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袁世凯怎成“近代中国胜日第一人”

现代一些历史爱好者认为,袁世凯是近代中国战胜日本的第一人。但殊不知,他所谓的胜日是什么成色。

这话就要从头说起了。

早年袁世凯的成败都发生在同一块场地上。

这块场地就叫朝鲜半岛。成也朝鲜败也朝鲜,这句话对袁世凯可谓刻骨铭心。

 

查考历史,中国的国际地位,从与朝鲜的关系上,可见淋漓的体现。而中日之间的强弱对比,也不可或缺这么一块试金石——朝鲜半岛的宗主权。

从公元前的西汉开始,朝鲜就一直是中国最亲近的藩属国,进入明朝中后期,中朝两国的关系走得越发近了。因为明万历年间,中国挽救了一次朝鲜亡国危机。

这事就干系日本。历史上中国与日本有四场大战,其中三场都就围绕朝鲜半岛展开。这三场战争分别是:白江海战、万历朝鲜战争,甲午战争。战争的发起方,不是泱泱大国中国,而反倒是岛中之国日本。

因为从古至今,日本一旦羽翼稍丰,总是要先拿朝鲜试刀。所以进军朝鲜,便成为它崛起的一个象征。公元1592年,大明中国进入万历皇帝统治的中后期,国力渐衰,而日本这个时候却走入上坡,四分五裂的战国日本被草莽英雄丰臣秀吉统一,国力大增,就任关白(相当中国摄政丞相)的丰臣秀吉踌躇满志、野心外露,于是率20万兵征讨朝鲜。应朝鲜的请求,宗主国明中国万历皇帝派兵援朝抗日东征,双方断断续续打了七年拉锯战,最后日军因领袖丰臣秀吉猝逝而撤军,明军付出很大代价,帮助朝鲜取得“壬辰卫国战争”惨胜。统治朝鲜的李氏政权保住了,尊明朝为“永世的父国”,故此朝鲜人对明朝的感情非常深厚。今日半岛尚有“明朝在韩国”之说。

而时光流逝到袁世凯所在的清朝,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满洲八旗征服中国以后,朝鲜曾一度自诩为正统,认满清为夷狄,不向满清称臣,且决心为明朝报仇。后清朝派兵横扫朝鲜半岛,朝鲜也不得不服,与清朝重复了宗藩关系。1832年,英国人胡夏米前往朝鲜,要求与其通商,朝鲜方面的回复是“朝鲜服事大清国,只尊大清国的旨”。显然,朝鲜甘居大清国附属国。

如果把国家肢体化,那么东北是中国的右膀,而此时朝鲜则是中国延展的右臂。二者确实已经达到“打碎骨头连着筋”的亲密程度。因为历史原因,朝鲜对中国大哥罩着小弟的能力从来是不曾怀疑的。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会变的。十九世纪中叶,朝鲜一部分人对清朝的宗主国能力产生怀疑动摇。在此之前,大清在与西方的交战中处于完败,分别向英国、法国甚至葡萄牙赔款割地,本土香港、澳门分别沦为英国、葡萄牙属地,一个政治落后、无法自保的国家,有什么资格再做他国的宗主国?可怜的老大帝国连自己都保不全了,哪有能力保护自己的藩属国?

于是,朝鲜政府内部,亲清派已非铁板一块的主流派,亲清派之外,新起了一股亲日派。亲日派中以朝鲜少壮派精英为主,他们希望脱离清朝,改革国政,组成开化党。

这些少壮派的特点是敢说敢干、且说干就干。1884年12月4日,开化党发动政变。控制了王宫,杀了一批亲清保守派大臣。成立了亲日改革派政权,这就是朝鲜号称的甲申政变。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朝鲜的这场政变,就给了大清国青年才俊袁世凯露脸机会了。

当时清朝在朝鲜设有驻军,他们是两年前应朝鲜王室要求入驻朝鲜的。原来进入十九世纪末叶的弱肉强食时代,困守半岛的朝鲜李氏政权想偏安也不成,国内动荡不断,两年前就已经经历过一次震荡。1882年7月23日,朝鲜发生壬午兵变。也称汉城士兵起义。一群不满外统治的军人和市民,联合起来攻入王宫。朝鲜王室向两国求援。得到清政府积极响应。8月17日,清政府令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率三千人马赴朝鲜平乱。

在派往朝鲜的清军阵营中,有一位年仅23岁的青年军官,他便是袁世凯。师从淮军将领吴长庆,籍籍无名。 而朝鲜突发的两场事变,令他时来运转。在第一次平息壬午兵变事件中,袁世凯已经小试牛刀、崭露头角。事后吴长庆在给清廷的呈报中特别表扬了袁世凯,说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事后论功行赏,袁世凯被授予五品同知官衔。“壬午兵变”后,朝鲜王室重新编练新军,袁世凯因在平息事变中表现突出,也受到王室器重。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扎朝鲜。大清的这支远征军也以帮朝鲜训练新军的名义全部留下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袁世凯  袁世凯词条  一人  一人词条  日第  日第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近代  近代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