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刘太行解读:法显与《法显传》

法显——紫岩山、铜鞮河哺育的普通一僧

中国和印度均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两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堪称世界人口冠军和亚军,两国人民在两汉以前就有了经济和文化的往来。两汉期间印度佛教首次东传,来到了中国的洛阳,争取到了汉明帝的支持,在洛阳的东郊建立了白马寺,这是中印两国佛教交流的开始。从公元57年到519年的四百多年之间,两国僧徒之见于我国的传纪的达二百五十七人,傍见附出的二百三十九人;从三世纪中叶到八世纪中叶的五百多年间我国去印度的佛教徒有据可查的达一百六七十人;从公元57年到399年的三百多年间,两域僧徒东来中途可靠的达二十五人。从三国到唐朝,从法显玄奘历代僧人共翻译经书达五千余卷。这足以说明中印两国人的密切交往。

这些西行的佛教徒中,有的没到印度就死在了半路上,有的永居他国。有的取回经来而著作失传。至于求经归来到现在著作还完整的,只有法显,玄奘,义净三人。义净曰:

“自古神州之地,轻生徇法之宾,显法师则创辟荒途,奘法师乃开正路。”

义净以玄奘法显,正因为古来深入印度求法著有成绩的,以法显为第一人

进入本世纪之初,胡总书记在访问印度时,在印度的科技宫演讲时曰:“中国高僧法显玄奘取经西行,天竺鸠摩罗什和达摩负笈东来,就是两国人民交往源远的历史见证。”以上,胡总书记简短的语言,就是对昔古铜鞮县(今山西省襄垣县虒亭镇),吃紫岩山粮、喝铜鞮河水长大的法显和尚及洛阳市偃师县候氏镇陈河村长大的玄奘和尚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法显——晋国陪都、羊舌故里孕育的铜鞮骄子

法显姓龚,慧皎。高僧传卷3《法显传》曰:法显,平阳武阳人,《辞海》民国版曰:法显,山西襄垣人。虒亭乃襄垣千年古镇,商、周期间曰:羊舌邑;西周年间因崔生遇虎一事,将途经虒亭南、北大官道上的这一亭改为虎亭。春秋时晋献公将虎亭封作晋王公、贵族、大夫突,作食邑时,突因封在羊舌,称羊舌大夫,随姓羊舌。突嫌虎羊相克于羊不利,便将大官道上的这一亭改为虒亭。其食邑范围,据沁县县志载:西界汾河两岸,东达河北永年,南和高平搭界,北和寿阳,清徐为邻。当时平阳为虒亭管辖。在虒亭筑新城,因筑于铜鞮河畔,故曰“铜鞮”,后又置晋国陪都。到公元前514年,晋悼公时,魏献子专权,魏献子一心想灭晋兴魏,借口灭了羊舌氏,将羊舌食邑分为三县,即铜鞮(今虒亭)、杨氏(今洪洞南)、平阳(今临汾西)。当时铜鞮管辖范围,西界平阳,杨氏,东到河北永年,南和高平搭界,北接清徐、寿阳。到秦、汉时各县陆续分出,两晋时期铜鞮管辖范围应为东界襄垣,西邻安泽、谷远,北接甲水县、武乡,南和屯留为界。当时铜鞮属平阳辖。至唐武德6年,即公元624年铜鞮县县治迁于当时的解水堡,即今沁县之故县镇后,虒亭划归襄垣辖。就在这两晋期间铜鞮城(今虒亭)北8华里的龚家沟,有一龚氏夫妇当要分娩之时,屋内一道豪光冲天升至天空形成一道道五彩祥云,忽听哇哇叫声一骄子落地。人人皆言此孩为贵子将来必有大富大贵。但法显有兄三人,都已夭折,群众越说法显显贵相,龚氏夫妇越怕祸及法显,故当法显三岁时便出家于宝峰寺去当了小和尚,二十岁受了大戒,这时佛经译出的虽多,但法显常感到戒律经典残缺,为了深入钻研,于是在399年三月从长安出发过沙漠,到天竺寻访圣经寻求律藏。经过了十五年的时间,到过三十多个国家,后在回国途中因迷失方向,借西风吹劲,到达了美洲新大陆。后又逗留了一段后于414年才从美洲到达胶州湾。随后到南京驿经,老年卒于湖北江陵县,时年86岁,一个作82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刘太行解读:法显与《法显传》  法显  法显词条  太行  太行词条  解读  解读词条  
史评

 春秋五霸之宋襄公、楚庄王

“金钱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这是古人对仁义最直白的定义!而正是这种仁义让春秋的一位霸主吃了亏,让自己的国家沦为了二流国家,在历史上没有发挥什么重要的作用,这位就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