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吴稼祥:感受大震:不敏感突发事件进入敏感地带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中华民族进入历史性的大喜大悲时刻。

  此刻,奥运火炬以一百度的热情正在南国厦门传递,而在西陲四川,大地以7.8级的震撼摇晃羌、藏、汉、回四族同胞聚居之地——汶川县及其周边地区,千万同胞或死或伤,震源地区雨云密布,上天垂泪。北京的朋友给我打电话,他所在的办公楼感受到明显晃动。

  悲痛震撼了我,但让我感受到同样震撼的,是决策层和中央电视台对此事件的快速反应,几乎在同一时间,救援措施进入协同行动,摇动画面进入CCTV视频,CCTV新闻频道还对此进行连续直播。在我的印象里,大规模灾难性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就被CCTV直播,这可能是第一次。

  这表明,中国的应急反应能力、自信心和学习能力都得到增长。两个月前,西——藏发生突发事件,既不让外国媒体进入,自己的媒体也不作反应,结果,一场暴乱被世界舆论描绘为暴政,主动应变的事情变成了被动挨打,这不能不说是舆论管理上的一个沉痛教训:网络时代封锁舆论只能是掩耳盗铃。

  虽然都是7.8级大地震,但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时相比,中国没有让世界看到自己脸上的那种无助、惊恐和失措,当时,几乎一夜之间,整个国家都进了防震棚。那是一栋已经承受不了自己重量的大厦,受不了任何一点风吹草动。这一次,虽然人们的脸上有悲痛,但没有恐慌。这不仅因为救援及时,也因为社会开放。恐慌来自于不明真相,比死亡更可怕的是对死亡的恐惧,比任何灾难更大的灾难是国民的心理恐慌。无论多么大的灾难,只要你不掩盖,国人都可以承受。中国人像犹太人一样,是世界上承受过最多苦难也最能承受苦难的民族。

  这次CCTV对汶川地震的直击,可以被看成是突发时间报道的一次实战演习,虽然不够老练,有的主持人和记者有点找不到感觉,但已经十分努力。

  不过,作为突发事件,有天灾,也有人祸。对于有待民主化的政府而言,后者比前者敏感。现在,政府和媒体的神经已经对不敏感的地震事件开始敏感,这是好事;如果对那些敏感的人祸事件也这样敏感,那就更好。对4月28日在山东境内的火车脱轨相撞事件的及时报道已经开了个好头,还有更敏感的社会冲突事件呢,我们已经连通了伸向那里的神经了吗?

  

  2008年5月13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敏感  敏感词条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词条  感受  感受词条  地带  地带词条  进入  进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