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倾听身体和心灵的智慧

心惑:我是一个幸福的孕妈妈,孩子快出生了,同时也伴随着坐月子的烦恼:关于月子里能不能洗澡、能不能刷牙等各类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建议,甚至不同医生间的建议也是冲突的,自己没有医学常识,面对如此冲突的信息,到底该听谁的呢?

金颖:倾听身体和心灵的智慧

这个时代最大的烦恼是资源和信息过剩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非常好也非常有挑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高科技的发达、讯息的网络化、物质的丰沛都带给我们很多生活上的便利和享受。但这种开放式的讯息状态导致我们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信息过剩,而且就如同你现在遇到的烦恼一样,很多难辨真假、还可能相互冲突矛盾的资讯。再加上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是在一种 努力“争名夺利”的状态,为了博人眼球、创造热点,出位的表达和将自我的观点合理化是最常用的手法。于是很多无知的人会被“噱头”误导,而且难辨真假,因 为你看上去都“很美”和“很有道理”。

洗澡正确的顺序是什么样的?

就像前段时间,我看到过一篇谈关于洗澡的文章,说我们大家通常的洗澡顺序都错啦。说应该先洗脸而后身体最后才是头,理由就是后洗脸会导致毛孔堵塞、先洗头会 导致寒气进入。一般人会感觉很有道理,但我却在想,我自己的经验是——在北京的冬天,热热的暖气开着,先洗脸的感觉就是脸部特别容易绷紧(这个当然是我个人感觉),而且洗发水和护发素会在冲洗时不小心流经脸部。另外,你说就洗澡那阵子,门窗已经都关好的,没有风,就洗那么一会,会有多少湿气寒气进入身体?如果真是那样,人的身体该有多么脆弱啊?所以,我还是依旧保持着自己先洗头而后身体最后洗脸的洗澡习惯。当然,我分享的这个部分纯属个人的感受和分享,不 代表专家意见,毕竟我对于这个部分的研究不多。

在过剩的信息里学会正确分析与选择

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智慧就是在过剩的信息里学会正确分析与选择,但怎么选,特别是当自己是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时?尤其是当同一问题遇到不同资讯,试着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哪种答案相对来说是多数专家一致的表述。这个时代资讯多专家也多,专家里有分歧也是常有的,遇到分歧不妨多多请教和查阅多几个专家的观点,看看大家的偏重是什么。

2. 除了询问专家之外,还可以请教一些过来人,问问那些已经是妈妈的姐妹们,听听她们的经验分享。很多道理经过实践的检验自然能够分清楚真假好坏的。当然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出生环境和生活习惯各异,你一定要去询问那些在这些条件上和自己差不多的姐妹们。同时遇到一些冲突性建议时,和询问专家的方式一样,不妨多 问几个人,看看总体倾向是什么。

我记得我妈妈和我谈及过她做月子的经验,她出生生活在贵州,喜欢吃辣,但生我时,根据周围朋友和医生建议的饮食方式是需要忌辛辣的,结果导致她根本喝不进催 奶汤,一喝就吐,而且一点食欲都没有,无法进食。但等我的外公从家乡赶过来看望她时,马上给她调整了食谱,而且你想不到的就是这个在当地赫赫有名的老中医 既然顺着我妈妈的口味,想吃什么就让她吃什么。

这里可不是因为宠爱和溺爱哦,因为很多中医给你开药时总要提醒你,需要在喝药期间忌什么 茶水萝卜辣椒等,但这些禁忌在我外公的配方里是不存在的。这点是我很佩服他老人家的地方,而我可能得到他的真传,也就是每当有些人在吃一些东西时总说:吃 这个少吃的,因为会上火。而我总开玩笑说:我没有吃到才会上火呢!哈哈。不过,这个也是我真心想法,不要总是片面放大一些问题,带着担心去吃东西不如选择不吃。

任何选择都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的

其 实这个是我对你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提醒,任何选择都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的。比如我,我的身体体质特别好,而且自控力超强,内心也很强大,所以,在饮食 方面我从来不给自己什么负面的暗示,说这个不能够吃那个不可以动,因为我从来不会放纵自己暴饮暴食。只要凡事不为过,哪里来的吃了要上火这一说?凡事都追 求一种多元素的平衡,一定才是最佳的养生方式。

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质和生活习惯,你的选择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我相信,无论再好的配方和建议,当和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冲突特别大的,危害比疗效还可能大很多。所以,问问自己的心和感觉,当自己接受某种建议去做时,自己的感觉好不好,舒服不舒服。

其实,虽然我们的头脑会缺乏某些知识,但我们的心和身体是很智慧的,只要你愿意去关注和聆听它们,你一定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答。

——本文发表于内在空间精彩专题

我的近期活动信息:

6月14-15日,成都,企业家慈善幸福密码研习会;

幸福热线:

廖 莹:18600182351

微 信:jinying_happy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倾听身体和心灵的智慧  倾听  倾听词条  身体  身体词条  智慧  智慧词条  心灵  心灵词条  
综合

 手机幻听 全都因为心理压力

 做新闻采访的张小姐,因为需要随时保持通讯联络,不得不24小时开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平时把手机放在包里,隔一会就仿佛听见手机在响,掏出来一看,却没有...(展开)

综合

 社交网络:你知道得太多了!

在社交网络横行,知道得太多的时代,我们为查看好友、恋人、同学同事的信息支付了心理代价,我们感到糟糕透了却停不下来。 除非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或者我的丈夫,...(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