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唐代浴佛节习俗

  农历四月八日,又名浴佛节、佛诞节、龙华会,这是佛教传人中国后兴起的宗教节日,但是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其中的主要习俗有浴佛、斋会、结缘、放生和求子等。

浴佛

  浴佛会又称龙华会,以四月八浴佛为主要内容的龙华会六朝时盛行一时。《荆楚岁时记》记:“四月八日,诸寺各设斋,以五色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征也。”《高僧传》具体描述了浴佛的情形:“四月八浴佛,以都梁香为青色水,郁金香为赤色水,丘隆香为白色水,附子香为黄色水,安息香为黑色水,以灌佛顶。”浴佛用“五色香汤”表明中国信众不仅将自古相传的香汤沐浴习俗引进了佛门,而且也将阴阳五行观念渗人佛事活动之中。香水的五色象征着五方力量的汇聚,四月八浴佛成为新兴的具有浓厚民俗意味的宗教性节日。浴佛的佛事仪式一般由寺庙主持,场面盛大。三国吴人节融督广陵、彭城槽运时,“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

  唐朝时浴佛活动依然盛行,已由主要寺庙扩展到一般家庙,由僧侣扩一大到一般信众。沈道虔家累世事佛,他将父亲的旧宅推倒改为佛寺,每到四月八日就要请神像,请像之日,往往举家感慨悲坳。以家居为寺庙,虽简陋、随意,但正由此反映出当时佛教影响民间的程度。另一事例也说明了浴佛活动的社会性,似乎浴佛已不限于寺庙之中。敬宣八岁丧母,昼夜号泣,人们都为之感动。四月八日,敬宣见众人灌佛,于是取下头上的金镜为母亲灌像,因之悲泣不能自已。从沈道虔、刘敬宣四月八浴佛念亲的情感表现看,四月八浴佛仪式已与中国人的孝亲观念相连,成为纪念先人亡灵的斋戒祭祀活动。

  浴佛节这一节日,从内容到形式看,无疑是佛教信仰的产物,但它同时是佛教仪式中国化的产物。这一节日出现在六朝,出现在立夏之月,是一种文化选择的结果。在立夏时节行此习俗活动,要表达的观念是养生与护生。它依托佛祖诞生的故事,表达着中国民众对时间的感受与对生存的关怀。要将浴佛会作为域内外文化交融的节点,就得从浴佛会的日期与“龙华会”的名称说起。据研究,在佛教诞生前的印度,洗浴自身及洗浴圣者除秽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风习,佛教大概继承了婆罗门教的这一传统,因此在佛经中记述了佛祖诞生时由龙王喷水清洗的故事,浴佛仪式即据此传说而来。浴佛的时间在印度原为一月两次,直到唐时印度依然如此,“大者月半,月尽合众共为,小者随己所能,每须洗沐。斯则所费虽少,而福利尤多。其浴像之水,即举以两指沥自顶上,斯谓吉祥之水”(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4)。中国信众将佛教的日常洗浴佛像仪式,转变为一年中特定的节日,并且将它固定在农历四月八日,这大概与中国原始的宗教观念和传统的时间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自先秦以来就有求雨的雩祭,零祭的时节在孟夏之月。古代民众依天时行事,通过观测星宿所在的位置来实现对天时的把握。东方的苍龙星座很早就被视为季节时候变化的坐标。

  孟夏时节,苍龙星座在黄昏时分。显形于东南,人们观此,知道夏季已至,而夏气属阳,随之而来的是阳气的高涨,阴阳的悬差,可能导致酷热少雨……为了保证生活的顺利、阴阳的调和,人们在龙星出现时,举行祭祀仪式,所谓“龙见而零”。东汉时国家行零礼求雨,要封闭阳气,穿着皂色衣服,兴造土龙。原因是孟夏阳气太盛,招致旱情,故损阳益阴,使阴阳相和,“求雨之方,损阳益阴”。民间以水日祀灶,以丙丁日祭赤龙,并以人事影响上天,在四季的庚子日,吩咐官吏百姓夫妇大家都要男女偶处。凡求雨时,一般男子要隐居于家,女子与男子和合欢乐。先秦零祭,童男女八人青衣而舞,亦蕴含阴阳和谐之意。孟夏月协调阴阳、和合男女的习俗历代相沿,所谓“会男女,恤怨旷”。

  随着佛教的传入,佛经中有关龙王吐水洗佛的浴佛传说与浴佛仪式一道传人汉地,汉地百姓以固有的认知方式对待外来习俗,他们吸纳了浴佛仪式,同时将它纳人中国的传统节俗系统之中,以阴阳五行的观念理解浴佛仪式。灌佛的行为在民众看来同样有抑阳助阴的含义,而诞生礼与阴阳和合之间也有着潜在的关联,因此传统的零祭习俗与外来佛教文化交融衍生出浴佛的节日来。在中国传统的时间观念中,四月是阳气上升的时节,亦是长养的时节,人们的生活习性要适应这一自然环境的变化,达到与天道的协调。在佛教传人中国之前,人们以零祭的仪式主动与天道沟通,以实现秩序的和谐。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人们感念佛法的威力,借宗教力量来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佛教依托中国人这一信仰心理纪念佛祖,弘扬佛法。佛家文化与中土文化二者相互借助、相互补益,从而在立夏时节推演出僧俗共享的节日。四月八日,在佛门是礼佛的良日,佛寺借浴佛活动播扬佛法,吸纳信众,强化僧俗之间的社会联系。例如施豆就是浴佛活动中的一项内容。四月八日,有人在寺庙舍豆儿,称为“结缘”。这些结缘豆有的是念佛者平时积聚起来的,人们“拈豆念佛”,拈一粒豆,念一声佛号。有的人念豆达到一石,到四月八这天,将豆煮熟,“人遍舍之,其人亦一念佛,唤一豆也”。古代民俗,如果妇人跟丈夫与婆婆不和谐,奴婶小妾跟主人关系不好的,人们都会自怨说:我前世不舍豆儿,没有结得人缘。可见结缘豆在当时人看来不仅管今生,还管来世。虽然这是后起的习俗,但它传承的是原初的意义;在一般百姓那里,四月八日的主题是和合阴阳、消疾除灾。在佛教流行的时代,人们很容易将自然崇拜转为对佛祖的信仰,以佛法福佑人生。

求子

  孟夏四月,苍龙星座跃出了地平线,苍龙为阳物,苍龙的出现象征着阳气的旺盛,而苍龙的尾宿在古代被视为主掌生育的星辰,尾宿既是妃殡的象征,又是生殖星神。汉代的画像石的天文星图上,尾宿常处东方位置,东方主生,在墓葬中描写的星图体现了古人死生观念。人们围绕着四月八日开展了多种民俗活动,其中重要的一项活动也就是与尾宿有关的求子民俗。

  据〈荆楚岁时记》(佚文)记:“四月八日,长沙寺阁下有九子母神,是日,市肆之人无子者,供养薄饼以乞子,往往有验。”九子母神显然是尾宿在人间的化身,自然她有着非凡的生殖力。唐朝时期,四月八日仍是婚姻求子的吉日。在民俗社会中,为了子孙繁衍,举行婚礼时要择吉日良辰。如果没有择日的知识,那也不要紧,四月八日就是一个吉利的婚姻日,它既是偶数日,又是佛诞日,生殖力量一定强旺,因此人们要在这天借助佛力,祈求子嗣。

除病消灾

  四月八日还是除病消灾的特别时日,由于立夏之后,暑气上蒸,人们注意身体的保养,尤其是孩童的身体保健。这时寺庙为百姓提供特别的保健服务。福建尤溪“四月八日为浴佛日,儿童饮甘草汤,云消灾。其汤,俱诸寺僧浴佛毕,以其余分送各施米者”。浴佛神水,分送信众,保健消灾。天花痘症是古代儿童成长的大敌,人们在此病多发季节提前预防,当然这是一种具巫术意义的预防。在荆楚地方,四月八日还是驱除害虫的日子。人们在这天要在室内贴上“佛”字或一道咒语,以避虫害。驱虫的咒语为:“佛生四月八,毛娘今日嫁,嫁到山中去,永世不回家。”

  由浴佛仪式到民众借佛力驱灾,体现了中国民众对佛教信仰的实用性态度,这也正是民众将宗教时间观纳人中国传统时间观范畴,将佛教浴佛仪式纳人中国节庆体系的根本原因。

  中国民众根据自身的文化需要,有选择地汲取佛教文化因素,他们崇信佛法,是为了借佛祖之力保证在年度周期的顺遂安宁。佛教信仰能够融人中国节日体系,也表明佛教文化在六朝时进人中国社会的深度。唐朝以后,中国民众生活出现了诸多新变化,他们大都与佛教文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浴佛节是其具体而生动的表征之一。

斋会

  这一天各佛教寺庙还会准备些素菜素饭,来招待信徒们的祭拜,也就是那时候的“斋会”。赴会的信徒在吃斋前要先念佛经,斋会后还要讨一些洗佛水来饮用,以示对佛祖的虔诚。斋会,又名吃斋会、善会,由僧家召集,请善男信女在农历四月八日赴会,念佛经、吃斋,由于与会者要吃饭,必须交“会印钱”。饭菜有面条、蔬菜和酒等。

  节日饮食有吃“不落夹”,“不落夹”为蒙古语,是对粽子的称呼。还有一种乌饭,方法是以乌菜水泡米,蒸出后为乌米饭。

  这种食品本为敬佛供品,后来演变为浴佛节的饮食。当时还有放船施粥的风俗。

结缘

  在浴佛节中还有一种结缘活动。它是以施舍的形式,祈求结来世之缘。民间舍豆结缘,寺院、宫廷也不例外。宫中要煮青豆,分赐宫女内监及内廷大臣,称作“吃缘豆”。唐代佛教信仰极盛,长安善男信女多于此日施舍。

放生

  佛教主张不杀生,在浴佛节期间则流行放生习俗。放生来源较早,唐代已有记载。古代有承美放生传说,民间有术帽放生等。

拜药王

  此外,在浴佛节前后,还有一些其他宗教活动,如庆祝营蒲生日、以摊驱疫、请符治病、偶像治病等等。人们也积极崇拜药王,祭祀华佗、孙思邀。因受道教影响,也拜药圣真人,流行神捡药,进行采药活动。这些活动不是偶然的,因为中国从远古时代起就流行巫医,后来中医、中药有很大发展,出现不少名医,除上述提及者外,还有扁鹊、李时珍等。中医是解除民间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拜神求佛者,多半是为了解除疾病,所以庙会上也有不少卖药、治病者,患疾病看不好者,就习惯祭拜中医的祖师爷—药王、医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唐代浴佛节习俗  浴佛  浴佛词条  唐代  唐代词条  习俗  习俗词条  唐代浴佛节习俗词条  
茶文化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六月廿四日或廿五日是西南地区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的由来,记载于明杨慎《南诏野史》和《大理府志》。清人赵文哲诗集《取偶集)中《火把节》诗前有序,也做了说明。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