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陋室铭教案

陋室教案

推荐度:

陋室教案

推荐度:

陋室铭》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陋室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陋室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陋室教案1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借助描写陋室抒发感情的写法,了解铭文的特点。

2.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 3.理解作品中表达的一种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设想

1.疏通文意与对内容、写作的分析结合进行。

2.可由《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引入,在课上尽量多给学生朗读时间,争取当堂背诵。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分析内容,点拨写法。

2.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解题

1.引入 提问:我们曾经读过莫泊桑写的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福楼拜的宿舍和刘禹锡的陋室,有什么相类似的地方? 归纳:都很简陋:福楼拜的“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刘禹锡住的“斯是陋室”。他们都有很多高尚博学的客人:那一篇写了几位大文学家;这一篇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者表达了相近的情趣,但写法不尽相同。前一篇描写细腻,是写人的散文,后一篇是记物的铭文。

2.体裁:铭。 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铭,起初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的文字,有时用于自我规戒或激勉。铭文,在语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对偶句,格调不同于一般散文。一般押韵。请找出本文的韵脚。 归纳:韵脚共八个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其中“馨”字因语音变化,现在已不够协韵了。

3.作者:刘禹锡。 请同学看《阅读提示》有关部分和注释①,了解作者情况及出处。

二、分析课文。

1.范读全文,同学参照注释,解决字音、字形、词义的疑难点。

2.提问: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

归纳: 之①、②,结构助词,都是提宾标志,不译。 名①,形容词,著名;名②,动词,命名。 鸿①,形容词,大;鸿②,名词,大雁。 是①,判断动词,是;是②,指示代词,这。

3.讨论、讲析。

全文八十一字,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开头至“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第三层(“南阳诸葛庐”到结尾)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1)请学生看注解,将第一层译成现代汉语。 校正: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闻名天下;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提问:开头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归纳:前两句用了对偶、比喻,以山水引出陋室。山水陪衬陋室。 讲析:“斯是陋室”,扣题。“惟吾德馨”是全文的核心,以“惟”字加强语气。四字包含两方面意思:其一是人以德为本,德馨可忘室陋;其二是道破陋室增光,在于德馨。 指名背诵第一层。全体背诵第一层。

(2)请学生看注解,将第二层译成现代汉语。 校正:苔痕漫上石阶,苍翠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内。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读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提问:这一层次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角度描写的? 归纳:描写居室环境及日常生活。第一句写周围景色,第二句写往来人物,三四句写生活内容。 提问:这四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情趣? 归纳:表达出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提问: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角度开阔,写到陋室方方面面。条理清晰,由物及人,由外及内,一“入”字将内外融合。虚实结合,肯定句实写,否定句虚写。句式整齐,有长有短,跌宕有致。四处对偶,精当而不拘板。“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用互文写法。 指名背诵第二层。全体背诵第二层。

(3)请学生将第三层译成现代汉语。

校正:(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提问:在描写陋室时,突然引出两处古人名室,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归纳:运用类比法,拿古人名室作比,用意在于说明陋室不陋,还含蓄的以古贤自况,进一步表达作者的志趣、抱负。 提问:结尾引用的孔子的话,原文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后一半,总结全文,有什么好处? 归纳:孔子的话很有份量,暗含以“君子”自居而不点破,更耐人寻味。引文回应“惟吾德馨”,有力地突出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志趣。 指名背诵全文,全体反复背诵全文。

三、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背诵。

2.将本课字、词记入积累本。

陋室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点。

2、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能正确翻译全文并背诵。

3、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词句,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初识陋室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居室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2、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代诗人。与柳宗元齐名,并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王安石称他“天下奇才”,白居易称他“诗豪”,著有《刘梦得文集》。

诗人21岁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他热心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本文就是作者被贬到和州做刺史时所作。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苔痕鸿儒案牍

4、这是一篇铭文,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

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韵母:ing

5、译一译:

(1)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①陋:狭小,不华美

②名:作动词用,出名,有名

③灵:灵异,神奇。这里作动词用

④惟:只

⑤馨:能散布到远处的芳香,多用来形容德行的美好

⑥鸿儒:大儒。这里指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的人

⑦白丁:白衣,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教养的人

⑧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⑩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有什么简陋呢。

(2)用自己的话疏通诗文大意

山不在于高,有神仙居住就会有名。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显灵异了。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居室,只是因为我的品德是美好的,(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漫上台阶,青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门帘,郁郁青青。(在这里)谈笑风生的是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的人,来来往往没有缺乏文化教养的人。可以弹奏朴素无华的古琴,阅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达官贵人家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文书使身体劳累。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简陋的居室,但只要君子居住在这里)这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二、理清思路,感受陋室

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

开篇以“(),()。(),()。”起兴,引出陋室。并用“(),()”一句统领全篇。

然后用“(),()”写室外环境之清幽;用“(),()”

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结尾用“(),()”作类比,并引用孔子的话“():()?”予以强调,表现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思考感悟,走进陋室

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看课文:不放过任何一个词──咬文嚼字)

(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从图画上看,房子确实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

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

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吗?(思维角度:主人、环境、交往、生活)

提问: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板书:不陋)

(学生如果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则要求学生用课文中语句再说说;如果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教师就要求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句子的意思,并顺势突出个别句中的字、

词意思及修辞方法等。并分析这些句子分别从哪些角度写陋室不陋的特点?相关的句子有: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写自然环境清幽雅致,这是写室中之景)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衬托,写交往人物不俗,衬托自己的“德馨”,这是写室中之人)

除了对偶,还有衬托。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面写,实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虚写)。”这两句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陋室主人的情趣),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板书:)不“陋”原因:居室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

3、文中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旨?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陋室

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

小结: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是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故而陋室不陋。

4、主题思想:本文采用()的写法,通过(陋室环境),(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的描述,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物志

陋室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

莲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

四、合作探究,品读陋室

1、课文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一方面引出短文主旨,另一方面表明陋室不陋。

(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2、本文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

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历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3、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讨论明确: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不但说

明了“陋室”不“陋”,而且化用典故,以古代名贤自喻,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五、仿写阅读,探究陋室

1、纵观全文,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注意:用现代人的眼光辩证的看待刘禹锡)

称颂的是: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人品高尚,情趣高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批评的是:消极避世,脱离劳动人民,多了书生气质,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深。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抵制,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能生存。、“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小结: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境界。

2、阅读材料《教室铭》,思考问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陋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漫画翻得勤。琢磨追星去,寻思看电影。可以睡大觉,作鼾声。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篮球场,好似游戏场。心里云:“混张文凭。”

思考:材料是针对学生中的哪些现象来说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呢?

陋室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这篇短文。

2.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了解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能力目标:

1.认识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本文反向立意的写法,从“陋”的反面“不陋”立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教学重难点

1.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生活情趣。

2.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

背景导入,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朗读中感受欣赏本文的音乐美、节奏美。

在合作中探究“陋室不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背景导入,引发兴趣

刘禹锡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散文家、诗人,他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此举气坏了知县,于是知县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环境还不错,刘禹锡没有计较,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看来这篇“名文”是“气”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千古名作。

二、 了解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散文家、诗人,有中唐“诗豪”之称。文学上,前期刘柳(宗元)相知、诗文互递,时称“刘柳”;后与白居易诗文唱和,时称“刘白”。 其诗涉猎题材广泛,所做政治讽刺诗,辛辣尖锐;所作怀古诗,沉郁苍凉,语浅意深;所作仿民歌诗,清新爽朗,别开生面。

三、 文体介绍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居室主人的生活情趣。

座右铭: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四、 朗读美文,翻译理解

朗读美文

步骤一:学生自读,标注难读的字词,注意朗读的节奏。

步骤二:欣赏名家朗诵,感受本文的音韵美、节奏美。

步骤三:师生齐读,找出韵脚。

翻译理解

步骤一:对照课下注解,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步骤二:两人一组,互译全文。

步骤三: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④何陋之有?

五、 合作探究,品味美文

问题引导

1. 本文题为“陋室铭”,但在结尾作者却说“何陋之有”为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语点出“陋室不陋”的原因,这是本文的主旨句,因为主人的品德高尚,因而陋室不陋。

2. 请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主旨句是怎样引出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类比的方法,将山水与陋室相提并论,以“仙、龙”比“德”,以“名、灵”比“馨”,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为主人的"“德馨”而馨。(请同学们背诵这几句)

3. 既然“惟吾德馨”因而陋室不陋,那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作者美德,衬托陋室不陋的?(小组内合作探究)

----自然环境清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自然环境清幽雅致,令人赏心悦目,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生活,带来的便是“华屋玉食,锦衣美酒”无法比拟的享受了,即使身居斗室又有何陋可言呢?

----交往人物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时有鸿儒来往,常有高朋谈笑,回避了世俗的人际交往,可以和志同道合者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没有世俗的阿谀奉承,尔虞我诈,即使身处陋室也绝无简陋可言。

----生活情趣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在室中抚琴弄弦,展卷读经怡然自乐。没有繁弦急管那种嘈杂的声音,没有案卷公文劳损身体,完全是从容自由的,足见其主人的高雅脱俗,陋室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请同学们背诵这几句)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用了什么修辞?哪两个字用的好?

----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上,入”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什么。

5.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不失情感的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人,即安于贫困,以守道为乐。

6.提到诸葛庐,子云亭作用何在?

----以贤者自况,表达出以他们为榜样的志向与抱负。

7.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有没有直接表现出来?

----没有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陋室的景、人、事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六、 课堂小结

陋室铭》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在困境中不唉声叹气,不怨天尤人,而是怡然自得的刘禹锡,感悟出刘禹锡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人生的打击未损他的锋芒,不折他的腰骨。“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反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高昂的励志高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彰显出少有的乐观豁达。“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道尽了历史的苍凉,人世的无常。悟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使他变得更加乐观,更加潇洒。

想必同学们也有自警自策的文字常置于桌旁,时刻自勉,请问你们的座右铭是什么?请大声宣读,让大家共勉!

七、 作业设计

1思考:作者怀瑾握瑜,身处陋室而不认为陋,联系自身该怎样看待自身客观条件中的不足?

2背诵默写全文。

八、 板书设计

陋室教案4

总体分析:

陋室铭》是七年级下学期的一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背诵并理解性默写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与中考题目作无缝链接,正确完成相关题目;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举一反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相关文言实词,及在不同文段中的不同含义。

(2)教学难点: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分析理解。

教学过程:

一,出示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课文。

2.积累文言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主旨、手法。

4.反复练习,提升能力。

二,总体分析:

(1)作者回顾:刘禹锡,唐代散文家、诗人

(2)文体复习: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背诵默写

出示全文,让全班同学默念一次,然后联系初中学过的刘禹锡的其他两首诗歌,作默写拓展训练。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四,词语复习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有名灵:灵验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是: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长到,入:映入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儒:学识渊博的人。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弹奏。 金经: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低俗吵闹的音乐声,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中考链接:

(1),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

【解析】A:判断词是/这。 B:助词,的./到。C:就。 D:可以/以为

(2).下而哪组句子中,红色词的意义相同?(B)

A:有仙则名/名之者谁? B:斯是陋室/微斯人,吾谁与归

C:苔痕上阶绿/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可以调素琴/吴广素爱人

【解析】A:一为“出名”一为“取名” B:“斯”都是“这”

C:“上”一为“映入”一为“上等” D:“素”一为“不加装饰”一为“平时”

五,重点句译注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里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六,中心分析:

(1)开头以两个类比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上”“入”二字,化静为动,生动传神;“绿”“青”二字衬托出“陋室”环境的清新、优雅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交往之雅,衬托出主人才学高,品德高尚,也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日常生活。从正反两面写主人的情趣之雅,表明“惟吾德馨”,从侧面写“陋室”不“陋”。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古代贤人自况,表明“陋室”主人和古贤人有相同的志趣和抱负。

练习:中考默写训练: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作者用来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七,全文中心小结:

本文通过简要而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并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八,中考真题分析: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20xx,湖南郴州)

A.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来收束全文,突出自己就是和孔子同一类的君子。

B.作者从环境幽雅、交往高雅、生活情趣高雅三方面来表现陋室不陋。

C.“铭”是用于述功或劝勉的古代文体,作者为陋室作铭,显然是为了表述自己对那些沉迷官场者的劝勉。

D.“何陋之有”巧妙回应开头“惟吾德馨”,不将孔子原话全部引用,显得含蓄无穷,引人深思。

【解析】提示:“铭”是用于述功或警戒自己的古代文体,作者为陋室作铭,是为了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警示自己保持高尚品德。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首以山水类比,表明陋室也有山水般的“名”与“灵”;后文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表明三者均因主人德高而显名。

B.“调素琴”与“无丝竹”,前者悦耳,暗示自得其乐的陋室生活;后者是作乐俗音,从正反两面描写的是同一情操,并不矛盾。

C.本文以两个知名历史人物的名室来类比陋室,说明陋室不陋是因为主人品德高尚,日后也能像诸葛亮一样为国效力、建功立业

D.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解析】文章没有抒发作者“日后也能像诸葛亮一样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希望。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作者用“山有仙为名山,水有龙成胜水”的观点,自然引出“陋室”,突出“惟吾德馨”这个核心。

B.本文通过对“陋室”内外情景简要而生动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C.本文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读起来抑扬顿挫,体现了一种整齐与错综相结合的和谐美。

D.全文议论起笔,推出“陋室”一语统摄全篇;次写恬静气氛、往来人物、平常生活:无一“德”字,却处处言“德”。

(20xx,湖北随州市)

【解析】应是“德馨”一语统摄全篇。

九:作业:课后作业:完成《南方新中考》P80-81页相关文段

十:结尾寄语: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几簸自天涯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

陋室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识记重点文言实词,背诵并翻译课文;

2、能正确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能明确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确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设计理念

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位、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学习,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正音、释词,理解全文内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全文。

3.明确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字方法

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争取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之美

《爱莲说》中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人各有志,人各有爱,在世人都爱豪宅名车的今天,如果谁告诉你他爱陋室的话,你准定认为他有病。而古人中有人甚至为他的陋室写了一篇文章来赞美,一间简陋的居室,究竟美在何处呢?他就是刘禹锡。今天咱们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的美文精品——《陋室铭》。

二、作家作品之美

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作者和“铭”的特点。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任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三、诵读感知美

1、文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就从朗读入手解读它。老师先抛砖引玉,范读全文。请大家在难读难写的字标注一下,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基础知识是学习的重点之一。(由学生提出问题,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字词的目的)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入帘青:映人。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品读欣赏美

我们不仅能通过阅读感知到陋室的形象之美,还能通过品读欣赏出陋室的意象之美。有哲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文就是我们用眼睛、用耳朵、用心灵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窗口。本文的美可以概括为语言美、形象美、品格美。(板书三美 )

1、探寻语言之美

同学们发言的内容可能有:简洁、生动、形象,充满情感之类。

点拨:文章的语言之美:

一表现在句子的节奏美。

二表现在句子的形式美。或偶句,或奇句,或排比句,或长句,或短句,或独词句,既凝练流畅,又错落有致。

三表现在句子的表达方式美。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一个“美”字连缀全文,文笔简洁,情感丰富。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里看到的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古人读书拉长了声调,像唱歌一样的。(请你给大家模仿一下,好不好?)②摇头晃脑的。(也请你给大家模仿一下,好不好?)

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如舒缓一些读。(生读课文)

2、.欣赏形象之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陋室内外是何颜色?景色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鸿儒,无白丁(雅)

"鸿儒"可否换成"群儒"?

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请同学们读出作者对最喜爱的“陋室形象”进行描画的句子:

请同学们谈谈,能从中看出、读出、悟出多少个“美”来?

讨论、点拨:可以看出陪衬美、画面美、环境美、人物美、生活美;可以读出描写美、语音美、情感美;可以悟出品格美、气质美、高洁美、正直美、风度美、清高美、质朴美……

顺势点示:写陋室就是写人,咏陋室就是咏志向。作者在这里通过对陋室的.描绘与赞美,赋予陋室一种高洁的品格,不仅写的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伸展

3、品味意蕴之美。

作者写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一是对“陋室”的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之中既突出“陋室”的不陋,又表达自己的情怀;二是由古代名贤的居室引出评价和比较,名为写室,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选择,突现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对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等高洁品德的崇尚。

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作者好像是在写陋室,而实际上是托物寄意,弦外有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蕴”。

五、吟读歌颂美

同学们带着对“陋室”的赞美之情读课文。

(三读领悟内涵,男、女生各读一遍)

全班竞背(学生自由背,小组中相互背,全班竞背)

六、审读判断美

1、看材料(教室铭),思考问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漫画翻得勤;琢磨追星去,寻思看电影。可以睡大觉,作鼾声。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篮球场,好似游戏场。心里云:“混张文凭。”

思考:(1)材料是针对学生中的哪些现象而言的?

(2)那么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

2、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3、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称颂:人品高尚。

批评:逃避世俗,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

小结:学习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

七、激励传承美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山水 比兴 引 陋室

对偶 拟人 描环境

衬托 对仗 夸朋友

虚实 对比 话生活

类比 暗含 立志向

引经 据典 表态度

陋室教案6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 问题导入法

2、 诵读教学法

3、 合作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

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三、诵读课文并翻译

读一读:

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

翻译全文:

1、 学生合作翻译。

2、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斯:指示代词,此:这。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长到,蔓到。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四、分析课文、品析语句

1、 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 作者怎样来描写陋室

(1)陋室的环境如何?

回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我们的眼中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很久没有人住过,补修过,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

(2)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不是)

首先作者写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拟人。

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陋室的环境――清幽(板书)

(3)过渡:而陋室主人都和些什么人交往呢? 回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个陋室里.常与学识渊博、才华出众,高谈阔论的人交往。

适时提问: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教师讲解:因为通过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么人。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陋室主人的朋友――博学(板书)

(4)过渡:当他朋友走了之后,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在陋室里,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 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闲适、安贫乐道。

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板书)

(5)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其用意是什么?

教师讲解: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诸葛亮是政治家、

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房屋闻名天下。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他又想证明我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敬仰。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

人生抱负、志向远大( 板书)

(6)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 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 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

总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五、探究

1、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

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课堂小结: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

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

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课文。

陋室教案7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三、课文分析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3.教师讲解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 ?

(回答)德。

用名和灵来比 ?

(回答)馨。

6.教师讲解 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请看下文(出示与“草色入帘青”相吻合的山水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板书环境)。作者写陋室的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板书:对偶)

7.提问:苔痕 相对?

回答:草色。

提问:阶绿 相对?

回答:帘青。

提问:上相对?

回答:入。

除了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拟人。

8.教师讲解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板书:拟人):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弹琴图胶片)

9.教师讲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的人物。鸿儒,大学问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高谈阔论。

这两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对偶。

10.提问:谈笑相对 ?答:往来。

有相对 ?回答:无。

鸿儒相对 ?回答:白丁。

11.教师讲解 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板书: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板书: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时有鸿儒来往,常同高朋谈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书:生活)。调,弹奏;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金经,佛经;丝竹,管弦乐器,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乐;案牍,指官府的公文。这几句是说,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两句用了正反虚实(板书:正反虚实)的写法。

12.提问: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提问:“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无丝竹之乱耳。”

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13.教师讲解 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是毕竟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出示南阳诸葛庐图)

14.教师讲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用的是类比的写法(板书: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

15.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回答:不是,而是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教师肯定:很对。(板书:暗含、志向)

16.教师讲解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这个陋室将与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的亭子一样被后人所称道;我本人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被后人所敬仰。文章添了这么一笔,再生一层波澜,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明。写到这里,我们感觉到作者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够完美了,可以收笔子。

但是作者是一个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后一笔,引用孔子的话结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回应“德馨”言尽而意无穷。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讲得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用孔子的后一句“何陋之有”。

17.提问:刘禹锡为什么隐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回答: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18.教师肯定:回答正确。

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板书:态度),安贫乐道,君子固穷,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语引经据典(板书: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四、学生教师共同完成板书

19.根据老师的板书,请在横线上填一个字,表明作者运用修辞力法的目的。学生上台给板书填空。

陋室

刘禹锡

山水 比兴 引 陋室

对偶 拟人 描 环境

衬托 对仗 夸 朋友

虚实 对比 话 生活

类比 暗含 立 志向

引经据典 表 态度

20.学生齐读板书。

21.在板书的每一句后面,再填写一个确切的字,体现本句的中心填写中心词。

陋室

刘禹锡

山水 比兴引陋室 —馨

对偶 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 对仗夸朋友——雅

虚实 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22.学生齐读。

五、.总结全文

23.教师.总结。

通过对陋

陋室教案8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过去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二学生很有现实意义。

二、目标分析

(一)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本课: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掌握古为今用的学习方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结合时代具有积极参与现实的意义。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我采用导读教学法和提问朗读教学法,并指导学生用以读会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诵读法: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学习方法:

1、圈点批注学习法。指导学生运用圈点符号和批注方法来研读课文,边读边思,及时记下转瞬即逝的心理感受和思想火花,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自主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采用“寻疑式”探究和“品味式”探究的方法疏通文意,品析语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六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作者作铭自励,抒写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格调高雅,意境隽永。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赏析这篇久为传诵的名文。(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的浓厚的兴趣。)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知识。

(三)品味赏析

1、示范背诵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请学生给老师挑刺(教师故意读错某个词),(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听读中,同时又能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2、学生朗读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

此程序的设计是要学生养成反复诵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诵读文言文不同于其它文章,我注意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出感情。)

①学生各自朗读全文,划出读不准的字。

②教师范读,学生标注生字读音。

③学生齐读,力求做到读准字音。

④教师指导,把握轻重缓急,读出节奏。

⑤教师范读,学生听读,体会节奏、韵律的音乐美。

⑥学生自由读,竞赛读,反复练习。

3、疏通文意:(此程序的设计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我引导学生采用“寻疑式”探究和集体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设计如下:

①独立疏通,提出疑问。要求学生首先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说出每句话的大概意思,说不通的地方,用问号标记,准备质疑。

②集体交流,合作达标。要求学生当堂提问,集体交流,解决疑难,解疑后批注。

③学生自测,记忆巩固。

△本文题为陋室,可结尾为何说陋室不陋,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一问题?说出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正是全文的主旨句,可它并未出现在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的"呢?读前三句,说出大意并作简要分析。

△课文是如何来表现“陋室不陋”这一主旨的呢?读中间四句,说出大意并作简要分析。

最后三句作者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巧结全文。这是文章的难点。学生思考、讨论后,作者以他们为楷模也表明他是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最后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含蓄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品析语言:(此程序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反复推敲,细加揣摩文中的妙言佳句,提高其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我引导学生采用“品味式”探究的方法。)

①反复诵读,挑选最喜欢或认为用得最精妙传神的词、句细加品味并作旁批。

②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独立品析所得。

③挑选小组代表发言,各抒已见,共享成果。

(四)小结全文

为使学生对全文内容有一整体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全文寥寥81字,共九句,前四句设喻引题,颂扬陋室。中间四句通过描写陋室清幽环境及其人物交往、生活状况,极力表现“陋室不陋”。最后三句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再次含蓄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五)背诵全文

引导学生抓住提挈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六)能力迁移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行设计板书,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加深记忆。(这个环节的实施,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讨论探究,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各自还只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则有两个思想。)

山(仙)名(喻)陋室(德馨)

水(龙)灵托物言志

景人事不陋

诸葛庐

自比“何陋之有?”

子云亭

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此板书融入了以上所提的四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能通过板书对短文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

效果分析:先要求学生边听教师背诵课文,边想像陋室中的画面,体会作者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启发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最后在理解文章寓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师范读,一方面让学生弥补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影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想像画面,重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则是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便于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也就是学生自行对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读懂课文。在这过程中,学生可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讨论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学生的自主阅读,交流合作,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符合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不是强硬灌输,包办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问不讲,而是发挥主导作用,提醒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句,如:“名”、“灵”、“上”、“入”、“鸿儒”、“白丁”、“丝竹”、“劳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陋室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识记重点文言实词,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结构,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3、能明确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发表自己的感悟,确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设计理念

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位、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打造美读、美教的课堂模式。

一、故事导入营造美

1、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读韵文最好从朗读入手。 视频范读全文。请大家在难读难写的字标注一下,注意听准字音。

陋室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以学生翻译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分解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

多种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熟悉生字难词。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学点拨法。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这里有两种房子,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看屏幕,回答。

但刘禹锡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二、新授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陋室铭》及作者刘禹锡。

学生浏览,识记重点。

(一)、简介作家及作品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陋室铭》及刘禹锡。(多媒体显示课题、作者简介)

(二)、解题

文章题目为《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比较好理解吧,即(简陋的房子)那么谁能告诉我什么是“铭”呢?补充一点,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多媒体显示“铭”文的特点)

划出“铭”的注释,回答。

(三)品读课文

1、初读课文,熟悉课文。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学会流畅的朗读,流畅的朗读是理解文意的基础。

(1)、学生自由读

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一遍,读时注意字音、停顿,读正确、流利。

自由读,注意字音、停顿。

(2)、听录音

请同学们认真听,对照录音,看你的字音,停顿是否正确。

学生认真听,揣摩体会字音、停顿。

(3)、抽生读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能给予正确评价,生评后,教师给予恰当评价,并适时点拨、指导。

认真听他人读,听后进行评价。

(4)齐读

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根据读的效果进行恰当的评价,过渡。

学生齐读,体会感受。

2、二读课文,疏通课文

(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自译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口头翻译全文。若有疑难处,同桌可讨论,仍不能解决,请做上符号等一会儿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老师巡视指导,解疑)

学生利用工具书,注释,口头翻译全文,若有疑难处,同桌可讨论,仍不能解决,请做上符号,等一会儿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2)、组织解疑,检查自学效果

引导解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学生质疑、解疑、译句。

(3)、巩固理解

(多媒体出示译文)请同学们对照译文,把你觉得不容易翻译的那几句再识记一下。

学生理解译文

(4)、解决重点字词

(多媒体出示重点字词)

a、请学生在书上找出答案,书上没有的自己写在书下角并补上注释。

学生思考、回答、识记。

b、学生齐答,老师点拨、指导。

3、三读课文,赏析课文

(1)、感受音韵美

这是一篇铭文,铭文有押韵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感受它的音韵美。

有感情地朗读。

(2)、分析课文

(多媒体出示问题)请同学们在前后桌展开讨论。

1、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2 、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何作用?

4、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3)、汇报结论

请同学们就刚才讨论的结果发言,如果后面同学与前面的同学结论一致,就不必重复了。(教师就学生发言进行适当的"评价引导)

小组代表举手发言,小组内有不同意见的,可各抒己见。

(4)、小结

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一起来看屏幕,(多媒体出示板书)小结:文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借陋室以言志,这里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拓展延伸

请你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

三、背诵课文

让我们一起来看着板书背诵这篇课文,重新品味它的意境隽永与韵味深长吧!

齐背。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一题。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3、背诵课文。

陋室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渗透时代观念——与时俱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生:我选择后者,因为……

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

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被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介绍:表现文体的字有说、记、序、铭……。

押韵──追问:立即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韵脚和所押之韵。

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过渡语: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音乐美。因此,古文往往需要大声朗读。请同学自由朗读本文,注意──大声朗读。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3、录音范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告诉学生:中国语言具有含蓄美,许多意思和意境都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所以大家在翻译时,不求十分精确,只求大致理解。)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四、出示思考题,理解中心、写法。

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看图画、看课文:不放过任何一个词──咬文嚼字)

(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从图画上看,房子确实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吗?(换角度想:同样一篇文章,刚才读,读出陋室简陋,现在却要读出不简陋。这不是自相矛盾,这需要换角度想。思维角度:主人、环境、客人、生活。)

(讨论板书:人品高尚(德馨)、景色清幽、来人不俗、生活高雅)

陋室教案12

一、文学常识

1. 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理解性默写

1. 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统领全篇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文中渲染陋室的清幽、雅致的环境的句子(室外环境之优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文中比喻交友之妙境的句子(室中人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 写作者生活清闲、高雅脱俗,表现作者不为琐事萦绕的句子(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 写出了作者不受世俗、官场的干扰,厌倦世俗生活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 文中应用虚实结合手法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其中,实写的部分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的部分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 从居室环境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 从交往人物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 作者使用类比手法,与仙人进行比较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简答题

1. 概括本文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环境,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2. 将本文分成三层(见原文),并分别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层——点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铭颂是因为深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第二层——从陋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描写陋室,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第三层——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

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句起了什么作用?

引起下文,说明具有美好德行的室主人使陋室不陋。用类比、比兴手法,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

4. 作者写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

5. 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警策有力,引人深思,强调了“陋室不陋”。

6.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不陋。这个屋子从构造布局来讲是简陋的,但因为室主人品德高尚,这就不显得简陋了。

7.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可取: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不可取: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8. 本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涉及到“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本文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例一:我认为对朋友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陋室教案13

教学目的:

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3、品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陋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来参观一下——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1、抽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

2、教师补充。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是一篇传世佳作。

陋室,意为简陋的房屋。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三、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1、辨音识字、理解字意:

2、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

3、教师范读或找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他同学听读课文,感知文意。

4、学生根据朗读提示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韵味。

四、师生共同研读课文,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学生齐读课文。

2、提问: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请一位同学找出句子,并作讲解。

学生明确:从山水写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请一位同学找出文句,并作解释。

学生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但因为我品德高尚而芳香四溢。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陋室教案1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桦川县第四中学的语文教师刘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铭》。本次说课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部分。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久为流传,本文是作者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为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能力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三)教学重点的确立及依据

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多次诵读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

(四)教学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设计学习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的确立及依据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诵读法: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

(二)提问法: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

(三)练习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的运用:主要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教学程序的确立及依据

(一)导入新课采取情境导入法,出示陋室图,让学生将图中的居室与自己的家进行比较说说对居室的看法,那么身居陋室的主人怎样认为呢?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学的课文《陋室铭》。

(二)示范背诵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三)学生朗读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

(四)学生背诵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基本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背诵,随后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背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学生翻译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一对一,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助指正,教师适时指导。

(六)思考阅读

1、引导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为陋室作‘铭’”?

2、再次背诵全文,鼓励学生大胆指出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在讨论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抱负和情操。

3、师生互动设计板书,围绕中心设置三个问题,带着学生深入课文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

3)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经过学生讨论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设计。

(七)反馈练习

1、按要求默写

①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

③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

本组练习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八)小结全文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九)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和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这样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也获得了及时反馈。

五、板书设计

山(仙)名喻陋室(德馨)

水(龙)灵高洁傲岸的节操

陋室不陋托物言志诸葛亮

自比何陋之有?安贫乐道的情趣子云亭

本次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恳请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陋室教案15

一、 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陋室铭》是编排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七年级是分布在各单元中的),这个单元课文还有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的《桃花源记》,有介绍表现古人高超技艺的《核舟记》,有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望岳》、《春望》和《石壕吏》。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二)相应对策:教师示范背诵,形成师生竞赛;通过互动板书设计,指导学生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诵读文言文的习惯;用游戏法来进行背诵竞赛。

(三)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三、教学方法的采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利用游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及游戏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教学设计

一、 导入

1、 教师吟诗《竹枝词》让学生猜猜它的作者: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大家熟悉吗?它的作者是谁呢?(刘禹锡)关于他的诗我们还学过哪些?(《秋词》)那么大家一起试背这首诗。

刘禹锡他不仅诗写得好,而且文写得也不赖,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它就是《陋室铭》。(板课题)

2、题解

陋室”好理解吧?那么谁来告诉我什么是“铭”?

(看课文注解)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了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二、 作者简介

1、 对于刘禹锡,同学们除了以上的了解以外,还了解他什么呢?

2、 学生介绍。

3、 师点拨重点文学常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唐朝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永贞元年,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刘禹锡不仅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和哲学思想家,也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的出色诗人。他的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个别朗读—学生评读(重在读准)

2、 我们在读古文时,不仅要把它读准来,而且更重要的要将它的节奏读出来。师展示范读录音,并请学生把课文朗读的节奏标注出来。

3、 集体朗读,读出节奏。

四、 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参考书、工具书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并合作理清每个字词句的意思,整体理解课文。如果疑难之处小组无法解决,就请大家作好记号待我们一起解决。(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师引导学生解决。

名:著名、闻名天下 灵:灵性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鸿儒:知识渊博的人。 白丁:平民,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素琴: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琴,指那种自娱自乐的弹琴。 丝竹:指宫廷中那种音乐,是歌舞生平的`靡靡之音。何陋之有:有何之陋指没有什么简陋的。(这些作好准备)

3、让一名学生翻译课文。

五、理解分析

1、 对课文内容,我们已大致有了了解,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的“陋室”真的“陋”吗?从课文哪句可以看出来?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 (如何理解这句话?)在这句话中“陋室不陋”关键的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高尚所以陋室就不显得简陋了。)

(德馨,就是品德高尚,那有怎样的高尚品质呢?下面若学生以归纳出了就顺水推舟说:有这样的高尚品质陋室就不陋了,但接下面3;若学生未说出来,可以说:虽然我们一下子没有归纳出来,没事,课文中应该有我们可以找答案的地方吧?在哪里?(后几句)那留着我们待会再归纳,现在先来看看,接下面)——(板书)

3、 课文一开始就没写“德馨”而是写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以山和水做比兴引出了德馨,如果把山和水看成是陋室的话,那么仙和龙就是德馨了)——板书(山(仙)水(龙)——比兴)

4、齐读这两句,试背这两句

5、既然陋室不陋是因为德馨,那么课文哪些句子具体描述了“德馨”呢?它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呢?试分析一下(板:具体描述)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从青的角度写,写出了环境之雅。这里这种相接的句子,字数相同,意思相对,这种句式称为骈句,修辞上又称为对偶句。(板书:环境优雅)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交友的角度写,他交的朋友多不多?(不多)从哪里看出来?(上句)交哪些朋友?只限于学识渊博之士。这里写出了交往文雅(板书“交往之雅”)

师补充:在刘禹锡写此文时,唐朝正一天天衰弱下去,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情趣角度写,写出了情趣之雅(板书:情趣高雅)

“我”的品德高尚,刘禹锡从环境、交往、情趣三个方面具体进行了描述。其实这篇文章在写作时有他的写作背景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而刘禹锡写此文时,唐朝正一天天衰落下去。当时朝廷宦官当道,其中牛、李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象刘禹锡的被扁就是深受其害(展示被贬时做的诗)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忧虑不已,但却回天乏术,只得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无丝竹之乱耳”写出了他对于这些庸俗的官僚灯红酒绿的生活的鄙视,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一样,“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交友的限制更加深了那一点味道,而“无案牍之劳形”则明显的表现了与唐朝士大夫中入世的思想相背的出世的消极情绪。

好,讲了这么多,下面我们读这几句,再看板书的关键词试背这几句吧。

6、 后几句“南阳——何陋之有?”是不是具体写陋室的?那有什么用呢?它是不是画蛇添足之笔呢?

(不是,它以古代圣贤例子类比自己,表现了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最后,又引用孔子的一个典故,这里的“何陋之有”语言发生了倒装应该是“有何之陋”,实际上这句话的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君子居住在里面,房子有什么简陋呢?作者这里就将君子类比自己了,那种高洁傲岸的情操朝露无疑。君子甘愿住在这个简陋的房间中且不感觉简陋,可看出他有什么样的高尚品质呢?(安贫乐道)这么说来,它不是画蛇添足反而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呢!)(板书:诸葛庐、子云亭、孔子何陋之有、自比言志)

试背这两句

小结:课文中作者以正面描述和侧面反正“有德者居之,陋室不陋”的观点,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 评价

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情操和情趣的?谈谈你的看法。

六、 总结

本文作者借助陋室为文,寄托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借助一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的写法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课文中作者的思想在现代社会既有它积极的地方也有消极之处,希望我们能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个问题,让精华为我所用。下面请再让我们好好的读读课文吧。

七、 齐读课文,试背课文。

八、 板书

陋室

引出主题 山(仙)、水(龙) 比兴 德 馨

具体描述 环境优雅 托

交往文雅 陋室不陋 物

情趣高雅 言

总结全文 诸葛庐 类比 君子居之 志

子云亭 何陋之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陋室铭教案  教案  教案词条  陋室  陋室词条  陋室铭教案词条  
教案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我做哥哥了》推荐度:大班语言活动《突然》教案推荐度:大班重阳节语言活动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精选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集合十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展开)

教案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推荐度: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推荐度: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实用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集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展开)

教案教案

 丑小鸭教案

中班语言丑小鸭教案推荐度:《丑小鸭》三年级语文教案推荐度:中班语言教案《丑小鸭》推荐度:相关推荐丑小鸭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