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在金钱和人生意义之间抉择,我们该何去何从

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和感慨,在很现实的物质世界里面,为什么投资银行家的平均收入会百倍于教师?为什么顶级对冲基金经理“赚”的钱,足以支付几千名教师的薪水?尽管一个教师的人生和精神世界并不会比一个对冲基金经理贫瘠或者没有意义。

人生意义和金钱是可以交易的吗?如果可以,我们该如何把握——也许还有——人生如何定价?人生能够定价吗?

在我们称之为已经脑死亡的庞氏骗局(见注1)“经济”里,确实存在着大量赤裸裸的金钱和人生意义间的交易。

但是这些都不应该存在。

在“劳动”经济里,一个人会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意义,他给世界带来了永久的、明显的改变;当一个人带来改变,他就应当受到(相应的)奖励。如今,借着物力论(见注2)和成就的名义,从事所热爱工作的人很可能没有获得财富的保证;我并不是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效仿海明威和毕加索,像大银行家那样大把地赚银子。但事实是,身处以前所谓的“中产阶层”,做着有意义的工作,真正为人类造福,却几乎无法获得稳定、安全、幸福的生活,无异证明了这条规则已不再适用,说明我们的经济已经是如何地破败不堪、积重难返。

你我都面临着用意义交换金钱的艰难选择。我们在令人心潮澎湃的真正的人类成就感与消磨灵魂的“工作”之间权衡,这工作只为赚钱以支付下一期车贷,内容只是润色又一个毫无意义的PowerPoint文档,里面满是策略,用以赢得游戏,而这游戏几乎不会为大多数善良的人们创造任何真正的价值。这是隐蔽性最强的盗窃,不仅把社会繁荣洗劫一空,而且偷走了生命的意义。

然而,无情的事实是:意义和金钱之间的交易和气候变化一样千真万确、害人非浅,是当今后繁荣时代的特征,并且愈演愈烈。而且,就像气候变化一样,你可以说它贯穿历史,但却不应该这么做;同理,贩卖人口也是如此。

简单说来,“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就是尽可能减少意义和金钱之间的交易。例如,你我不必毕生一砖一瓦地修一道长城或一座金字塔,白白耗尽我们宝贵的、唯一一次的生命,来满足心血来潮的皇帝或法老。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价值;因为具有价值,所以必须追寻和探索意义。

那你怎么办呢?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也很简单。不要用意义去换取金钱。这是最不划算的交易。但事实是,你我从进入社会的那一刻起就受人驱使,去做最这不划算的交易——学校的“辅导员”劝诫我们要安身立命;浮夸的广告蹩脚地给我们洗脑,让我们购物,以摆脱空虚和自我厌恶;而“工作”则给我们奖赏,因为我们熄灭了内心的善良、高贵和真实。总之,也许这个说法一点也毫不夸张: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每天涉及数千万人用意义换取金钱数十亿次——当然喽,下一个小时、下一天、下一周,用下一笔钱,他们可以疯狂地、热切地、拼命地花大笔的钱,买一丁丁点意义。

看看著名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见注3)近日的发现:中国富裕了不少,其幸福度呈U形曲线:先降后升——但从未超越历史上贫困时期的巅峰。虽然我也反对挟持“幸福”作为社会生活唯一的目标——生活完整而富足比仅仅生活幸福的内涵肯定要宽泛得多——也许这项众所周知的研究说明了一个真理,我敢打赌,在内心深处,我们大多数人不仅知道这一点,而且也感受到,并有切身体会:虽然我们已经精于获得财富,虽然追求物质财富已经是习惯使然,但依然难以把握、难以参透如何过上不单是有钱、而且有意义的生活。

况且,没有意义的生活就像是没有黎明的日子。

但是,当我说“不要用意义换取金钱”的时候,我决不是说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之:用金钱来买意义。相反,我们必须消灭这种有毒的交易——因为它虽然不太会对我们的生命造成无可挽回的毒害,但肯定会减弱、降低和败坏我们无限潜力的价值。

走出你的影子,那个精心构造的近似自我,人们教给你、鼓励你、劝诱你安于这个自我。在人文精神这个超级商店里,唯一可供的选择是金钱或者意义。你可以是生活奢华的高管(银行家、商人、技术官僚),灵魂麻木得像日渐暗淡的北极之冬——或者是收入微薄的教师(艺术家、作家、设计师),追求生命的巅峰。一切都在于你,不要只是拒绝那些矛盾重重的选择——要直面他们、打造更好的机会;最重要的是那些可以让生命活得有意义的机会;那些至善之物——生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活得有意义。

这正是不屈不挠的人类潜能一直要求我们每一个人所应做到的。不要用金钱买意义。要通过把金钱——更重要的是,还有时间、精力、注意力、人际关系、想象力和激情——投入到让生命活得有意义的东西上,从而打破这对矛盾。任何囊中羞涩、目光贪婪、头脑空虚的傻瓜都可以出卖他的灵魂;同样,任何道行浅薄之徒都可以为了金钱出卖意义,把自己美化成穷困潦倒的艺术家。生命更大的挑战不只是把你的灵魂卖出最高的价格;也非在机会与你擦肩而过时固守你的灵魂——而是用那枚至关重要的硬币赚取一种生活,这种生活有意义,在于我们不仅“富足”,而且完整,不愧活过一次。

让我用世俗的话解释一下。

你25岁了,一家高科技蓝筹大公司终于给你提供了一份工作,一份你那些乏味的泛泛之交们梦寐以求的工作。拒了它。还是再找一家创业公司吧。

你35岁了。你终于连升三级当上了副总裁。接受吧——然后去他的第一年的奖金,把重新设计有意义的产品线作为你的第一个大项目。

你45岁了。你靠边站了。辞职吧。另起炉灶,让你觉得自己算个人物。

你55岁了。你被解雇了。别慌。运用你的智慧;做导师、教练、教授、领头羊。

让我说得更直白一点。你不仅需要用上以下的专业技能——创业精神;“人脉网络”,勇气和冲劲,战略思维,领导力,品牌和营销——还要有以下的人文能力:坚决拒绝听命于现状,坚定不移地换位思考,有理有节地忽视唱反调的人,仆人的谦卑和大师的骄傲,永恒的优雅感,一小点最危险、最难以预料的东西,爱情,最后是不屈的信念,相信明天会更美好。那些拂去马鞍灰尘、策马扬鞭、锐意进取未知地带的人总是有着更美好的明天。

在遥远未来的某一天,我们那些名不副实的领导者也许会一致行动,并开始修补这千疮百孔、气息奄奄的经济列车。于是,意义和金钱之间不再有赤裸裸、痛苦的交易;银行家的薪水不再是教师的数百倍。毕竟,这不是什么高深的事——抖一抖GDP;玩一玩税收和补贴;打破垄断——哎,变变变:变出一种“经济”,物质财富大致与意义相当;“利润”反映出人类真实的受益(而不是本季度你洗劫了多少城镇、毁了多少生活)。

在那一天到来之前,事实还是这么简单:此时此地,意义和金钱之间存在交易。也许,在金字塔、通天塔(见注4)、城堡首次出现的日子里,就一直有这种交易——也许,在人类最终掠过明亮的星系之间的日子里,也始终会有这种交易。因此,您所面临的挑战也许和石头一样永恒不变,和爱一样充满人性。打造一种生活吧——在可能性的煎熬中——那里没有这种交易。

相关备注:

注1:庞氏骗局(Ponzi-scheme),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由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注2:物力论(dynamism),一种以力和能来解释宇宙的理论或哲学体系。

注3: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美国著名人口经济学家,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最早对主观快乐进行理论研究的当代经济学家。著有《生育率革命:一种供求分析》、《是否需要对不发达状况进行历史的研究》、《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等书。

注4:通天塔(ziggurat),古代亚述及巴比伦之金字形神塔(顶上有神殿)。

译者 fking86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何去何从  何去何从词条  抉择  抉择词条  金钱  金钱词条  意义  意义词条  之间  之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