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大公司出身的创业者就这样搞砸了

最近,我一个大公司出来创业的朋友关门大吉了,此时距离他公司的创立不到一年时间。坦率地说,从他创业伊始我就感觉情况不会好,可惜我始终未能说服他改变。

因为是大公司出来创业的缘故,他保留了大手笔的做派,门头装修得很好,有专门的前台,办公室的类型大致分为三种:员工们都在办公区,部门经理都有一个小房间,透明玻璃,可以看见自己的团队。作为老板,他的办公室在最里面,当然也是最大的。

因为初始创业资金比较充裕,所以很快就招到了二十多个员工。他的高管也都是从大公司挖来的,薪水不低,而且许诺的有期权。公司的规章制度都是沿袭的大公司的规定,部门之间有清晰的分工。

一切都按照一个管理规范、阵容豪华的企业来打造的。为什么很快就失败了呢?

照搬大公司的做法,拉高了成本

公司为了追求“品质一流”,很多可以自己干的业务进行了外包,采用的都是财富500强的供应商,由于对品质要求很高,但需求量又比较小,成本奇高。

“规划有序的办公室”隔绝了团队的沟通

初创团队本来应当常聚常分享,随时了解一线反馈的情况,并且根据最新情况调整经营策略。但分隔的办公室设计使得团队沟通并不通畅。本来几句话就可以完成的沟通,还要以会议形式举办,效率不高。

“岗位齐全”导致人浮于事

除了业务部门外,公司一开始就招聘了全职的前台、司机、财务(会计、出纳各一)、人事等等,实际上事情并不多。有人忙死有人闲死的局面,很快形成了“劣币驱良币”的效应,整个公司的文化很快变成了四平八稳,不紧不慢了,丧失了创业公司应有的激情。

“豪华的员工”并没有带来与其收入匹配的效率

创业型的公司,并不总是做高大上的事情,很多小事情反而没人做。豪华的员工由于市场上比较抢手,也很难管理,稍微严格一点,就辞职不干了。

创业企业有创业阶段的规律,并非大公司的微缩版,所以不能简单把跨国公司的那套做法模仿过来就可以了。既然是“创”业,意味着两件事:一是要有创新性、差异性;二是要活得久一点。

因为小公司初期难以得到市场认可,必须要有熬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能力。产品未必要完美,要尽快与客户见面,并且与客户互动,在互动中把产品做的越来越好。不要指望一开始就“振臂一呼,响者云集”,创业者不是神仙,第一个产品就能洞察到客户的内心深处,就能深深地打动客户;实际上,创业企业最重要的第一批客户是忠粉。忠粉只对创新差异点感兴趣,他并不在乎你的办公室看起来是不是气派,高管团队是不是大公司背景,他只关心你的差异点对他有没有价值。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创业者  创业者词条  出身  出身词条  这样  这样词条  公司  公司词条  
综合管理领导力

 高效领导者的六种品质

当下,各大公司的投资人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面对艰难的全球性挑战。那些能创造和实现改革解决方案、愈发强烈的灌输希望和激情的鼓舞型领导者更需要补充和培养改革意识。但什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