼物也敢笑纳,纯粹自找麻烦。然而如果从当时的战略地理上来看,赵国其实是没有选择的。

上党郡不但是韩国的战略重镇,也是秦国通向赵国的门户。秦国连年征战,已经夺取了韩国、魏国的许多战略要地,主攻方向开始直指赵都邯郸了。倘若再占上党,秦国则可形成由北、南、西三面夹击邯郸的态势,特别是上党地势高拔,向来被看作是邯郸的天然屏障,若被秦国占去,就等于是解除了邯郸的城防,当时的人们都看得出来,秦有吞天下之心,即使赵国不接受韩国地方官献来的上党,秦国只要占领了那里,下一步也势必要攻打赵国

所以,与其听任秦国占领上党后居高临下直攻邯郸,还不如赵国先占据上党有利地势后抵御秦国。这也是一种积极的战略防御。从当时赵国尚能在邯郸地区集结40余万训练有素的军队,廉颇率军在长平与秦军相峙三年来看,赵国接受和保卫上党也是可行的。

由此看来,上党即使是张毒馅饼,赵国也必须梗着脖子往下咽。长平之战已经非打不可了。

难挨的消耗战

在战争开始之前,赵国君臣一定认真考虑过敌我双方的态势。秦军远道而来,粮草辎重补给困难,又有好战嗜杀的“虎狼之国”的名声,在上党地区可谓是“失道寡助”,天长日久粮草供应必然生变,待秦军不得不退时,赵军趁势击之便胜券在握,而赵国上党紧相连接,军队与后勤供给都能迅速投入战场。虽然赵国没有秦国那么强大的经济后盾,可是当时齐国、楚国都表示愿意帮忙,补给可源源而来,又有上党吏民的全力支持与合作,赵军完全可以以逸待劳。显而易见秦军利于速战速决,赵则利于持久之战。

这就是在战争的头三年里,赵将廉颇为什么坚守阵地,与秦军对峙的原因,难分难解的战局倘若长此下去,将越来越向有利于赵国的方向倾斜,可是没想到后来先缺粮的居然是赵军。

赵国方面总共动员了50万人参战,后勤保障,粮草与武器装备的补给,消耗极大,战争进行了8个月,赵国的战争经济已不堪重负,战略储备也将消耗殆尽。据说,廉颇甚至命令士兵在夜间高声点数,好像在搬运粮草,以此迷惑秦军,当赵国向齐国伸手的时候,这个曾经拍过胸脯的盟友居然拒绝了,而楚国也袖手旁观。

发生这种出卖行为是因为齐国和楚国的国君都换人了,秦国也对他们施加了很多外交压力,更重要的是,当时,战国七雄从秦赵齐燕四强变成了只剩秦赵两强,从地缘来说,其余五国对赵国的恐惧甚至大于秦国——赵国败,六国尚能像以前一样联合对抗秦国;若赵国胜,秦国龟缩关中,那么赵国势必扩张,而扩张的方向不会是秦国,只会是跟赵国有宿仇的燕国和魏国,甚至是历来与赵国结盟的齐国。就这样,赵国失去了国际援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长平之战不是纸上谈兵  长平  长平词条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词条  不是  不是词条  
周朝

 城濮之战晋文公为何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当晋文公重耳还是公子逃难到楚国的时侯,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定会成为楚国国君,于是优待了公子重耳。在一次酒宴上,楚成王开玩笑说:“重耳啊,我现在如此优待...(展开)

周朝

 后赵盾时代的晋国政治

赵盾在世时任中军帅,荀林父任中军佐,照理就当是荀林父接班,但是,关键时期还是自己人重要,所以赵盾去世时,让自己人原为上军将的郤缺接了自己的位置。六卿的位置有了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