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单亲孩子的心灵发展环境

珑夫心理  老梦

  在参加这个心理沙龙很高兴,感谢胡主任提供这个机会,跟我们区这么多心理健康老师们见面。老师们身边围着一大群可爱的孩子,我很羡慕你们。

老师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是离异家庭的学生。李老师谈到他们的学生有95%的父母是离婚的,其他老师谈到在校学生中父母的离婚率达到30%。这是一个庞大的人群!我对这个主题的可以分享给大家的看法是:

  单亲,首先是一种物理现象。单亲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始终只有父亲或者母亲的身影,作为一个物体,孩子只能和一个人呆在一起,要见到另一个人需要在另外的空间——大多数还需要穿越复杂的心理氛围。这种变换了的时空,会给孩子提供不同的生活空间,就像住在城市和住在乡村那样的不同,住在宽大的三居室和拥挤的蜗居那样的不同。人类眼中的物质世界,都不是单纯的物质世界,都具有深刻的社会和心理意义,单亲孩子的这种生活环境,势必对孩子的心性发展产生作用。

  其次,单亲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孩子的父母离异了,邻居、同学会有跟双亲孩子略有不同的对待;同伴交流的生活信息、情感信息中,甚至课文、作文、社会新闻等呈现出来的信息,会让单亲孩子随时随地的对比着自己不一样的生存环境;父母、亲友会因此对这个孩子有不同的对待——或怜惜、或轻视等等。社会,对于人的意义在于:使个体置身于同类的环境中,在跟其他人的同与不同之中,去产生、检验和修正内在的自我形象,进而通过跟社会和社会中的人去建立关系来形成自己的人格,像写软件一样书写自己的认识模式、情感模式和行为模式。单亲带来的对比信息,会深刻的影响一个人的内在自我形象,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依据。

  最重要的,单亲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是一个主观的世界,桌子上的一个苹果是物理,看到或者摸到这个苹果,进而在心里形成的这个苹果的印象是心理。同样的苹果,在每个人心里的印象、跟这个印象相伴而生的情感和行为趋势,每个人都极不相同。对现象和事物的心理反应,是心理发展的内在根据。物理的单亲、社会的单亲,就像一个放在桌子上的苹果,而单亲孩子心理产生的认识、情感、行为态度和趋势则是完全不同的。孩子们对自己单亲处境的内部心理过程之内容和他的内部应对感受,真实的塑造着他的人格特征。心理上的单亲和物理的单亲、社会的单亲不是对应关系。有的孩子生在双亲家庭,他感受到的可能是单亲的心理氛围;有的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感受到的可能不一定是单亲氛围。

  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所在,人的生命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需要满足的过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家很熟悉。但在这里我要谈谈另一个需要理论——精神分析的最新发展——精神分析的自体心理学的观点,我认为这是一个更具临床意义的需要理论,通过它,能够更加直接的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更加简明的指导教育和人际互动。

  自体心理学把人的需要区分为:理想化需要、镜映需要、同胞需要、独立的需要、自我效能的需要。

  所谓理想化需要,可以用这样的情景来理解:一个1-2岁的孩子,邻居家的宠物狗跑到他跟前,他从来没有跟狗有这样亲密的接触,他害怕了,恐惧到了极点,哭得很厉害,他自己的心理能力无论如何不能让自己得到安抚,这时候爸爸或者妈妈出现在他面前,孩子立即就能平静下来。这个情景下,爸爸或者妈妈的作用,就是理想化。理想化的意思是:你很强大、你很有力量,但我要成为你的一部分,这样我就变得强大、有力量。每个人终身都有这样的需要,我们总是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跟优秀的品质在一起,便是这样的需要。追星、过度崇拜、过度依赖、痴迷则是病态的理想化需要。理想化需要的准确满足,会让个体消解需要引起的内部张力,并把理想化的力量逐渐内化到自己的内心结构中,成为一个内心有力量的人。这样的人宽容豁达、内心安宁、目标笃定而灵活。

  所谓镜映的需要,可以用这样的情景来理解:你真的热爱孩子,每当想起或者看到孩子们身上迸发出来的原生态的生命活力,由衷的生出发于丹田止于头顶的澎湃热情,和那样的活力亲近,似乎是你今生的使命,于是你发了疯似的不计报酬,不分昼夜的为你的学生工作,最后你病倒了,得了绝症。你知道你多么的热爱你自己的生命,你多想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多留些日子,你也知道你即将发生的早逝,对你的孩子和先生或者太太多么的不公平,你内心纠结不断,痛苦不堪。这时你的孩子或者先生、太太对你说:”你太热爱孩子了,那些生命的存在让你无法拒绝你的付出,我们知道你不是不爱我们。你做了你该做的,你是好人,好老师,你现在的痛苦表明你是好母亲(父亲、丈夫或者妻子),我们不怪你…..”这时候你感受到的便是镜映。镜映的意思是说:是的,我真的是那样,我自己知道,但是仅仅我自己知道是不够的,我还希望有人能够看到我是这样,希望看到的人认同、赞赏,这样我才会真的觉得我就是那样。高山流水的故事讲的就是镜映。人们总是需要知音、知己,总是希望得到赞赏、表扬,便是在寻求镜映需要的满足。芙蓉姐姐这样的过度表演,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便是病态的镜映需要。镜映需要的准确满足,可以消解需要引起的内部张力,并把镜映的能力逐渐内化到自己的内心结构中,成为一个有自信力的人。这样的人充满活力、开朗开放、行动及时。

  限于时机,其他的需要就不一一辨析,以后有机会,可以给感兴趣的朋友详细聊聊。

  上述需要(包含未加辨析的另外三种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便会即刻产生特定的情绪。大家知道,情绪是人的行为动力,像物理学描述的势能一样,情绪把人置于特定性质和高度的平台上,你就只能做他规定的事情,你的认识活动、意志过程都服从于它的要求,为它服务。长期不被满足的需要,会不断的重写相应的“情景-认识-情绪-行为”结构,进而形成一个人的内外模式,成为稳定的心理特征,这便是通常说的性格。各种问题孩子,各种问题行为便是这样形成的。

  单亲的物理环境、单亲的社会环境,通过单亲的心理感受,成为稳定的情景因素,产生着稳定的认识,重复着稳定的情绪,产生着稳定的行为,日积月累使单亲孩子出现稳定的人格模式。

   从理解问题行为背后的需要着眼,通过接触与之相对应的淤积情绪,达成咨访双方对特定需要的了解,让学生的这些抑制的需要得到某种方式的满足(这种满足方式不同于生活中的实际满足),当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人或物所代表的力量被渐次内化,学生的人格便得到修复和完善,问题行为便最终消失。自体心理学把这个过程称之为“重新养育”。心理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的是那个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工具”的角色。

   当然,如果家庭、学校能够提供一种满足学生各种内部需要的环境,这个原初的心智养育过程便不会留下重大的“缺陷”,重新养育的需要便不会产生。

   关于怎么养育和重新养育,是一个庞大的话题,这里没法详细分享,以后有机会可以跟感兴趣的老师们交流。我们在网络上有一个好父母俱乐部,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加入进来共同交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单亲孩子的心灵发展环境  单亲  单亲词条  心灵  心灵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环境  环境词条  发展  发展词条  
综合

 记住,你是个好女孩

女孩们,请记住心中一定要有梦,不要让贪婪和物欲迷幻你的眼睛,按照自己心目中理想女性的要求,争取向“她”靠近,不断提升自我。——我们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有内涵。记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