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俄雅克萨之战中赢了战争,为何却输了领土?

雅克萨之战史康熙年间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最终签署了《尼布楚条约》,这场战争有力地制止了沙俄向黑龙江流域进行侵略的计划,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但是从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上来看,虽然宣告了战争的胜利,却损失了部分领土。

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军约3000人在彭春统率下,携战舰、鸟枪、火炮和刀矛、盾牌等兵器,从爱珲出发, 分水陆两路向雅克萨开进。俄方450人恃巢穴坚固,清军发炮轰击,侵略军伤亡甚重,势不能支,托尔布津乞降,随后俄军撤至尼布楚,清军赶走侵略军后,平毁雅克萨城,即行回师。沙俄侵略军被迫撤离雅克萨后,贼心不死,同年秋天得知清军撤走后再度来犯,并从莫斯科派兵600增援尼布楚,1686年7月24日清军2000多人进抵雅克萨城下,勒令沙俄侵略军投降,俄将托尔布津不理。清军随即攻城,托尔布津被击毙,改由杯敦代行指挥,继续顽抗。结果在清军的围困之下,826名侵略军, 最后只剩66人,俄国摄政王索菲亚求和,侵略军残部撤往尼布楚。

当时大清帝国取得这次辉煌的胜利之后,便和俄方进行谈判,于是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就是《尼布楚条约》,虽然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但是这个所谓意义上的平等指的是地位上的平等,而并不是在利益的划分上的平等,换一句话说就是,在利益的角度上是不平等的。条约中,黑龙江流域以北的广大领土原属中国,但《尼布楚条约》中却被划分为沙俄所有,该条约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利于中国。

让大家愤愤不平的是,这则条约是在中国胜利的前提下签订的。当时的大清帝国国力昌盛,而当时的俄国,却与波兰争夺乌克兰深陷战争泥潭,还与当时北欧强国瑞典的战争也一触即发,兵疲财乏,根本无力东顾。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大清却与俄国签订了这样的一个边界条约而不是继续征战。

清朝中俄雅克萨之战最后谁赢了

清朝康熙年间,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进行了两次围歼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可是,当后人细细回味这段历史,却能够发现,这场胜利正是为以后的鸦片战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但无用质疑的是此次的战争的胜利者乃是我们的国家,但也并不意味着我国那时的清军是有多么的厉害和强大,并且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清军在军备上远落后于战败的俄军。但是总的来说,这场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是因为这场战役的正义性。正是因为这样,获得了军民特别的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第二个原因就是清军从长期的斗争中已经逐步认识和掌握了边界斗争的主要特点,采取了有效措施和作了较充分的准备。第三个原因就是实行了军政兼施的指导方针,在以武力为后盾的基础上,对侵略者严辞警告,在警告无效后,发兵反击。反击时采取先扫外围,然后水陆并进,三面包围,一面堵截的作战方法,迫使侵略军困守孤城并将他们打败。

中俄雅克萨之战中国为何遇弱不强

清朝康熙年间,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进行了两次围歼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可是,当时的俄国并不是什么强国,当时还面临众多外敌的侵略,为什么强大的中国没有继续打击俄国而只是签订条约。

早在1676年年间的时候,俄国就已经在我国黑龙江流域抢劫居民,掳掠妇女,勒索毛皮和在中国江河偷采集珍珠。大清理藩院数次谴责,俄国均置之不理。后来,俄国还在中国境内的精奇里江岸,构建数座城堡,扩充军备,劫掠毛皮,勘验矿藏,收集情报,一步步试探满清政府的底线。直到1682年的时候,俄国加剧了在北方掠夺的步伐,他们的行为在中国北部边疆酿成重灾。

康熙在平息了内乱后,立即腾出手来,加强北方防务,准备与哥萨克打仗,更谋求与俄国协商解决边界问题,他虽然内心鄙视俄国,但是扎乌拉村一战,亦给他内心留下阴影。最重要的,是康熙不想北方大战,来影响搅乱内地。

后来在俄军投降后,清军根据康熙“仁治天下,素不嗜杀”的圣谕,允许托尔布欣一行携带轻武器退走尼布楚,还为其备齐战马和粮草,确保一路无忧。托尔布欣等人对此感恩涕零,还信誓旦旦地发誓:今生再不骚扰雅克萨城。清军的这一举动并没有感化俄军,反到使他们更加猖狂,这也是当时清军轻视敌人的表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雅克萨之战  雅克萨之战词条  领土  领土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  战争  战争词条  
清朝

 清朝御膳房一年花多少钱

清人笔记《居易续录》:“侍卫传示上用食单,每日止肉九斤,米三升,它物称是。”侍卫向大臣们展示康熙皇帝的用膳清单,每天只用九斤肉、三升米,其它物品的价值差不多与九...(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