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张良:唯一得到善终的汉初三杰

“圯上敬履”是一个精心编造的故事,也是张良的天才创意,就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张良的智商和情商明显高于韩信和萧何等人。圯上老人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除了张良之外没有第二个目击证人。可是到最后,神话却来了个现实的结尾,张良假戏真做地弄来一块黄石作为物证,以此来证明自己从前所言句句为实。

张良刘邦钦定的“汉初三杰”之一,刘邦曾经心悦诚服地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就是张良的字。刘邦的金口玉言,更加奠定了张良作为大汉王朝开国元勋的政治地位。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几乎是一条铁律。汉朝的开国功臣也都被这一潜规则给“潜”过,“悲剧”程度和功劳成正比,功劳越大,结局越惨。张良却是一个例外:自始至终,他深得刘邦的充分信任,在后刘邦时代,张良依然赢得了吕后的足够尊敬。

张良究竟有何过人才干,能让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张良又有何过人手段,能让自己得以善终?

让我们重回“汉初三杰”名号出炉的辉煌瞬间。

公元前202年的二月,刘邦登基,大汉王朝正式建立。三个月后,志得意满的开国皇帝刘邦在洛阳南宫举办规模空前的庆功宴。酒酣耳热之际,刘邦给大家出了一道思考题:“我,为什么能够完胜项羽?”

在一片马屁声中,刘邦公布了标准答案:“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这段话堪称字字珠玑。他讲话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刘邦亲自评定出了三杰;第二,刘邦为三杰排定了次序——张良、萧何、韩信;第三,刘邦如此定位张良的作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第四,还应注意一个细节,刘邦提到张良的时候,没有直呼其名,而是使用了敬称,称呼张良的字“子房”。萧何、韩信则没有享受相同的待遇。

然而,刘邦的讲话却又令人费解。刘邦对于张良的定位是“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遍翻《史记》,也很难为刘邦的这一论断找到足够的论据。用刘邦的这一标准来衡量张良张良的功劳实在不过尔尔,难以望萧何、韩信的项背。

具体来说,张良的功劳都有哪些呢?主要有二:一为下邑划策,一为阻止分封。

我们先来省视张良的第一大功:下邑划策。

“鸿门宴”后,项羽大封天下。此次大封过程中,项羽共册立了十八个王,而他自己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徐州)。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为巴蜀和汉中。同时,项羽还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让壅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分而治之。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样分封的目的,就是要用这三个人堵住刘邦的出蜀之路。

刘邦心里当然也清楚,于是,在去自己巴蜀的封地途中,刘邦一把火烧掉了自己刚刚走过的通往巴蜀的栈道。我们知道,当时蜀道是天险,直到唐朝,李白还写过一首《蜀道难》,其中就这样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栈道就是当时巴蜀和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刘邦用火烧栈道的方式告诉世人,尤其是告诉项羽,我会安心于巴蜀,你看,我不是连回来的路都烧断了吗?(微博/微信号:历史春秋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张良:唯一得到善终的汉初三杰  张良  张良词条  善终  善终词条  初三  初三词条  得到  得到词条  唯一  唯一词条  
汉朝

 汉武帝缘何把司马迁处以宫刑?

当时,李陵战败之处离汉边塞只有区区一百余里,守边将领将李陵兵败情况呈报朝廷。汉武帝本以为李陵会死战,甚至于不成功则成仁,以身殉国也是一种无上光荣,居然后来听说李...(展开)

汉朝

 东汉名将为何却遭受九贬三刑?

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与魏军交战时故意示弱,一边退兵一边减灶,头一天有10万人的饭灶,第二天有5万人饭灶,第三天只剩下3万人饭灶,通过减灶的方法表明自己胆小怯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