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

推荐度: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度: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度: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度: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荐】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

今天我执教的《珍贵的教科书》一文上完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能紧扣主题,并能有效地把握住教学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体现了“长文短教,抓住重点,培养语感,读中悟情,渗透学法”,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积极性,思维活跃性。

一、紧紧围绕“教科书的珍贵”这一重点主题展开四个层次的“读”。

一是激起关注读。一我就通过板画“一捆书”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关注点,先感受到我们的书普通而易得,然后又突出“珍贵的”这一关键的字眼,激起学生对珍贵原因的关注,从而激起读书的欲望。二是围绕问题读。让孩子们自己读书、感悟、发现,“找一找、画一画”,初步找到了文中的几个关键处。三是引导感悟读。通过抓重点词、句“完整无缺”“压”“最困难”“渴望”“主席的关怀”“中央印文件的纸里节省”的理解与感受,同时通过补充介绍背景,孩子们一步步明白了因为这些书不但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孩子们非常渴望的,而且印书用的纸是在主席的关怀下,从中央印文件的纸中节省出来的,更是张指导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书的珍贵。四是想象补充读。通过回看这捆书,想起哪些人,应该记住些什么,激发学生根据当时的情景,想象补充并写出指导员未说完的话,并进行多人次的交流读,从而让学生在补充读中领悟到教科书寄托着老一辈的激励。通过这堂课,我充分地认识到:多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爱憎情绪,而且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以“情”为主线,读中体验“情”。整堂课我都紧紧围绕课题中饱含深情的字眼——“珍贵”做足文章。在读书、理解、引导、感动中体验珍贵之情,表达珍贵之情,朗读珍贵之情,以“情”为主线,以老师的热情之“情”激起学生的真诚之情。以情贯穿,多次深情地读课题。

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想象、抓重点词、抓标点等培养语感的“读”

通过“比较和想象”的语感训练,再现了课文情境,为学生提供了鲜明、准确、丰富的语感形象,丰富了课文内容,使学生的思想情感有了一定程度的体验,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同时也让学生在大量的训练过程中,丰富语言,增强语感。

这篇课文中有些词语并不深奥,表面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它用得十分精妙,耐人寻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引导学生进行解一解、想一想、比一比,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和精神实质。如《珍贵的教科书》一文,有这样一句话“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比较:书被“压”在下面——指导员的血肉之躯在上面;书“完整无缺”——指导员却身负重伤。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到指导员的舍身护书。又如:“最困难的是没有书”和文中的四个困难句作比较,突出句中的“最”字,让学生了解在战争环境中能得到一本教科书是十分困难的",从而体会到教科书是十分珍贵的这一教学难点,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这些潜移默化地引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抓住关键词读书。

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它离不开生动具体的想象。因而,在教学中,我启发想象,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品味语言文字,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如:文中的四个“没有”,我通过一选读——了解困难感受艰苦,二连读——体会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三范读——想象孩子们当时学习的情景,让学生身处“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的“教室”之中去学习,真切感受书对于延安小学的孩子们显得那样神圣、重要、宝贵、渴望。对于“渴望”的理解,我创设又热又渴的情境,让孩子们想象当时的心情、希望,理解了急切希望就是渴望的意思。

又如: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我引导学生想象指导员在飞机呼啸而来,倒下那一刹那,心里想到的是什么,体会到文中没有描写但完全可以想到的感人场面:指导员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书,献出宝贵生命,与“必须保护好书”的内心。再次让学生感受到书的珍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这节课教学设计巧妙,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主要体现在:

因为围绕主要问题找句子答案的不唯一性、顺序的不唯一性,备课时,我注意设计多个策略,课堂上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交流顺序为老师引导感悟的顺序,使教学成为流动的过程,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较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同时以学生的研读、交流感受、朗读作为课堂互动的主体部分,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学生提供较为宽松、充足时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尽可能多的语文实践活动。

虽然如此,讲课中依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学生方面:读书有唱读现象;部分同学发言不够积极,反应慢,跟不上课堂步子;课堂坐姿、站姿、读写姿势等学习习惯不好。

教师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不充分。如学生对主席、中央的工作感受不到位;二是板书忘掉了写上“前辈的激励”;三是没有范读;四是心理素质不好。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2

近几年来,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 教师们对考试的目的、内容、形式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作出了许多新的探索, 命题构想异彩纷呈, 命题形式丰富多彩。由于工作需要, 笔者曾研究过许多小学语文试卷, 深感命题者在重视语言积累、加强情知整合、贴近学生生活、尊重个体差异等方面作出的种种努力和成效。但是, 在审视试题时, 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和思考, 现辑录几例如下。

例1: 我能照样子填序( xù) 号。

①一条②一朵③一群④一件⑤一座

例:( ②) 红花

( ) 小河( ) 天桥( ) 事情

( ) 衣服( ) 白云( ) 山羊

反思1:这是一道低年级学生测试的题目, 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准确填上正确选项的序号。答对这道题, 必须克服两大难点: 一是准确选择数量词; 二是正确填写序号。显然, 后者是加给学生的额外负担。因为这实际上是在测试学生的答题技术。让低年级学生由于答题技术掌握上的原因而导致答题失分, 我认为是不必要的。这道题目应直接让学生选词填空, 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 有助于建立起稳固的认知结构, 达到准确答题的目的。

类似的题目还有“在给出的词后面的横线上填上这个词的同义词, 在括号里填上这个词的反义词”、“用直线划出表示心理活动的句子, 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外貌的句子”等, 这些题目都偏重答题技术的测试, 学生一旦对符号判断错误, 整个题目就全部失分。

例2: 给下面句子中的方格依次填上标点符号, 选择正确的一项。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A. , , , , , 。B. , 。, 。, 。

C. , 。, ; , 。D. , 。, , , 。

反思2:这道题是测试学生对标点符号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但这道题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陷阱, 即四项备选会使学生误入歧途。这种人为的设置障碍, 反映了命题者在命题时受单纯知识观的主导, 只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的准确度, 却没有预想到小学生答题时的`语用背景和心理特点。小学生学习容易先入为主, 假如这道题改成让学生直接点标点符号, 学生根据自己的语感和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 不会有太大的错误, 但现在给他好几个答案, 其中只有一个正确, 学生一看题目就被搞糊涂了, 反而无从回答, 必然错误大增。类似的题目还有乱句排序题、修改病句题等。语境是言语生成的环境,在特定语境中的言语活动才是生动的、富有灵性的。因此, 要结合语境考语文知识, 这样, 学生运用知识才是准确的、灵活的。比如, 下面的选择题, 设计得就比较好:

我们的小草, 在那纤细弱小的身躯里, 蕴藏着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 难怪古代诗人写下咏草诗句:“ ______”, 千载之后, 读来仍然使人激动不已。

A.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B.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C.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D.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例3: 默写XX 课中你喜欢的段#落, 或者默写一段你课外积累的文段。

反思3:这类题目, 目前试卷中用得比较多, 有的还纳入“背诵积累”板块。这里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且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 加强语言积累”的要求, 但在学生的答题中却暴露出了问题。一所学校的考卷中有这样的要求:“默写《参观人民大会堂》中你最喜欢的一段。”结果, 大多数学生默写的是第二段:“人民大会堂真是雄伟壮丽! ”就一句话, 还不能判他错。阅卷老师说学生太精明了。问学生为什么只默这一段, 学生说:“写别的段不仅长, 还有些字不会写, 写错了要扣分的。”学生的话说出了这样一个事实: 能背出来的不一定写得出来,与其多写写错扣分, 不如少写少( 不) 扣分。学生的这一“对策”告诉我们, 不能把“背诵”与“默写”等同起来。

例4: 按要求填表

反思4:这是一种不查字典而考“查字典”的试题。这种试题实际是把查字典这种日常学习技能变成了语文学习的专门技能。学生固然要掌握查字典这一技能,但无需苛求他们。人们日常查字典是允许试误的, 不一定把音序、音节、部首都掌握得十分精确。事实上, 命题者在命题时也会有不少字的部首或音节难以确定, 往往也要在查了字典之后才确定。现在却要学生马上作出判断, 学生拿不准, 只好乱猜, 如果猜错了,“ 再查几画”一项必定跟着错, 导致大量失分。难道因这道题做错而影响了语文考试成绩, 就证明该学生的语文水平差吗? 为了让学生考试少失分, 有的老师把大量难定部首的字找出来, 先自己查字典确定部首, 再抄给学生,让他们读、背, 学生苦不堪言。技能训练竟然异化为了死记硬背。

类似的题目还有缩句、词语解释题。缩句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删繁就简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 在与原句的对比中领会句子基本含义。其训练的侧重点应在于表达效果的体会上, 而不在于缩句技术本身, 但事实是缩句题在试卷中往往变成了单纯的技术题, 看不出学生独特的感受。况且, 简单缩成分的多少常常引起评分上的误差, 导致评分不公。词语解释题则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词语含义, 使学生充当词典的角色, 只会加重学习负担, 因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予以禁止。这也再次证明, 日常学习技能无需升格为语文学习的专门技能。

例5:“分析短文, 完成练习。”

反思5:这是两道题目, 要求一样, 但内涵却不同。前一道题是我们已习以为常的, 后一道题是新近在试卷中出现的, 两道题的不同之处在于: 前者用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指令性语气, 学生读之, 有一种被迫去做题的感觉; 后者用的是朋友般平等对话的语气, 能激发学生读题的兴趣, 触动他们答题的欲望, 从而拉近试题与学生的距离。

长期以来, 学生不爱做语文试题,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题目机械、呆板、没有趣味, 让学生提不起劲来。新课改实施以后, 试题有了很大的改观。比如,“改病句”练习, 有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提示语:“请你给下列句子动个小小的手术, 使它恢复健康。”把一条条病句比喻成病人, 把学生比喻成小医生。做题目的过程成了一次献爱心的过程。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自觉完成任务。

以上几例, 虽是细节, 却能折射出命题者评价观、学生观上的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 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对照这一要求, 我们在命题上仍有许多认识和落实不到位之处。命题研究, 乃至考试研究, 任重而道远。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3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心灵之火”。大家知道,构成教学活动的要素:一是学生,二是老师,三是教材。当然,它包括随三者在互动过程中特定的环境,所以,激情激趣的关键就要调整好以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课堂开头的这一幕,便充分做到了这一点,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氛围中,跟着老师进入新知识的探索过程。

一开始多媒体展示,学生们,马上就被画面上丰富多彩的小动物所吸引,一看到公鸡,松鼠,孔雀等,许多动物的画面,忍不住就叫了起来,都急不可待的把动物的名字喊了出来。很快就带入到生字的第一步的学习,把小动物的名字中的生字学好了。接着又运用多媒体的.效果,带入了听课文故事录音的画面中,至此,小朋友们,都紧紧的被多媒体画面吸引住了。整堂课上又运用了很多有趣的学习画面,如飘云朵引入抢读词语,比尾巴的游戏练习。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4

教学设计与评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环节,一个在课前,一个在课后;一个是准备,一个是回顾。中心都是围绕着上课展开的。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就是在上课之前,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等综合方案,也就是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考虑问题越周到,课堂实施就越有效。那么如何进行课前准备呢?

1、熟悉教材。当你着手准备选用某一篇课文进行教学时,你必须要对这篇课文非常熟悉,要做到“三读”。

一读写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通过文章呈现在你的眼前,你在读文的时候,不仅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你还要明白他是怎样写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你不仅要读懂字面上的东西,你更要想办法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这就需要你反复阅读,要逐字逐句地读,要边读边问。

如一年级课文《棉花姑娘》,文中棉花姑娘请燕子、啄木鸟、青蛙帮她治病,三次说了同样的话:“你能帮我治病吗?”你在阅读时对这种反复出现的句式不妨问问自己:棉花姑娘在请三个朋友帮忙的时候她的想法会有什么变化吗?

还比如《草船借箭》一课中多次出现诸葛亮与人交谈的情节,但只有一处写的是“诸葛亮笑着说”,其他十处都是“诸葛亮说”,对这种突然发生变化的地方,你也应该问问自己:诸葛亮这时候为什么笑着说?他笑什么呢?

还有如四年级《看不见的爱》,文中的母亲面对我的不解,她说:“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在这看似明白无疑之处,其实蕴涵着很多很多的东西:别的孩子怎么玩?正常孩子的玩与盲童的玩肯定有相当大的差异,这位母亲不会不知道,那么当看到别的孩子在玩打弹弓时,她会想些什么呢?这样一追问,你对这位母亲的做法或许不会仅仅停留在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这样肤浅的、空洞的理解上了。

在不断自问、自悟的过程中,你会读透课文,读懂作者。

二读编写者。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要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像拼音、识字、查字典、写话等语文知识、能力都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分散在一篇篇的选文之中。因此编辑在挑选文章、在给文章编排的时候都有一定的用意。你在熟悉教材的时候,不能只盯着一篇课文,孤立地来看它。你要把它融入到整册教材中去,最起码是一个单元中去考虑,想想编者为什么把此文编入这一单元?它与前后文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三读学习者。学生是你实施教学的对象,作为决策者的教师,你必须了解你的学生,你要知道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会有什么困难,他们已有哪些知识储备等等。

你在读作者、读编者、读学者的过程中,你也就读出了你自己。

2、确定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从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纬度确定你的教学目标,明白你要教什么。小学语文知识千头万绪,从教材呈现的方式来看是螺旋递进的,又是交叉进行的。从学习过程来看,一般是非线性的。在纷繁的内容中,你要重点明确,抓住主要任务。记住前人说过的话:文章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现在你只是借助了教材这个例子要完成你的教学任务。如《桂林山水》一文,它最大的特点是语言优美,成语连成串,排比、比喻连成段;段落结构相似,语言表述相仿,这些与本单元的其它几篇介绍各地美景的课文有所不同。借助本文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向教材学习规范的语言表达。为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把主要目标确定为: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并积累描写山水的词语、句子;用对比、举例的方法把一个意思写具体。

3、选用方法。这一步主要是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你要设计教学思路,选用教学方法。教学中每一环节的安排、每一个问题的提出、甚至是请哪个学生来回答,你都要尽可能地想好。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实现你的教学任务服务的。

也许你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教无定法,只要得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个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也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方法无所谓好坏,只要管用就行,只要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就好。比如教《桂林山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山水之美,你可以播放介绍桂林山水的录象;你也可以现身说法,把你旅游途中的所见栩栩如生地进行描述;你也可以……

如果你觉得这些方法都可行,那么你在选用的时候就要考虑教学成本。这个成本不仅仅是你的付出,还要看学生的付出。如果你的付出只是让部分学生得益,那么你以牺牲其他学生的利益为代价,显然是不经济的。比如小组讨论,由于话题不够集中,学生分工不够明确,几个孩子凑在一起瞎聊一通,即使后来有学生汇报,但汇报的内容往往不是大家的智慧,若是这样,那么损失的不只是你的几分钟,而是全班学生每人的几分钟!这个成本就太高。

再有,环节的安排也不可小视,哪个先讲,哪个慢做也有讲究。课堂好比是一首乐曲,它有节奏、有起伏、有高潮。你在过程的推进中要有自然的衔接、要有前进的助力、要有结束的余韵。

总之,要设计好一节课是很不容易的,你不仅要熟知你的学生,更要有对教材的独特感悟,对教学方法的了然于心。

二、关于评课的反思

评课,也就是教学评议,它是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经常开展评课活动,可以共同研讨,互相学习;可以发现不足,推广经验;可以明确方向,提高认识。因此,评课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那么怎样评课呢?

1、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正确。首先教师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语文课教“语文”这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些语文课,老师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演一演,孩子们很投入,他们分角色、排练、评奖;有时老师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画一画,在画的同时老师还不时地予以指点,最后不忘让学生评一评:谁画得最好。这些活动,学生也在积极参加,教师也有指导,但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内容其实跟语文关系不大,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帮助。

其次,教师所教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并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所需相一致。有些内容看似“语文”的,但意义是不大的。如查字典,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查文后生字表中的生字,并记下在字典中的页码。查字典的过程既不是为了认读生字,也不是为了了解字意,而是要让学生记下页码。显然,查字典的真正意义被记页码给冲淡了。

“21世纪的语文教育,应该打好两个基础,一是打好文化的底子,二是打好精神的底子。”小学语文课就是要帮学生打好这两个基础,教学生有用的“语文”内容。

(2)教学内容集中。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总是觉得这样放不下,那样丢不开,什么东西都想教,结果一节课上下来,似乎教了很多,但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俗话说: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节课短短的几十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解决,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所谓集中,就是要把一堂课的主要任务重点呈现出来,而其它内容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完成主要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一些。

2、评教学方法。

(1)过程自然。教学内容在展开的过程中有铺垫,有衔接,前后照应,层层深入。节奏快慢相宜,该慢的地方决不吝惜时间,该快的时候决不留恋片刻。整个过程完整,无论是“顺序型”、“变序型”还是“情景型”,都要进得去出得来。一节好课就像是一首乐曲,一篇美文,既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要让人回味无穷。

(2)方法适当。语文教学方法多样,有人喜欢串讲,有人喜欢讨论,串讲有串讲的优势,讨论有讨论的长处,关键是看方法的选用恰当与否。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离开了内容一切所谓的方法都不复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同样是朗读,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个别读、引读,男女生分角色读等。但在不同的场合,它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评课前要对教师所选用的方法进行分析,想想他为什么用这个办法?如果换一种方法效果会怎样?为什么?由此判断这种方法是否为实现教学内容服务,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

3、评学生参与。

(1)学生情绪。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很情绪化的,他们的喜怒往往就写在脸上,表现在行动上。一节好的语文课,学生的表情是专注的,是好奇的,是生动的,而不是散漫的、麻木的、杂乱无章的……

(2)学生表现。看学生发言的态度是否大方,参与活动的面有多广;听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朗读是否悦耳;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

4、注意事项。

(1)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教师为上好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的,但由于教师个体的差异,认识水平的不同,课的效果也千差万别。评课时要客观对待,不要一好百好,也不要一棍子打翻在地。对教学中的亮点,要加以肯定;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要善意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希望,决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的头上。

(2)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尽管评课可以从多方面进行,但并不意味着面面俱到。评课时抓住教学中主要的优点、存在的问题,或是需要研究的重点进行剖析,要有理有据,不要泛泛而谈。当然,也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逐行扫描”,进行解剖式的评点,这就需要抓住细节,分析透彻,但最好还是要有一个很明确的重点。

总之,不同的人对课堂教学有不同的解读,要想真正评好课,就必须不断学习,从理论的高度去剖析课堂,从课堂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给被评者以启发,给被听者以启迪。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

今天的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读这首诗,你看见了什么?原本以为这个问题会有些难度,可没想到孩子们居然也能够绘声绘色地描绘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并且也很贴切诗歌的内容。接着,我又让学生谈谈:你最喜欢什么?大多数的孩子都对文中的小鱼很感兴趣,于是,我便就势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最后五行,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的快乐,指导学生的朗读。紧接着再结合书上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莲叶何田田”的美丽景色并指导第一句的朗读。最后,我又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向学生描述诗歌描绘的美丽的景象,再顺势指导学生朗读全诗。

1、古诗的语言比较精练,有些词句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能把握教学“度”。现在,我所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所以更要学会设定适合学生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不可“揠苗助长”。

2、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并结合诗文中具体可感知的意像,引导学生理解诗文。

3、教学时,要学会使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次教学中指导朗读时,我采用了“和老师比一比”的方法,结果发现孩子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练习朗读时表现得非常认真。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6

在当前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口语训练而轻交际指导。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训练目标提出“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的要求,我们在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口语交际时的情感、态度和文明用语等交际技能的指导与训练。

在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尽量做到以下几点:(1)交际双方在谈话时,表情要自然、放松,不东张西望,不伸舌头,不做鬼脸,始终保持专注的神情和入神的姿态。(2)产生感情共鸣时,作适当的点头、微笑,表示接受、同意、赞赏。(3)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谈话内容,说恰当、得体的话。(4)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还可适当运用手势语加强表达的效果。

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学生饶有兴趣的"口语交际中,在学生最需要时,相机切实、精当地提示有关方法与要求,点拨语言习惯、交际方式与态度上的偏差,使之受到正确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如教学《猜谜游戏》时,教师请一位学生走上讲台说谜面,要求他大大方方地说,然后由他自己请同学猜谜。同学猜完后,要求他用上“祝贺你,猜对了”“对不起,你猜错了。谁能帮助他”之类的话进行评价。如果同学在说猜谜的依据时说得不充分,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后,要求其对那位同学致谢。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都要求同学们与说话者保持目光的交流。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一时语塞、不合逻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时语塞、反驳、不合逻辑、惬意”等词义,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旅居”。

2. 通过提炼关键信息,能简洁地向他人介绍乌塔。

3. 通过抓住提示语、创设情境,自然地读好对话。

4. 通过创设情境、对比阅读,体会乌塔驳得有理。

【教学重点】

通过提炼关键信息,能简洁地向他人介绍乌塔。

【教学难点】

通过创设情境、合计朗读,体会乌塔驳得有理。

【教学流程】

导入

写课题,读课题。读过课文,我们知道,乌塔是个14岁的德国女孩。

一、疏通字词

课文都读过了,我们来学习词语。

第一组:

旅居:出示原文,猜意思(评价:你抓住“旅”字来理解词语);出示字典中的解释。

第二组:

一时语塞(“塞”在成语中读作se;理解成语只要理解“塞”字,“塞”是指塞住,堵住;是指一时说不出话来。)

马上反驳(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马上反驳)

不合逻辑(不合道理,不合规律)(由学生说出“逻辑”的意思。)

第三组:

筋疲力尽(“筋”前鼻音)

睡眼朦眬(你什么时候是睡眼朦眬的?形容人快要睡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疲倦

睡得正香

惬意(出示原文,找近义词:满意、称心、舒服;你什么时候会感到很惬意) (男女生合作读词语,发现分别是写“我”和乌塔的;“我”,一个成人,在旅游途中…,乌塔,一个孩子却…,她一定有着丰富的旅游经历)

二、介绍乌塔

过渡:是的,乌塔,虽然年仅14岁,却到过很多国家。自己读一读。 出示:她还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最后还要去希腊。

1.介绍地名:这段话也出现了一些国家和城市的名称,请看(出示欧洲地图)。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都属于欧洲,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三座城市。

2.指名读。

3.简单说说乌塔到过哪些地方。(课件)点拨:不把那么多国家都说出来。

4.乌塔到过那么多地方,毫无疑问,她一定有丰富的旅游经验。默读第七自然段中的这一部分,思考,乌塔有哪些旅游经验,用横线划出来,并标上序号(课件)。 出示: 乌塔说,她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小孩玩。

5.交流:投影。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第7自然段,思考:乌塔有哪些旅行经验。标上序号。

6.交流,课件出示划线、序号。自由读。 7.介绍乌塔:如果把这两段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就可以介绍乌塔这个人了,在介绍的时候,老师要向大家提一个要求——那就是要讲的尽可能简洁(板书:讲得简洁)可以这样开头——

出示:爸爸妈妈,我向你们介绍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

同桌互练,一个先当爸爸妈妈。

8.展示。老师当妈妈。评价:用上了“一、二、三、四”,介绍得更清楚了;加上了…,介绍得更清楚了;14岁的孩子一个人旅游,太不可思议了;小小年纪,旅游经验那么丰富,佩服;(2名)。

三、自然对话

过渡:但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是通过“我”和乌塔的对话把故事写得生动。

1.先学习“我”和乌塔的第一次对话,请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乌塔

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我说的话。

2.交流。

3.老师把第五自然段改成一组对话。请一位同学读乌塔。老师当文中的“我”,其他同学读旁白。(对“乌塔”说)我们同住在青年旅馆,而且同住一个房间。俗话说“相遇是一种缘分”,微笑着打个招呼吧。嗨,你好。朗读指导。 出示:

乌塔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她还对我说: “我叫乌塔,今年14岁了。我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下一站是希腊。” “你一个人吗?”我有点吃惊。

“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预设一:学生没有读出大叫的感觉,(对“乌塔”说)小姑娘,你在异国他乡遇到我这个老乡,心情怎样?

预设二:学生读出大叫的感觉,你为什么那么激动?

当然。 预设一:学生读得很自豪。我觉得你读的有点儿自豪,可文中说他是自然的答道,你们觉得是自然还是自豪的`?为什么?

预设二:学生读得很自然。你回答得很自然,你小小年纪游历了这么多国家,不觉得自豪吗?

4.同桌练读:两人面对面,给对方一个微笑。分角色读对话,旁白不读。

5.展示读。(1)

预设一:如果读得自然,评价:读得很自然,把当时的情境读出来了。 预设二:如果学生读得有读书腔,评价: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得自然些。

6.小结:要读好对话,就要对得自然。(板书:对得自然)

三、驳得有理

过渡:乌塔觉得一个人旅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她我问——同桌读对话。 展示读,一对同桌分别读乌塔和“我”,其他同学读旁白。

1.一时语塞:采访“我”。为什么当乌塔要问你中国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旅行时你会一时语塞?当时被这样问时,心情怎样?在前面可以稍作停顿。

2.不合逻辑:采访乌塔。你当时为什么马上反驳?

3.概括乌塔的话:也就是说乌塔说得很合逻辑,很有道理。自己读读乌塔的话,想想说一个什么道理呢?

引导:我认为爱孩子就要时时刻刻跟他在一起。而乌塔认为爱孩子是要——

4.师生合作读:老师当一回文中的我,你们来反驳我。

5.小结:乌塔就针对我的观点就得反驳,我们觉得他驳得有理(板书:驳得有理)

6.乌塔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出示:光从电视和书本……一起读。

7.这是针对我的对一句话进行反驳的。出示:中国有电视……

8.师生合作读:这回你们当文中的“我”,我来当乌塔。生说,师答“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为什么不能去掉后面一句?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可见乌塔——驳得有理。(板书)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说话的三个技巧,跟爸爸妈妈介绍乌塔时要——说得简洁,跟人对话时要眼睛注视对方,给对方一个微笑,——对得自然,反驳别人时,要——驳得有理。

板书:

说得简洁

对得自然

驳得有理

【作业】抄写词语;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乌塔。

教学反思

整堂课缺乏课外延伸和学法的指导。教师地位过于强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学生没有鲜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8

在教学课文最终一段中“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我们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这句话中,孩子都明白该怎样读。宋天琪很会说,立即说这是因为我们很自豪,应当很自豪的读。我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了,表扬了宋天琪的感悟很准确,便问孩子什么是自豪呢?有同学立即喊出来是骄傲的意思。可是立即有反对的声音,很坚决的声音“不是,不是骄傲的意思!”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进一步反问孩子是吗?我看到张俊康正在玩着什么,故意以他为例子,说了“张俊康最近的字写得很有提高,教师表扬了他,他立即得意洋洋,骄傲极了!这是个骄傲。”之后又举例说当我看到中国健儿站在领奖台上看着中国的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的心里真是无比骄傲!请同学们说说这两个骄傲意思一样吗?

在这么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孩子立即分辨出不一样,立即说第二个骄傲就能够用自豪了。那么我们课文里的自豪是为什么自豪?“为这所学校的美丽自豪!”“为小朋友在那里欢乐的生活自豪!”嗯,已经点到了,我就此止步。还是用读的方法,读了孩子喜欢的句子,有一些学校环境美的句子,一些窗外安静的句子,请孩子们多读读这些句子,读好这些句子。在生字的学习中,我只重点和大家学习两个字“舞”和“戴”两个难字,其余的几乎略过不说。看到孩子们的作业交上来时,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写正确,个别孩子不对。可是书写的质量不高,写得不漂亮,我又花了半节课时间练书写。写一手好字,是语文课应当追求的,应当是每节课都必须要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作文评改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态度与习惯,进一步掌握写作方法,领悟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一般都侧重于“改”,而忽略“评”,这没有把握住“评改”的基本内涵。实际上,“评改”是“评”和“改”两个语素并列组合而成的词语,二者不可偏颇。因此,作文之“评改”,不仅要从字词、语法、逻辑的角度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之处,从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帮助学生修改不适当的地方,而且还要对学生的作文做出中肯的评论与评价。同时,对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的态度要进行适度地批评与纠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态度与习惯,进一步掌握写作方法,领悟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对作文的评改一些看法。

一、认清本质,正确对待。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最基本训练,并不是艺术,也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小学语文教师,更不是培养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

我们在批评他们的作文时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意,绝不能用教师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文知识都很有限,有的孩子在作文中,难免有些语言表达方面不足,那是无关紧要的,随着他们语文知识的增长,孩子们自然会知道怎样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如果教师对他们的作文要求过高过严只会适得其反,那很容易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产生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所以教师在评改他们的作文时,只要学生写的是真话,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只要“其意义不谬误”,“字句已通顺”,哪怕有的是幼稚可笑的,也不必大评大改,把学生的一篇作文搞得面目全非。因为我们评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章,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修改作文。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参与互评,让他们互相取长补短,既学会帮同学改作文,又学会了修改自己的作文,这真是一举两得。同时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形式多样,及时有效。

作文评价与批改结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采用分数、等级来表示,也可以用评语来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平时我们常说的精批细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唯一的方法。那种认为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越细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细改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小学生作文均改成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那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好的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学生的能力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事实上,如果学生每次把作文本交上来后,教师都要经过十天半月的批改后才能进行评讲,那时学生对自己当时是怎样写作的,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等老师把批改好了的作文本发到他们手里的时候,他们大多只是浏览一下成绩或评语而已,而对自己的习作连认真地看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了,即使老师把他们的作文改得再仔细,对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反而使老师的批改显得劳而无功了。所以我们在评改他们的作文时,要尽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争对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目的,灵活运用作文评价与评改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及时从本次作文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三、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

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教师评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我们在评价、批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还经常采用面批的方式跟学生一对一地进行交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同时让他们如何把句子写具体,文章写生动,还让学生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更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我们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写作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主要还得靠学生自己,不只是老师单方面应该努力的事,所以,教师是绝不可能包办代替学生写好作文的。在作文评价与批改中要让学生从习作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努力让学生从习作的实践中去体会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作文比原来更通顺了、更流畅了,从而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学生对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养成认真进行习作、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

《贾岛推敲》是一篇文言文,故事的内容比较浅显,并且学生已经接触过文言文,不会感到陌生,但是逐字逐句理解却会有困难。那么如何理解语言结构与现代文不同的文言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品味文章语言,从中受到教育呢?为此对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实进行了一番“推敲”。 一节课结束了,却不能停止我对教学的“推敲”。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 反复朗读课文之后,问: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我们现代文不一样,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文言文,让那些丰富的内容再现出来?学生说出几种学习方法,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开始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能够专心的读书,有的"边读边做批注,有的选择和同学一起交流。可见,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需要,不同的学生能在相同的课文中获得不同的体会,真的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入情入境,品味语言,体会人物 学习文言文,专门理解字面含义是不够的。于是在理解“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这句话时,抓住句子中的“吟哦、引”等词语,先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然后问:“当时的贾岛是怎样的状态呢?谁愿意表演?”在学生到前面表演之前,再问大家:她是贾岛了,那么你们是谁?此时,学生已经都进入情境了。表演后,都能说出作为街上的行人自己的感受。这时,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贾岛对学问认真,专心的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照个性发展。”在这节课中,我觉得我聆听到了一个个有个性的声音,珍视了学生独特的感受。更难得可贵的是学生在对人物形象认识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比如,在品味韩愈的时候,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韩愈也对学问的认真态度,还体会到他为人随和,作为“京兆尹”不但没有重打贾岛,反而,“立马久之”,与其“共论诗道”。

3、知识拓展,让学生对诗人有了深刻的认识 理解课文之后,我出示了贾岛的一首五言绝句《题诗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古诗,从而体会到贾岛专研诗句的苦心。进一步对贾岛有了深刻的认识。

4、积累运用,激发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此环节设计了三个训练,逐层深入。首先让学生品味诗中重点字的好处,然后补充句子,这样让学生也经历了“推敲”的过程。而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平时课堂上从来不专心听讲的一个小男生,居然也悄悄地举起了手,我庆幸当时没有忽略了他。虽然他表达的那个不够完整,语意不是很明确,但我知道,在这节课中,他真的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了,并且思考了。 所以,在反思这节课的同时,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是要关注所有的学生,真正的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收获。让自己成为一名“推敲”型的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1

作为新老师,本周四上午,学校派我参加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评价观摩研讨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

老师在《学生在评改作文中的成长》提到:“评价要多元化”,此外,还使用①面对面;②一对多;③一对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作文评价要多样,同桌互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其中,在学生自改作文时,指名修改作文的方向,依据评价标准。最后,引领学生进行自改作文,需要学生明确内容上批改、结构上批改,语言文字、标点使用的批改;另外,也需要学生用红笔标出优美句子,做出简单批注,写出喜欢的原因。

还有一位老师在《教研、实践、领悟、改进》中也让我印象深刻。这位老师讲到:教研—制定习作评价标准;实践—凸显习作改进优势;感悟—总结习作改进成效(总批更有针对性的);改进—完善习作评价方式。每一个单元提前制定好评价与等级(学生先自己制定,教师后进行补充);采用星级评价,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把评价标准详细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记在心里,写作时可用来依据。评价方式也要改进:多元开放;评语要因势利导;主体要互动交流。

七位老师讲的习作评价都很出色,这些方法是我在习作评价中没有的,让我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这里我要对她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2

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风和太阳开始都认为自身身手最大,两次比身手后双方都悟出了道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和身手,一定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身和看待他人。

文中出现的“太阳”和“风”都是与我们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两种事物,对于“太阳”与“风”的特点和功能,同学们都较为了解,课文采取童话体裁来讲述,是同学最为喜好也是最能接受的,同学能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见解,表达感受。

所以我根据当天的天气设计了开场白昨天刮了一场大风……

同学争相举手发言。

我结合了生活实际,提起同学的谈话兴致,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又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同学看图回答理解“谁知、觉得”俩词,并能用“觉得”说一句话

让同学自由发挥想象同学通过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通过看图,再现文章内容,通过自由想象说话,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并且让同学以自身喜欢的方式和自身要好的同学一起读书,大大地增强了同学读书的积极性。在评议中尊重同学在阅读中的个性感受,鼓励同学发生独特的体验。

同学在课堂上表示活跃,我给了他们充沛的时间阅读课文,同学通过自读形式初读课文,又借助文中图画阅读课文,加上教师对重点词句的点拨,同学对课文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所以不论是分角色朗读或只戴头饰的扮演读,他们都能掌握住文中主人翁的情感和态度,把他们的对话读得惟妙惟肖。而这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取代了单调的`齐读,特别是分角色读和戴头饰扮演读,符合低年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够充沛调动小朋友们学习的积极性。小朋友们活起来了,他们肯定以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使智慧之火熊熊燃烧。整个课堂显得流畅而灵动。

课堂上,生生之间的评价很到位。同学在这样的训练中学会倾听,学会了如何评价他人,可惜的是,教者对同学的评价与疏导做得不够好。课堂评价中,同学要学会评价他人,要在评价中学会倾听,还要在评价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的评价才具有实效性,而教者过于注重让同学学会自评,对通过评价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一方面关注不够,应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培养此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3

在授课过程中,我先用谈话引入,说说这个家的成员,和收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知这个家是个怎样的家,从而引出中心话题:你是从哪看出来这是一个和谐、幸福、美丽的家的。学生在课文里找依据,说感受。课下让学生画一个新家,课上展示。为后面学生理解课文做铺垫。希望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地理解课文,个性化解读。

这节课成功与不足的地方就是:

1.学生课下的预习工作做的很扎实。说明平时的生活积累很丰富。对课文中这个新家的认识很独到,都有自己的想法,也都能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很好。只是我的点评还不到位。

2.对于中心话题的设立下了很多功夫,反复调整了三次,最终确立成:你是从哪看出来这是一个和谐、幸福、美丽的家的。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并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法。整个课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我的中心话题设计应该说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学生还是有话可说,有据可寻的。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他们已经认识到一棵大树死了,但还有用的道理。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一个生命死了,更多生命的活了,希望还在。可能听课老师对这节课也有自己的侧重点,希望能在拔高一点,让学生坦然的面对死亡。在课上应该让学生知道树死了这是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可难过的。

对于本课所懂得的.道理,因为时间关系,让学生谈的较少,没有让学生展开谈。课文最后我从大树的奉献精神这个角度给学生提示,包括《爱心树》故事的引入。可能限制了学生思维。

如果再让我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关注学生,在目标定位上再贴近学生一些。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我们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让每一颗幼小的心去读懂多姿多彩的世界,让每一双小手去开创各自绚烂的人生。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4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在本学期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特意选择了这篇课文进行教学,重点讲读“潮来时”的情形。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在读的片段里我让学生先当老师,自己当学生学生读之后自己再读,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参与到学生朗读中,学生再反过来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我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这样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这种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加上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和谐的气氛和环节设计中学生很自然地又学到了朗读和理解课文的技巧──带上动作表演读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远远胜过常规的读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称得上独具匠心,效果很好。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实施并落实语文五好目标,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如齐读、男女赛读、表演读、配乐读等,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如让学生谈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培养学生的语感,落实五好目标中的“朗读好”。在“句子比较”这一环节里,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道填空文段让学生口头回答,同时也落实学生的“口才好”,更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三、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音和录像手段。首先播放江潮来时的录音,有闷雷滚动的声音,也有山崩地裂的响声,让学生想象,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达到“入境”的效果。接着播放潮来时的录像,第一次整体观潮,对大潮先有感性认识;第二次结合有关语句相机观看录像,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第三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可以说,这节课的情境教学法落到实处,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从整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学生在通过听力训练时明白了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方法,这一难点也得到突破。总的来讲,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练的环节因时间把握不够,如句子比较、背文方法的指导、成语积累的训练就稍嫌不足了。我想可能是我教学设计安排的容量是否过多,因时间的问题我在教学时就临时作了一些调整或缩简,以后在设计和教学中还需注意到这些因素,毕竟设计时可能总想到要尽善尽美,但实施起来还是会有很多的变数。另外略显不足的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俗话说,玉有瑕疵,人无完人。通过了这次教学,有满意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但它们都将是我的收获,我的所得。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

读写结合永远是语文阅读教学重要的旋律,如何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想说想写的欲望,是每一堂阅读教学课的关键,我庆幸,找到了这个切入点。

教完《修鞋姑娘》这篇课文后,我在学生“情到深处自然言”的时候为学生设计一个课堂练笔:茫茫人海苦苦寻觅,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我又见到了那位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让学生续编故事。一开始,我引导他们:“你们想怎么编就怎么编,比一比谁写的故事最精彩。”课堂上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一会儿,学生们差不多都写好了,看见他们一脸的轻松,我对他们说:“现在请几位同学上来把他续编的故事念给大家听。”学生们显得很高兴,他们争着上来把自己写下来的故事念一念。最令人欣赏的是有几位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都跃跃欲试,在他们续编的故事中,有的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表情等外貌描写,刻画了现在的修鞋姑娘由于工作异常辛苦劳累,已经变得不是先前那样胖乎乎的.了,而是瘦了很多,“我”心中不免生出一丝怜悯;有的抓住修鞋姑娘的动作描写,反应她修鞋还是那么仔细认真,心中油然而升敬佩之情等等,他们丰富的“奇思异想”赢得了同学们一阵热烈的掌声,一篇篇精彩的文章跃然纸上,“写的真好”我也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想不到,那一次我竟不自觉地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以后,这几位学生也喜欢上作文课,而且按时按量按质写好作文。

这件事,给我很大的震撼,我们平时总是在埋怨学生不会写作文,文章内容空洞,语句不生动,描写不细腻。其实不然,作文虽然是“心声”的吐露,但是既然是一种教学,我认为老师的引导到位则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情由心生,言以达情”。学生对作文的要求没有理解透彻,没有亲身体验,没有进入此情此景,没有自己想要说的话,以致每次的作文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没有写作文的兴趣与动力,所以总是草草了事,文章缺少动情细致的描写,索然无味。我也总结了这次作文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课堂上同学们深入理解课文,被修鞋姑娘娜工作虽然辛苦,但却态度认真,服务热情周到,并讲诚信的精神所深深地打动,也为作者苦苦寻觅却无半点音讯而焦急、愧疚,一肚子的话想说……

其实,作为教师只要引导到位,并努力捕捉孩子们(尤其是学困生)身上的每一个发光点,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用激励的语言给予肯定,引导他们认识自我,鼓励他们挖掘自我,学生便会“扮演成功者”的角色,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学生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使自己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这不也是身为教师的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词条  反思  反思词条  小学  小学词条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词条  
教学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推荐度: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推荐度:《猫》的教学反思推荐度:助人为乐是快乐的演讲稿推荐度: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