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史海泉:人大代表的“专业化”刻不容缓

  

  每年一度的两会都会吸引国内外无数的目光,赋予人民群众满腔期待。人民群众也正是如此的期待着,期待自己选出的代表们能为自己说句话,实现喊声震天的人民当家作主。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居然有这样的一些代表,自己跑到北京大会堂去了,却不为自己的选民说话,只为自己的集团说话;有的代表干脆沉默什么话也不说,不提议案,专做哑巴;也有的只管举手,从不反对,也不提出异议;有的代表虽然好不容易说话了,提案了却是雷声震天,甚至被网友描述为代表中的世界级雷公、雷母;有的甚至在大堂之上呼呼大睡;有的代表干净利落多次缺席。凡此种种,都在昭示我国的代表大会的代表产生存在着不可小觑的缺陷。这就是政治学常常讨论的代表的资格问题,即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当选为两会代表代表选民去讨论国家大事。

  

  何谓代表?就两会代表而言当然是经过层层选举(或推举)后所产生的选民委托人。在间接选举模式下,经过层层选拔,能够当选的代表应该几十万个里挑一的,经得起考验的人。他们当选后无论是与会期间还是在休会时间都应该是以选民的利益为本位,为选民奔走呼号,这乃是世界代表之通理。当今,中国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多如牛毛,改革进入深层次,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等等诸多的问题等待代表们去讨论、辩论。两会就是提供给代表们一年一度的最好的契机,好让他们去出谋划策,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出奉献,但没有想到的是,会议期间居然能出现一些不可思议的代表,他们的沉默、消极、麻木乃至利用会务期间搞秀等等奇谈怪论,折射出少数代表令人不可忍受的政治低能。也无怪乎网友痛批:“既然不能为民说话,那又怎样代表人民?”那条高悬的横幅:“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岂不是成为一句笑谈和讽刺?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既然选民已经将权力赋予给了他们,他们就必须为选民(小处说)为国家(大处说)殚精绝虑,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利国利民。代表大会决不能成为私利的角斗场,不能成为随心所欲的游乐场,不能成为鸡毛蒜皮的拌嘴场,不能成为漫无边际的梦工场。大会要开出质量,开出效益,代表们责无旁贷。什么样的代表能为代表大会增光添彩?当然是具备资格的代表。这个资格不仅仅是通过了组织正常的选举程序就完事,还要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和参政议政的能力。虽然我国没有引进国外通行的竞选机制,主要盛行候选人的推举式选举,但也不能不考虑代表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正常的一个代表起码能够具备基本的政治常识和参政议政的能力,基本的口语表达水平和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更不要说是像美国议员那样的丰富的法律知识了。从一些代表的言论和行为来看,很多人基本的条件都不具备。有的代表还把当代表看成荣誉;有的代表习惯了政治正确,见风使陀;有的代表胆小怕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说则不说;有的干脆坚守沉默是金,以求稳妥,有的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样的代表如何能代表选民,又如何能推动国家大政方针的出台和运行?他们的出场无非就是滥竽充数而已!

  

  改进大会的质量首先必须从代表做起,改进代表产生办法,哪怕是细节上的改进都将有助于大会的有效进行和大会体制的完善。可以尝试在推举式选举的模式中引进适当的竞选机制,让代表们在选民面前亮相,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以避免政治低能者混进代表行列,滥竽充数。虽然说我国的代表大会制需要体现也能够体现代表的广泛性,但这种广泛性不是以牺牲效率和效益为代价的,一定是在保证大会的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广泛性。不作为的代表和不积极作为的代表的参与只会极大地妨碍大会质量的提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更是要代表具备高度的政治素养,不是因为是个劳模、明星和什么红旗手之类就能胜任的。从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出发,人代会的代表产生也可以考虑“专业化”问题了。代表们不一定非要是政治学科出身,但至少要有基本的政治素养和议政能力。一个能者上庸者下的代表产生机制必将对加强我国政治民主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海泉  海泉词条  刻不容缓  刻不容缓词条  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词条  专业化  专业化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