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安徽立春

  立春,又称“打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日,俗话说“打春三天,百草回阳”。据《礼记》记载,周朝时,每逢立春,周天子总要率领诸侯及士大夫前往东郊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东汉时期,迎春礼俗和民间的饮食习俗正式形成。

  安徽民间有“新春是大年”的俗语,又说“若要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每当立春到来,安徽许多地方都要举行接春仪式,在户外设祭春坛,摆祭祀供品,焚香点烛,祭春神、农神。各地的迎春礼俗还有贴春帖、吃春饼、戴鸡帽等。立春当日,安徽皖西一带家家户户在大门头上张贴红幅“迎春大吉”、“迎春接福”等吉庆词语,民众采用叩头、燃放鞭炮的形式迎接立春时分的来临。皖南徽州一带则在供品中用陶瓷盆装土,栽上一棵青菜,贴上用纸写的“春到人间”四字,表明严寒已过去,新春来到了。合肥民间在立春日时兴吃春饼、春面、春卷等应时食品。淮北一带则在立春黎明时,在大门外插一面青色旗子,象征大地回春、万物苏醒,以示迎春。母亲们还会用羽毛、绸子、花布制作一个约三厘米长的“春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或佩戴在儿童胸前,表示祝愿“春吉(鸡)”、“吉(鸡)祥如意”。

  唐代以后,巫术行为渗透到节俗之中,出现“执杖鞭牛”之举,民间流行立春日鞭春、鞭春牛、打春牛的习俗。淮北、利辛一带,立春日通常要举行“打春牛”活动。是日,由人装扮成“芒神”(即植物神),手持春条(柳枝上加缠彩色纸的枝条),不断击打事先用纸扎制好的“春牛”,直到将“春牛”打破,“春牛”被击破后,肚子里装的花生、柿饼、栗子、核桃之类的干果纷纷落地,任由围观村民抢拾,谁抢得多,预示他家当年的农事收获也多。人们一般边打边唱:“春交六九头,春条打春牛;打得春牛下田去,今年丰收不用愁。”俗称此法可打掉老牛身上的懒气,鼓舞牛劲。淮北地区还有“咬春”习俗,“咬春”即指在立春日吃生萝卜,可使人全年百病不生,老年人“咬春”还可以固齿。

  由于农历闰年为一个整月(29天或30天)的规则,日期推移,即出现正月与腊月各有立春日的现象,俗称“担挑春”,主喜庆;有的年份无立春节气,则称“黑春年”、“无春年”,民间也将此年称为“寡妇年”,年轻人结婚办喜事不吉利,往往提前或推迟结婚。合肥民间对立春交至时十分关注,最喜春打五九尾,最忌春打六九头。民谚称:“春打五九尾,家家啃猪腿(兆示当年年景好);春打六九头,家家卖耕牛(兆示当年年景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安徽立春  安徽  安徽词条  立春  立春词条  安徽立春词条  
茶文化茶具

 王福君:紫砂壶世界

“壶身在我的掌中转动,我的指纹叠上陶匠的指纹,叠上雕者的手印,赠者的掌温,像伸过手去,跟后土上面她所有的孩子一起握手,最清的泉水是君子之交,最香的茶叶是旧土之情...(展开)

茶文化茶道

 功夫茶茶德

中国茶文化集哲学、伦理、历史、文学、艺术为一体,是东方艺术宝库中的奇葩。已故中国当代茶学泰斗庄晚芳教授将茶德归为四项。廉----廉俭育德。茶可以益智明思,促使人...(展开)

茶文化茶道

 一杯茶里也可以得到幸福

蜻蜓低飞,茶香飘逸,人在兰花中,梦醒不知路。很多时候,喜欢泡上一杯茶,将茶香静静地握在手心,拿起一本书,倚着窗,看着云雾下的桥,任思绪纷飞。那飘渺中的摇曳,那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