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科学复兴”浪潮已至,百度能否借此触底反弹?

3月2日,“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揭牌仪式在百度大厦举行,“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将成为首个国家级的人工智能工程实验室。前不久,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由百度牵头筹建这个实验室。

2月24日,百度发布了2016财年Q4财报。报告显示,移除去哪儿影响,本季度百度营收为182.12亿人民币,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移动营收占比65%; 2016年度总营收为705.4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9%。百度2016年第四季度业绩符合华尔街预期。

尽管百度去年是多事之秋,可财报上并未受到影响,一线巨头的资质绝非虚名。况且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发力。“科学复兴”时代来临,在人工智能领域写下辉煌篇章的百度,能否帮助百度触底反弹那?天时、地利、人和因素作为作为事情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一直以来都被我们用作分析工具。今天我们用这一思维范式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技术回归:新一轮的科技浪潮奇点将至

我们首先来分析下行业趋势,也就是所谓的天时。

90年代,互联网进入中国之际,毫无疑问,李彦宏、马化腾、周鸿祎、丁磊、雷军……那正是程序员的黄金时代——一个技术解决一个需求,一个需求让几百万人记住几款软件,下载下来其中一款,用得习惯,然后经年不变。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产品经理,也无需讨好什么用户体验。

紧接着第一波红利期的结束,靠单纯的技术已经很难有立足之本,再加上巨头林立,留给创业公司的机遇越来越少。前两年,随着O2O的风靡,越来越多“非技术出身”人士投身创业,不论是起初的打车、外卖等一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其本质上都是一种模式创新,而技术因素并未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到来,O2O企业一片狼藉,非死即伤,模式创新的红利逐渐消弭,技术成了新的时代“显学”。新晋独角兽企业像饿了么、滴滴等开始不断赋能AI等黑科技,巩固自己的护城河。

技术为王的时代悄然来临,近日李开复等大佬也在朋友圈中集体呼吁“科学复兴”时代的到来。而当下最为火爆且最具商业价值的无疑就是AI,甚至连习近平和李克强都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铁粉。习大大曾在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驻足十分钟,第一次在国内近距离观看无人驾驶项目;“十三五”规划中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联合印发《“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今后只有浸润在“科技”中的“公司”才能存活,到2020年,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工作都将是以技术为底层,那些被我们认定跟科技不沾边的公司,可能最后都会成为科技公司。《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常被称为KK)也有一个预言——所有生意都是数据生意。

未雨绸缪: 迎来新时代的红利收割期

接下来,我们分析下今天的主人公百度在技术回归浪潮下的准备情况,也就是地利。

众所周知,百度靠搜索技术起家,逐步晋升到中国互联网公司第一梯队,与阿里、腾讯合称BAT,对于百度而言,此前的十年是搜索和流量变现,而此后的十年则是以人工智能这样的核心技术为驱动,以各种应用场景和产品为支撑,实现未来智能化时代的战略把握。

“人工智能”也是近年来百度CEO李彦宏口中最高频的词汇,从历次公布的财报开看,百度无疑都将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创新业务列入了重要的信息事项,从研发和产业配套角度重金投入。

百度之所以在人工智能时代大显身手,与其未雨绸缪密不可分,而绝非非投机行为。百度的人工智能早已经开始布局。先筑巢才能引凤,2013年可以称为百度人工智能落地的元年,在这一年里,百度先后成立了北京深度学习实验室(原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和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

在接下来的2014年里,百度又成立了大数据实验室,这3大实验室一直被视为百度创新的最前沿。2017年1月,百度建立增强现实实验室。

现在我们所了解的百度人工智能战略方针,只是厚积薄发之后的冰山一角罢了。目前,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形成完整布局,集聚了一大批人工智能顶级技术人才,技术研发速度不断加快,在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语音、图像识别、机器翻译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性成果。去年,百度翻译还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在搜索、地图、O2O、金融等众多百度产品与服务的背后,智能技术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多数人还认为人工智能仍停留在概念期时,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林元庆却说百度早就不是外界所认为的处于只投入、不盈利的阶段。林元庆表示,我们的盈利并不是我们这个部门单独的盈利,而是与其他业务结合,帮助他们盈利。很多业务,没有人工智能技术是不行的。这样整个测算下来,百度人工智能已开始盈利。

很明显百度是想将人工智能用于更广泛的市场,这让百度未来的营收能力充满想象空间。一如李彦宏所说,“人工智能将是一个巨大机遇,为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百度拥有独一无二的技术基因、大数据优势和人才,更是引领中国人工智能新时代的不二之选。”

群英荟萃:为再度辉煌储备大量尖端人才

最后,我们再来分析下百度在技术回归浪潮下的人才储备,也就是人和。

当行业普遍处于探索投入期,而百度已经开始靠人工智能盈利,一方面是其投入较早,而另一方面则是,全球顶端人才的汇聚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崛起,储备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现在到了懂商业的科学家去改造升级这个社会的时候了。一方面,如果技术如果不能跟商业价值挂钩是危险的,只有面对直接的商业需求的压力,需求越大,技术进步才越快。另一方面,任何技术发展的终极意义是帮助业务提升价值,需要完整的商业闭环。

未来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李彦宏深谙此道,“招最好的人,给最大的空间,看最后的结果,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这一策略的引导下,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先后招来了余凯、吴恩达、陆奇等一大批科学界顶级人才,以及刘维这样的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人,期间还不乏一些青年才俊,如“百度少帅”顾嘉唯和李沐以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TR35中的亚当·科茨。

不仅聘请了不少科技界的牛人,对于新生代的人工智能行业的“小鲜肉”公司——渡鸦科技等,也是尽收毂中,借助百度在算法上的优势,利用渡鸦科技在智能交互系统上的独特优势,未来百度或许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将会领先一步,不断延伸自己的人工智能生态产业链

百度不断有大牛加入,一时间百度人才济济,可以说望眼中国互联网甚至是国际互联网公司,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都是首屈一指的,人才的加盟为新一轮的盛世,补充新鲜血液,这些改变从侧面表明了百度复兴的决心。

写在最后

去年,百度的竞价排名商业模式备受诟病。百度股价也不短下滑,市值缩水。作为三巨头中技术大拿的李彦宏,也清晰认识到了百度面临的困局。但是,如今的百度,在天时、地利、人和均有王牌,正如媒体所说:”百度可能不是低谷,而是低估。我们可以乐观的预计,百度人工智能如果发展持续稳定前行,有望在2017年左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复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浪潮  浪潮词条  反弹  反弹词条  复兴  复兴词条  能否  能否词条  科学  科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