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供衣节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为了克服现实的困惑或者困难,逃避不愿意面对的打击而向宗教信仰求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参拜圣迹,朝山进香,向据称有佛舍利的佛塔或佛像作供奉,在这些地方修行、坐禅默想等。此外,逢重大节日进行庆祝也是求功德的方式之一。 因此, 泰国的不少节日都导源于宗教信仰。

  例如与佛教相关的供衣节、佛诞节、万佛节、守夏节等。

  泰历十月十五是泰国守夏正式结束的日子。依照传统习俗,信奉佛教的人民要向僧伽供献三衣。献僧衣的仪式十五日是僧伽作诵戒忏悔的日子。按律藏中 《大品》 的说法,从七月十五到十月十五的三个月中间,僧伽要安居在寺庙中,一为修行,二为不出门便不至践踏伤害生命。在此期间,没有特别理由僧众都不能外出。守夏在巴利文中称作 “伐沙” (Vassa) 。到十月的月圆之日,信徒们便有集会仪式活动,在这一天,信徒们在寺院内进行隆重的施斋并听僧人诵讲佛经。

  他们将佛像从佛殿里搬出,安放在可以移动的小亭子内。佛像前放着僧钵,众僧手捧僧钵相随佛像之后,列队而坐的信男善女将施舍的饭食放入僧钵内。施舍的斋饭主要有米饭、菜肴、粉蕉糯米粽和亚塔椰叶粽等。在曼谷金山寺举行施斋时,还要将佛像从金山寺搬到山脚进行施斋。此外,在解夏节时,人们还要进行奉施僧衣、守夏僧衣及施放黄布等布施活动。

  1世纪左右,斯里兰卡就有了守夏后向僧团供献僧人三衣的习俗。之后,随佛教传入缅甸、泰国、老挝和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成为了当地的社会习俗。今天,供衣的仪式已经被视为泰国的重大节日。即使在城市化潮流席卷全球不断发展扩大的今天,佛教一直都是泰国社会生活中的大事。综观泰国历史,历朝历代每到供衣节,都有王家或贵族们主持的隆重奉献仪式。在泰国各地,地方官员也把献僧衣视为行政工作的一部分。

  通常供衣节仪式活动要持续一至三天。一般说来,向僧侣奉献僧衣的信徒都是平时与具体某寺庙有关的,一般都是同一佛教社区的群众。但随着现代化的影响,城市中寺庙僧人的生活舒适方便得多了,守夏安居期间也就不再会觉得与日常的生活有多大的区别。于是,人们也就产生另一种观念: 应该向生活艰苦一些的乡村寺庙奉献僧衣,因为后者更需要,所以功德会更大一些。再有,人们习惯认为,布施不留名,风格更高,施主所得功德更大。因此,今天泰国城市中的布施者更乐意到农村来供献僧衣,也常有某个佛教社区的信徒往另一个佛教社区中去布施。

  实际上,供衣节并不仅仅是献僧衣,它随佛教社区的富裕程度和城乡差别有不同的内容。供衣节通常会有游行队伍,农村中的游行者会有一个传统的乐队,敲锣打鼓和击钹吹喇叭; 城市中的还可以采用铜管乐演奏,这就愈发新奇而热闹了。游行的人们抬着纸扎的或锡箔等材质的金色宫殿模型,除了僧衣,同时有意地显示出供奉的现金或其他礼品。这里就显示出了僧俗之间的交换关系: 僧伽收到的是信众的物质奉献,而信众得到的是功德福报,例如将来往生天宫,就有资格住在如模型显示的那样富丽堂皇的宫殿中。

  供衣节的游行行列在往佛寺献礼之前,总要走过城里或村里的街道,等到达佛寺,就会将盛着僧衣和生活用品,甚至香烟、罐头食品的礼盒都抬进寺庙内,放在主要的殿堂上。宗教仪式通常在大殿或佛堂中举行,这取决于寺庙本身的规模大小。一般先是行三皈礼仪; 随后,和尚们用巴利文诵唱五戒,重申不犯杀人、偷盗、妄语等五种过失。然后是佛教社区内有威信的社会贤达出面主持供献僧衣等礼品的仪式,通常是寺庙住持代表僧伽受供。而出钱最多的施主第一个向寺中僧众献三衣。依象征的原则,按风俗这套三衣是直接贡献到佛像跟前的,由佛祖代表僧伽受供。再之后才是寺中僧人由比丘到沙弥,由上往下一一接受施主们献上的衣服等物。与此同时,僧人会唱诵表示感谢。

  随仪式进行,僧伽还报给信众以祝福,佛教社区的全体居民也会各自得到一份在将来会兑现的功德。在宗教学家看来,这种仪式交换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信徒们的精神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反过来,僧人及僧团组织所拥有的特殊力量也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转移到信众的生活中来。这种力量必然是世俗生活不会自行产生的,只有出家弃家的僧人通过他们的艰苦修行,才能从佛祖或佛教经典中取得。这种力量的来源,不但与僧人们修行所得的菩提觉悟有联系,更关系到修禅所得的超自然神通。由于僧人们刚经历了3个月的艰苦修行,它的道德纯洁性是无庸置疑的。这种刚更新了的清净,使僧人对信徒的祝福更可靠,令其获益更大,因此,供衣节的宗教仪式更有功德,为信众所重视。它表明僧团和佛教社区都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时期,一个世俗的平凡生活中的神圣期。无论僧人还是信徒都因此而享有特别的力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供衣节  供衣节词条  
茶文化菊花茶

 菊花茶

什么是菊花茶?  菊花茶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据信起源于中国的宋代。菊花茶还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健康益处,包括保护心脏,增强免疫系统,改善视力,平息神经,降低炎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