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1
《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课文非常切合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努力让学生与文中作者重合,设身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让学生理一理毕业前的思绪。所以揭题时首先让学生体会了即将离开母校、老师、同学的那份眷恋之情。之后,让他们说说如果以《明天,我们毕业》为题,写一篇文章会写什么,以此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走得更近。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则是在读中悟,在读中说,每个学生都是文中人,在学习着,在活动着,在感受着,在抒发着。
然而在学难忘师恩这一部分时,也许是课堂时间仓促,也许是学生不善表达,也许是学生未曾感悟到,我让学生举例说说老师为自己付出的心血与汗水、给予自己的`教育与教诲的事。学生说不上来,或者就是讲解题目、做错了事批评教育、认真批改作业之类的事。也许,这就是我们给学生的印象,我们是教书匠;也许是我们在为学生付出时,忘了让学生懂得感恩;也许是我们本来就不曾心甘情愿地、真心实意地付出过……看了备课室里几位同仁给学生写的信,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要让学生送给自己一支歌,要让学生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自己的枕下,老师首先要把赞美的歌给学生,要把火一样滚烫的爱给学生。教完这一课,我不禁问自己:你让学生眷恋了吗?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2
《明天,我们毕业》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是毕业生抒发了临近毕业时对小学生活的留恋,对老师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自己努力向上,刻苦学习的情感思念,以实际行动报答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热爱。在教学时,让学生感悟文章中的情,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每句话,每个词的感情色彩,要读地生动,要调动学生的感情,读课文,说课文,再读课文,这样,学生才能感受作者的情感。
一,导入:这一环节,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先把学生带进临近毕业时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快要离开母校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学生的情感很快调动起来。
二、整体感知:因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的第一部分:开篇明旨,写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所开始,我让学生读这一段,说这一段,把学生即将离别时感情从心底里流露出来。接着,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六年前,那梦开始的季节,六下的是对校园最初也是最清晰的记忆。因为当“我们”带着纯真的向往和虔诚的“敬仰”走进校园的那一刻,“我们”人生的旅程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当美好的憧憬变成现实,当“我们”睁大好奇的眼睛走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终于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校园那“诱人”的一面。在这里,让学生朗读时语速要舒缓,语气要轻柔,以充满回味的口吻读出心中的不舍之情。 在讲课文第二部分时,抓住“五彩斑斓的画卷“让学生看到自己在校园里生活的场景,这一幅幅画面连缀在一起,构成了充实而有意义的六年学习时光。这些都让“我们”不会忘记给予“我们”精神财富的母校,从而表达了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随着镜头的推进,作者的目光定格在了培育自己六年的老师身上,以一声“敬爱的老师”打开记忆的闸门,概括地说出了老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接下来转入具体的回忆和赞美,让学生真地感受到了老师为了学生的进步与提高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留下的“帮助和教诲”。然后以细腻的笔触写到了老师额头上的皱纹,“青丝染成了白发”。在老师似还的深情面前,学生们有如何回报呢?在离别之时,他们用最温馨的方式,用最真挚的情感,把歌声、把诗句留在了老师美好的记忆里,热烈而永久。让学生自由读、抽读,分男女生读,并带着对老师的爱,对老师的赞美来读课文,从而让学生更加难以忘记敬爱的老师,更加不会忘记母校。
为了让学生对美丽的校园有更深刻的回忆,我通过课件的形式,回放母校的校园环境以及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的精彩镜头,带领学生到美丽的校园中去看一看、听一听,再次领略到美丽的校园所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和幸福。让他们感受到校园的生活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向往,再次唤起学生对母校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文章的8、9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教学时,仍要加强朗读,通过读来体会同学们立志成才、回报老师的心愿及对母、对老师的深深眷恋之情。
三、讨论探究: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即将开始新生活的学生来说,“以小鸟张开翅膀”“向着蓝天自由的飞翔”作比,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明天的你会什么样,以此激励学生朝更高的目标中奋斗,
四、角色体验:
六年的小学生崖即将画上句好,母校、老师、同学植得你留恋,那么此时的你最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做点什么呢?
这一教学教学片段是依托教材,找准了“读”与说的契合点,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发过程。又是一个师生情感交融的过程,因此这样的设计,做到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巧妙自然。
篇三:《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
《明天,我们毕业》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本课通过作者对六年学习生活及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我在备这一课时,力图通过课文文字、音乐渲染、视频触动学生的心弦,然后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回忆自己小学六年来的生活,畅谈自己难忘的人和事,从而受到思想教育,提高语文素养。
一、歌曲导入
这一环节,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先播放歌曲《毕业歌》,结合导语“听到那久远而又似乎熟悉的旋律,想到明天就要小学毕业了,也许我们继续留在体校实现我们体育健儿的梦想,也许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此刻,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接着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了临近毕业时的场景,带进文本。初步把学生的那种即将小学毕业的感情从心底里流露出来。
二、改编课本剧——《明天,我们毕业》
接着,进行的是一个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课本剧,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过去,那梦开始的季节,留下的是对校园最初也是最清晰的记忆。课本剧的安排是这样的,由学生吴安卓、刘俊锋做主持,刘惠兰、李先旋、张海玲、徐明康和老师一起同台表演。为了更好地结合文本,课本剧开始,主持学生吴安卓就深情地朗读了课本的第二自然段:“我还清楚地记得,6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么诱人。 ”接着,老师引言:“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明天就要毕业了!”老师说完话后,轻音乐《雨的印记》缓缓地响起。就这样,一个感人的课本剧就顺延下去了。这个课本剧的内容有学生之间的赠言,有平时生活的真实事例,有课堂上美好的回忆,有老师与学生的真情对话,有老师们参加《中山魅力园丁大赛》剪影,有学生赠给老师们的诗歌——《老师,您好!》…… 我以一个课本剧的形式展现出了学生学习生活当中具有代表性场景,其目的是比单纯的老师去分释讲解更形象、生动。既引申了课文内容,又有活生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事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一下子对整篇课文有了全面的了解,也激起了学生即将小学毕业的那种情感。只有感受到了这种情感,学生才能更真实地走进文本。我觉得这环节设计是成功的。
三、由课本剧引入课文重点段的学习
我设计的教学过度语言是这样的:“一想到同学们明天就要毕业了,心中便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和同学们朝夕相处一幕幕便浮现在眼前,让我们一起把思绪拉回到曾经走过的.日
子。”然后自然地播放曾经与学生们一起上过的《让世界充满爱》这一课的教学花絮的视频短片,让学生从视频中追忆曾经发生在课堂里事情,然后让学生谈谈当时发生事,此时的心情,看到的想法。其设计目的是进一步让学生真真切切回忆和感受他们曾经在课堂上精彩表现的一刻。进而学习课文的第6自然段。由于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学生已经感受到了那种回忆的情感,因此,抓住时机,我就请全班同学朗读第6自然段。结果不出我所料,学生的确把那种淡淡的回忆的感觉读了出来。那一种朗读时的语速舒缓,语气轻柔,充满回味的口吻读出了心中的不舍之情。已经不需要老师说:“请同学们朗读时语速慢一点,语气轻柔一点……”的这种生搬硬套的要求,已经变成了一种自然的流露。
课上到这里的时候,我设计了两个题目:1、从文段当中你读懂了什么?从那些句子看出来?你能读一读吗?2、引导学生用同样的句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情:在我们心目中,您是( );您是( );您是( )。继而引入第7、8、9自然段的学习,在这三个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同样设计了问题:1、把你最想对老师表达的情,最想对同学说的话写下来,2、从那些词句可以看出我们要立志成材、回报老师、回报母校?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还伴着轻音乐让学生们安静地去写、去说。
可惜的是,我处理的不是很好,也许是课堂时间仓促,也许是学生不善表达,也许是学生未曾感悟到。很多学生说不上来,或者就是说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或者是被老师批评、表扬之类的事。也许,这就是我们体校老师给学生的印象,跟过去我在农村教的孩子不一样,每当毕业散学典礼时,学生们总会跟着你说那些过去的事情,然后依依不舍地含着泪离开。而体校这些小学毕业生,而真正是没有毕业,还得升中留在本校继续学业,没有达到真的要离别时的那种感受。我们作为体校的老师有别于其他学校,也许是我们在为学生付出的时候,忘了让学生懂得感恩;也许是我们本来就不曾心甘情愿地、真心实意地付出过……想着以往在大山深处的农村教学时所做的工作,我突然间有所醒悟,也深切的感受到了要让学生送给自己一支歌,要让学生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自己的枕下,老师首先要把赞美的歌给学生,要把火一样的爱给学生。教完这一课,我不禁问自己:在体校,你让学生眷恋了吗?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深地知道还要不断学习,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反思。争取做一个让学生眷恋的老师!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3
《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六年学习生活及成长经历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我在备课时,力图通过课文文字,情境的创设,触动学生的心弦,然后使学生能敞开心扉,回忆自己小学六年来的生活,畅谈自己难忘的人和事,从而受到思想教育,提高语文素养。
在导入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说说自己快要离开母校,心中最想说什么,很快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然走进文本。
在讲读课文第二部分时,能抓住“五彩斑斓的画卷”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校的生活场景。用多种朗读训练的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如学生自由读、默读、指名读、带着对老师的爱,对老师的赞美来读课文,从而让学生更加难以忘记敬爱的老师,更加不会忘记母校。但可惜的是,我在这个地方处理的不是很好,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匆匆而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感悟文本。
在最后一部分,我设计了一个老师寄语:目的.是更加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对学校的眷恋和对高一级学习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如果我再上这篇课文我一方面一定要注意指导学生深入品读课文;其次我要多创设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敞开心扉,回忆自己小学六年来的生活,畅谈自己难忘的人和事,从而感悟文本内涵,受到思想教育,提高语文素养。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4
《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课文结构谨然,词句优美,用了一系列排比、比喻句,描述学校生活,抒发对校园、老师、同学的深深眷恋之情。这篇课文是孩子们最后一篇文章,我真佩服教材的编辑者,在孩子们即将离开母校时学这篇课文可谓水到渠成,孩子们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已经升华到极点,所以不难理解文中作者的感激、依依不舍等情感。在教这篇课文时,我就想怎样突破课文,挖掘文中主题,确实让这篇文章成为孩子们情感的催化剂,让六年的小学生活,在孩子们心中烙下深深的痕迹。对于家长来说,这也是他们对孩子六年来成长历程的温馨回顾,我觉得文中的意思不需要过多讲解,因为孩子们基本上能把握住课文。于是我别出心材,邀请了全体家长到校观摩这节对大家来说最有意义的一课。我还对课文进行了拓展,课堂上让孩子们叙说自己和同学的.感情,回忆与老师之间的点滴之情,畅谈我们学校的变化等,再接着搜集与之相关的诗歌和歌曲来渲染气氛。通过相关题材,补充孩子们对同学的友谊,老师的恩情的理解,效果相当好。
在教学“六年的生活多像五彩斑斓的画卷”时,除了课文中的生活内容,我用多媒体再现了这些孩子们六年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大家一起包饺子、一起到花园浇共、远足游玩、歌舞比赛、校运会比赛,光荣入队,给一年级学生佩带红领巾、踢毽比赛等各种活动照片,勾起学生对往日的回忆,使他们对母校产生一股深深的眷恋之情。当电脑播放孩子那一张张小时的精彩瞬间时,家长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有的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有的不住地点头,孩子们也不时暴发出一阵阵惊叹的声音。
在教学第4小节“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时,我出示了一组教过他们的老师的不同的工作画面,让他们回味起在学习生涯中老师曾为他们做过那些令人感动的事,以图激情,以情引言,让学生说出老师曾经为我们做过哪些事情,让他们理解老师,尊重老师为他们付出的劳动。
当看到曾经的这一幕幕情景时,许多孩子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教室里发出一阵阵啜泣声。孩子们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最后在《感恩的心》中结束了这堂课,感情在这一刻凝聚!我让学生回忆六年来自己为母校争光添彩的事情,激起他们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之情,等到你们成为栋梁之才时再回到母校,回到老师身边,此时的你又会对母校、老师说些什么呢?进行课堂小练笔。交流时,学生们情绪高涨,我也被他们的激情、诗一般的语言深深地感动了,在黑板上我写下了“今天我以桥小为荣,明天桥小以我为荣”全班学生大声朗读,激昂的声音在教室的上空回荡。我相信,孩子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时刻!
“爱”永远是教育的主旋律,“爱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做起,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这节课之所以成功在于课堂唤起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眷恋之情,勾起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感涟漪,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5
本堂课,我将 “情”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一、引导情感,选材得当。
对于六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充满了对六年生活的怀念。这个内容,能极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学校、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热爱、眷恋等美好的情感。
二、优美亲切的语言,勾起学生的美好回忆。
课一开始,我就以朋友的身份来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深深的眷恋之情,以引起在座的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情感共鸣,课的中间又以亲切的语言和学生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结尾时和同学一起齐唱歌曲,将情感推到了高潮。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揭示生活场景,勾起学生美好回忆。
在教学“六年的生活多像五彩斑斓的画卷”时,除了课文中的"生活内容,我还用电脑再现了这些孩子们再六年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有诗歌朗诵,跳舞,画画,郊游、军训等,勾起学生对往日的回忆,使他们对母校产生一股深深的眷恋之情。
四、注重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交流中表达情感。
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方面。在学生重温了难忘的经历后;在认识到了母校“是太阳,是大树,是海洋”之后,让学生诵读对母校、赞美的词语;最后通过离别时真诚的话别,既表达了学生的主体情感,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吟唱歌曲,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音乐能起到使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的作用,而一首内容切合的歌曲,更能使听者的情感得到升华。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尽量把语文课上综合各种课程资源,包括计算机、美术、音乐等,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最后一小节,教者和学生一起吟唱难忘母校,既使学生在音乐和画面中回味往事,又使情感得到升华。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6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去解读,比如教学与生活的互相勾联;比如教学中文本意义的超越;比如“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但是,当我教学完整篇课文时,我更愿意从最简单的也是最实在的方面——学生的有效收获方面去进行反思。
语文课之所以成为语文课,它有自身的学科特性和科学范畴。离开了语文课的本质内容,学生的收获也无从谈起。那么这两节课,学生的收获体现在哪里?
一、语文课上有语文能力的实践和提升——“言”的呈现
作为语文学科两个主要的方面,“言”是形式,“意”是内容;“言”是技巧,艺术,“意”是精神、旨趣。“言”作为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体现,是语文课最基本的要素。
语文课,首先要培养提升孩子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培养,通过什么渠道?是简单的将知识作为“点”呈现,进行“告诉”?还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习得”?
这两堂课上,语文知识作为两种形式存在着。一种,是作为静止的状态,以点的形式存在着的陈述性知识:比如关于文本的解读策略:对于一个文本,我们可以关注哪些方面去读懂它?再比如关于这篇课文作者是通过哪些典型镜头、哪些方法来表达的?而另一种,则是以动态的方式存在于学习的过程中的程序性、策略性知识:比如听说,比如读写,这是一种流动的、时刻在生成着的“知识”。
在课上,学生经历了一次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自读自悟到汇报交流,从有理有据地说到有感情地读,真情实感地写,再到动情地听,在这样的复杂的语文实践过程中,在这样的现场练习中,形式、技巧,作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知识被一遍一遍触摸着,演练着。生与文本,生与老师,生与学生,围绕着“言”进行多方面的交流沟通,学生用语文的方式提升着语文的能力。当然,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这种实践很多时候是在作为汇报的形式存在着。
所以,学生有收获的语文课,一定是为孩子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和场景,将“言”呈现在孩子们眼前、口中、笔下,时时作亲近的接触的。
二、文本意义有心灵成长的实现和超越——“意”的支撑
语文课的另一个收获,我想,是来自于文本的意义力量。
语文课区别于其它课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它有文本作载体。或是充满情感力量的,或是充满科学意趣的,或是充满世理哲思的……语文的诗性美,浪漫情怀正是因着这些文本的内在精神意义。我们很难想象,语文课如果缺失了这样的直抵人心灵的力量,还会有多少吸引人的地方。所以,挖掘文本内在的“意”是我们的语文课充满魅力、也是在人的心灵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一环。
本文与孩子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所以,有感情地朗读那些作者为之深深“眷恋”的镜头,再说说自己学习过程中值得回忆的镜头,让作者的回忆来勾起自己的回忆,让作者的情感来唤起自己的情感;又因为文本毕竟是文本,它诉说的毕竟不是孩子的心声,而是来自作者的`,所以,借了它的内在,往前一步,最后设计“学生的诗、老师的诗”,打通课内课外,沟通文本和学生的心灵世界,超越文本,让孩子诉说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感情。这样的一次经历,不仅是孩子在毕业前表达对母校、对老师的感激、眷恋,更是在自己学习的道路上,一次成长的标志,一个成长的驿站。学习的过程中,站在完整的人的教育的高度,还有什么比心灵的成长更美好、更值得让人激动的事呢!
语文课教什么?“言”与“意”的有机融合,知识、能力、情智的共同成长。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7
我曾经说过给我一个平台,我将尽力演绎一份精彩。今天我站在六年级的课堂上,虽然没有演绎精彩,在向六年级老师学习过程中,我又成长了一步。其次,要感谢王老师和潘老师,她们全程跟班,一次又一次的指导,让我这只笨鸟,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顿悟和进步。
去年我从六年级到一年级,今天我从一年级又回到六年级,真可谓是大起大落。一开始到一年级,我突然觉得找不到北,今天到六年级,孩子们那认真的学习态度,让我也受到了感染,为他们认真的态度喝彩!
针对这次的课堂教学,我有几点看法:
1、教材分析
我教学的是六年级下册《明天,我们毕业》。这是一篇散文,一篇记叙要离开母校,心中充满感激和眷恋的散文。通过对母校、老师、校园生活得眷恋,表达我要再接再厉,让自己成为国家栋梁来回报母校。课文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内容充满激情。可以说字字传情,句句透出不舍。教学过程中,我既想让孩子们,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又想让孩子们学会课文的表达方法,一节课下来,发现时间不够用,孩子的体会不够深。因此,教师设置的目标要能够突出重点,目标要清晰,不能设置太多,对于文本的理解,要多方位,多角度,结合自己已有经验理解,教师要导得到位,要导得有序,这样,孩子们,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深入文本。
2语文教学要有激情
语文要充满激情,教材有激情,教师有激情。语文本身就是激情的的化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老激发孩子的激情。用自己的激情,用自己设置的氛围,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比如《明天,我们毕业》中赞扬老师: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对于教师的赞叹不是凭空而发的,而是有一定的背景,有一定情感积淀的。老师他无私奉献,他披星戴月,岁月染白了他的`黑发,在他年轻的面庞上刻下深深的皱纹。教师的伟大,教师的无私才让学生从心底对他发出赞叹,发出感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回忆教师的默默耕耘,在次基础上,引导孩子感悟这句话。这样才会是从心底发出的感慨。
3、语文教学要回归主题
语文教学要有主题,主题教学就像一盏灯,指引着我们找到前进的路。近期,我们听了同行们的课,发现大家每节课不在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文本,为文本设定一个主题,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比如王杨梅老师教学《望月》把文章的主题设定在月文化,回归到经典文化中来,潘老师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为文章找到了根,那就是:人人爱我,我爱人人。把主题设定在“爱”上。张老师的两篇不同文章,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在尝试中摸索前进。语文教学要精彩纷呈,每节课都有每节课的精彩,每次都有每一次的魅力,在不同的课型,变化的是课堂,不变的是激情,不变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悟文章文字的美,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美。这也就是语文教学所说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语文教学是一首诗,是一支歌,是一幅画,需要每一个有心人去细细体会。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8
师:读了第3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学校里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在学校里,可以描红临帖,可以学电脑,可以排练合唱,可以外出写生,可以制作标本。
生:作者在学校里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难怪他这样眷念母校。
生:6年的时光是多么美好啊,没有这6年,将来拿什么报效祖国!
生: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真令人眷念啊!
师: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生:这段话是围绕“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这句话写的。
师:“五彩斑斓”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丰富多彩。
生:五彩缤纷。
生:绚丽多姿。
生:多姿多彩。
接着,我让学生仿照这一段来写,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请看一位同学写的:回顾六年的历程,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陈老师您的帮助和教诲。是您,一丝不苟地传授给我们知识;是您,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是您,一直关心着我们。
[反思]
读讲课文的第3自然段,我先以交流读后体会切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畅所欲言。在学生回答问题中显然看出学生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为支撑的,当课文内容与学生经验碰撞后,自然会产生一种纯真的感情,会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会增添一份浓浓的情感。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归纳,找出这一段文字的总起句,进行概括理解。学生从总到分,对构段的方式有了清楚的认识,句段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尤其是在理解词语“五彩斑斓”的含义时,我引导学生换词,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词解,而是让学生调动词语的积累在交流中领悟,在领悟中又一次达到了丰富词汇的目的。最后的小练笔也恰倒好处,较为成功。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9
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宗旨,精心设计了《明天,我们毕业》这一教案。本着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母校、热爱老师的情感,我选择苏教版《明天,我们毕业》这一课。而且,孩子临近毕业,贴近自己生活的内容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授教过程中,我结合课件让学生体会学校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回忆在母校的快乐时光,无形中唤起他们对母校的热爱和眷恋。在母校,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为学生的付出是孩子们能切身体会到的,因此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老师的爱是游刃有余的。通过理解后,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深情的朗读更令在场的老师赞叹不已。
我特别注重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交流中表达情感。在认识到了教师“是天使,是大树,是海洋”之后,让学生诵读对老师敬仰、赞美的词句;最后通过离别时真诚的话别,既表达了学生的主体情感,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节课教学的另一亮点是理解重点句“在我的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学生谈完理解后,我设计“你还想把老师比作什么”,学生滔滔不绝。在大家讨论、讲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对老师的爱用语言表达出来,表达出自己对老师的敬爱、感谢与眷恋之情。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情感表达、流露是那样的自然、真诚。一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终了,又一曲《感恩的心》唱响每个孩子的心灵,感情在这一刻凝聚,掀起了情感的高潮,我相信,孩子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时刻。
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情感体会、语感训练、重点词句的领悟都较扎实。我想:在这堂课中,学生们获得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情感上的交流。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10
在教学“六年的生活多像五彩斑斓的画卷”时,除了课文中的生活内容,我用多媒体再现了这些孩子们六年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有综合实践活动大家一起包汤圆、去快活林游玩、在啬园烧烤、当上光荣的升旗手、给一年级学生佩带红领巾、踢毽比赛等各种活动照片,勾起学生对往日的"回忆,使他们对母校产生一股深深的眷恋之情。
在教学第4小节“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时,我出示了一组教过他们的老师的不同的工作画面,让他们回味起在学习生涯中老师曾为他们做过那些令人感动的事,以图激情,以情引言,让学生说出老师曾经为我们做过哪些事情,让他们理解老师,尊重老师为他们付出的劳动。
这些辅助的手段,使学生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这样对于学生更能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热爱母校、热爱老师的情感也就更易形成了。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11
《明天,我们毕业》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课文是仪征市特级教师丁雪飞写的。这篇文章既富有儿童生活气息,与儿童写作的水平相近;又充满了激情,字里行间蕴含的对母校的眷恋和对老师的感谢、赞美之情需细细品味。
说实话,这样一篇文章与其他的课文相比,更富有文采,需要学生一读再读。课前,我布置学生多读几遍。上课开始之后,我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分内容朗读一遍,这样既扩大朗读面,又通过相互的倾听了解同学朗读的情况。然后,通过同学的“推荐”,我选出九位同学再来读一轮课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话果然不错,这几位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了状况。这正是我需要的,此时他们的朗读反映出来的都是一些字音方面容易忽略的问题,如:几(jī)、帖(tiè)、召(zhào)等等。我抓住机会引导其他学生给予指点,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着就是听写,本课听写的词语有:朝夕相处、眷恋、依偎、憧憬、绿草如茵、五彩斑斓、矫健、吮吸、博大精深、教诲、雏鹰、炽热、辜负。我认为,进行听写训练,一是可以当场落实词语,二是可以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这些重点词。在我们班的课堂里,学生们已经明白,通过字典和词典来解释词语,这是必须的。如“栋梁”一词,通过字典就能明白它有两种意义,一是房屋的大梁,二是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引导学生读一读“等到我们也成为祖国的栋梁”这句话,很显然,本文采用的第二种意义。
第三种环节是结合文后第3题,引导学生弄清课文的结构。这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大家一起理一理课文的写作顺序。然后,稍微细致地体会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如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是总起句,那哪一句与它相照应呢?叶甜找到了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六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指出了这三段是“总——分——总”的结构。
对于第二课时的设想,我不准备让学生一段一段地来学。
原因之一,本文写的就是学生们熟悉的校园生活,这个无需多讲。
原因之二,本文运用了边记叙边抒情的方法,加之文后第2题中渗透着编者的意图:用心体会课文的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强烈情感,我们就着重来朗读重点句段从而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12
《明天,我们毕业》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篇课文,本课通过作者对6年学习生活及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我在备这一课时,力图通过课文文字,音乐渲染,触动学生心弦,然后能敞开心扉,回忆自己小学六年来的`生活,畅谈自己难忘的人和事,从而受到思想教育,提高语文素养。
课文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在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自己难忘的事情、难忘的老师。当学生说自己难忘的老师时,刚好几位老师就坐在后面听课,我灵机一动,让他们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老师听,学生真实的情感自然流露出。此外,在教学时,一方面设计一些练习如“在我的心目中,老师,您是,因为。”让学生练习口头表达,同时让他们说完后就写下来,说和写相结合。
课结束后,也发现不少问题,比如这节课是情感类的文章,对教师的情感要求也很高,教学后半段教师情感还要再不断的渲染。此外,读书指导还要再到位一些。
每次上课,对我来说都有很多收获,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衷心感谢。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13
自从“对话”理念走进我们的阅读课堂,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上课,对话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教学形态。可是,常常见学生往往只读了一两遍课文,就把书放在一边,开始师生对话或者生生对话了。这时学生对于课文的生字词尚未读准,句子尚未读通,对文章还没有初步的感知,拿什么来进行对话呢?
即使有少数学生,发表见解,见解也不深刻。因此,也常常见课堂上出现冷场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对话缺乏基础,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必须铺垫对话的基础.师生对话的基础是教师与学生分别认真地潜心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1、 教师与文本对话
备课时,教师就应该认真研读教材,潜心钻研,独立思考。教师要想与文本充分对话,应有以下四个层次的要求
①教师与作者的对话
教师与文本对话,首先是与作者的间接对话。作者是躲在文本背后不出面的,以文本的书面文字为其代眼。培根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因此,教师应善于与作者对话,用心去感受理解文本的"价值意义,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文本的人文精神。要通过字里行间感受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且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只有被文本感动了,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教学时才能以真情感动学生。
②教师与文本对话
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要重视文本语言本身的特点,发现学生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学生的语言发展有赖文本典范性语言的吸纳、积累、内化和运用。教师只有先于学生对文本的语言有一番“虚心涵咏,切己体察”,对文本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师生对话时才能恰当引导,画龙点睛。
③教师与编者的对话
如果说教师与文本对话是为了了解文本所传递的信息的话,那么,教师与编者的对话则是为了把握师生对话的方向。文本是根据课标精神精心选编的。每一课有每一课的要求,每一单元有每一单元的重点。那些躲在背后的编者选编文本的意图是什么?需要教师去领悟、去把握。因此,教师应认真研读教参,领悟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这样教学目标才不会有失偏颇,教学过程才不会滑边。师生对话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指点有方。
④教师与时空的对话
文本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有时候,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全面。这就需要教师去阅读大量的与文本有关的文章,帮助自己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人文内涵,思想意识等以及作者所处的社会情况、自然情况,提高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这种超越时空的对话,其实是把自己原来的“一桶水”变成“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江”。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修养,也才能为师生对话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对话是平等的相互交流的过程。在学生生字读不准、句子读不通的情况下,谈什么平等交流呢?因此对话也应建立在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的基础上。首先走近文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初步感知文本,然后才能与文本进一步对话。与作者对话,听听文本讲了什么,是怎么讲的。即站在与作者平等的地位去感受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去体会作者是怎样诉诸语言文字的。这才是经过消化吸收以后所形成的新认知,是生命自身获得的感悟,是蚕食桑而吐的丝,蜂采花而酿的蜜。
但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毕竟是浅显的,因为,小学语文篇幅虽然短小,但大多是经典性语言凝炼精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要去深刻理解,需要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淀,这需要时间,需要过程。因此,学生与文本对话必须充分。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14
这篇课文是孩子们小学阶段最后一篇课文,此时学这篇课文水到渠成,孩子们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已经升华成文章的中心,所以不难理解文中作者的感激、不舍等情感。在教这篇课文时,我就想怎样突破课文,确实让这篇文章成为孩子们情感的催化剂,让六年的小学生活,在孩子们心中烙下深深的痕迹。我觉得不需要过多讲解课文,因为孩子们基本上能把握住课文。
于是我进行了拓展,课堂上让孩子们说自己和同学的感情,和老师的交流,我们学校的变化等,再接着搜集与之相关的诗歌。通过相关题材,补充孩子们对同学的"友谊,老师的恩情的理解,效果还是不错的。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反思15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上完了本学期的最后一篇课文《明天,我们毕业》。课文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学校生活和老师的眷恋之情。原以为我班学生是情感不够丰富不够外露的一族,上这样的课文会卡壳。但事实出乎我的预料之外,或许是课文打动了孩子们的心,让他们感同身受;或许是孩子们也感觉到在母校的时光短暂,格外留恋。课堂上他们的神情专注,朗读动情,发言精彩。我设计的几个写话练习,让他们交流时文句优美,抒情达意,无不动情,给我带来惊喜。“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是您,和我们一起参见‘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资料……”这段话用饱满的情感例举了老师的业绩。我让学生补充省略号中的内容,想想老师还给予我们哪些帮助和关怀?数分钟交流后,孩子们的答案让我眼前一亮,摘录几句:
是您,在我们迷茫困惑之际,一声轻语,将我们的智慧之门打开;是您,在我们伤感痛苦之时,一眼关切,将我们冰凉的心灵温暖;是您,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在我们前方,铺下了一条通往文学之门的大道。(黄靓)
是您,在我们一筹莫展时,循循善诱,帮助我们寻求真理;是您,在我们受挫时,激励我们战胜困难;是您,在那三尺讲台前,无私地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学生。(高凯)
课的结尾,我让孩子们用笔抒发对母校对老师表达留恋之情,交流时,有的孩子眼含热泪;有的孩子泣不成声……着实令人感动。
想想以前,我曾经抱怨,曾经感叹,贫瘠的土地收获不到丰硕的果实,自己的一腔热情换来的是学生的.冷漠和无动于衷;而今天,在时间的磨练之下,在孩子们的努力之下,在潜移默化之下,他们的情感也慢慢得到了培养,语文素养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有了暖暖的春意,孩子们徜徉在语文学习快乐的园地里,享受着,幸福着。当我们在珍惜时,当我们在感叹时,当我们在感动时,当我们在享受时,孩子们却即将离开母校,想要延续这美好的时光却已经不多了……内心升起一些感慨,一份眷恋。
希望孩子们能在蓝天上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