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乌鲁木齐印象记

  一九八四年十月的一天,当豫北故乡还是树木葱茏的时节,我在中原郑州踏上了直达乌鲁木齐的第一百七十一次旅客列车,经过了三天三夜的长途旅行,来到当时被人们称之为“天山北麓的塞外边城”—乌鲁木齐市。

  下了火车,已经是晚上的十时。站台上,亮着的电灯,显得是那样的灰暗,十几米开外绝对看不清人的面目。在火车站出口广场上,向北远眺,乌鲁木齐市像处在一条山沟里,那遍布的星星点点的,犹如天上星斗般的灯光。

  我坐在舅舅为接我而找的吉普车上,在感觉没有多少灯光的乌鲁木齐市区的街道上左转右拐,来到了乌鲁木齐市西北方向的被人称为平顶山的姨妈家里。

  姨妈家住在一座不足二十平方米的里外套间的平房里,平顶,水泥地面,墙壁用白灰刷的很洁白。套间外有个铁炉子,铁炉子的有个铁皮烟筒通到火墙里,铁炉子下面有个捅灰的小铁门,关上小铁门,铁炉子像是有鼓风机吹着似地,火苗直往上窜,烧得很旺。火墙用手摸上去感觉到有点烫手,火墙是里外套间的公共墙体,整个里外套间弥漫了温热。平房外面的南侧还有一个放煤炭的小房子,小房子前院子的宽度仅一米多,地面是砖墁的,我当时感觉有点像故乡幽深的小胡同。

  事实上,当时乌鲁木齐市区、郊区,类似平顶山上这样的小平房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棚户区”实在是太多了。

  不知为什么,当时的乌鲁木齐的冬天竟是那样的寒冷,人们为了取暖,不得不“架炉子”,烧“火墙”,空气质量实在不敢恭维,连早上的太阳也好像羞于露脸,因此,在整个一个漫长的冬季,乌鲁木齐的天空给人的感觉好象大多时间是灰蒙蒙的一片。

  在平顶山上住了几天之后我才发现,这里的居民家家户户都没有厕所,但在远离小平房的地方,有一个比较大的公共旱厕,也不知道按多少平方米计算的,大概在一百平方米左右就有一个。

  在平顶山上,没有自来水,住小平房的居民们全都是挑水吃。在距离姨妈家大概五十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个押水井,将扁担或者其它的什么棒子插上,用两手往下一押,水就出来了,然后再用事先准备好的水桶接。夏天还好,如果在冬天,流出来的水将下水道冻住,水流不下去,整个押井的周围,冻结成一个坡堆状,稍不注意,水不仅挑不走,人摔倒都是好事。

  当时乌鲁木齐居民的生活水准也不算太高,吃粮、油完全靠粮本供应。我亲眼看见,那时“平顶山粮店”的工作人员只要一上班,买粮、油的居民便拿着粮本,提着油壶,拉着爬犁,在粮店门口排队买粮、油。那时乌鲁木齐市民吃的面粉有两种,一种是“八一面”,一种是“七五面”,“八一面”和“七五面”都是当时的乌鲁木齐市八一面粉生产的,“七五面”比“八一面”质量上要好一点,从价格上就可以看出来,“八一面”是十元零五角钱一袋子,如果你事先备有袋子,则是十元钱一袋子,因为一只面粉袋子的价格是五角钱,粮店的工作人员会将新的面粉袋子拆开,再将面粉倒入你事先准备的袋子里。“七五面”则要十五元钱一袋子。

  平顶山上当时不通公共汽车,要乘坐公共汽车出去,只有下山步行到头宫,友好路,或着到八一农学院大门口。

  平顶山下东侧的头宫,还有距离头宫不远的友好路(当时叫“反修”)给我印象最深。在当时友好路的东侧,是一排面西背东的平房子,这一排房子有蔬菜门市部、土产门市部、五金百货门市部等。

  当时,在我看来,友好路是乌鲁木齐最热闹的地方了,因为这里有几个门市部,买东西的人很多,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这里有一、二路公共汽车站,姨妈下班都在“友好路”站下车,提个编织带筐子,有时在门市部买些东西,有时再步行到“友好农贸自由市场”买些蔬菜。“友好农贸自由市场”东西走向,整个一条街,有蔬菜摊位,有衣服摊位,但就是没有发现有百货摊位。

  当时的公交线路也不多,除了主要线路上的一、二、三、七、八、十、十四、十七路公交比较多外,发往郊区的车不仅少,且还往返间隔时间长,收车时间也早。

  一九八九年以后,乌鲁木齐可以说进入了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继成立,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发展更是犹如群雄逐鹿,尤其是水磨沟区,依靠旅游业和商业发展的速度在乌鲁木齐各区县中独占鳌头。

  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乌鲁木齐的人口由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百六十万常驻人口一跃增加到现在三百四十六万。乌鲁木齐南山矿区同达坂城区的合并,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头屯河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新市区的“区政合一”,使得乌鲁木齐变得更大了。一系列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将乌鲁木齐打造得越来越靓丽,越来越宜居。

  尤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乌鲁木齐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力度,自二零零六年启动棚户区改造,特别是二零一一年,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将棚户区改造作为改善民生十二方面一百件实事的重要内容,投入四十多亿元,实施了二十七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建房屋一万五千套。

  棚户区改造,不仅使各族市民告别低矮、破旧的平房,住进整洁明亮的楼房,彻底改善了棚户区的居住环境,还配套建设社区办公用房、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幼儿园、公共厕所、垃圾站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了各族市民的生活需求。

  过去,各族市民每到冬天,都要储备冬菜,而现在,一些大大小小超市、四百多个市民蔬菜店分布到全市的各个角落,市民一年四季,随时都可以在就近就地购买到新鲜蔬菜,各族市民彻底告别了挖菜窖储备菜的历史。

  现在的乌鲁木齐交通,真可谓是“四通八达”,继河滩快速路与吐―乌―大、乌―奎等高速公路相连接,和乌鲁木齐外环路构成了“中”字型城市快速路系统之后,乌鲁木齐又实施了“田”字形快速路一、二期工程,构成了环绕乌鲁木齐上下的立体交通网。“BRT”快速公交、“环线快客”相继开通,使得各族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三十年来,我亲眼目睹了乌鲁木齐的发展变化,真可以用“翻天地覆”来形容。现如今,方圆一平方公里的大十字商业中心更加繁华了,成为乌鲁木齐历史最悠久、人口最稠密、商业最繁荣的中心。全市各族人民在乌鲁木齐市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带领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使乌鲁木齐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贫困落后的边塞孤城逐步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国际现代化商贸城。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对乌鲁木齐的发展变化感到由衷地高兴,希望这座美丽的城市向着更远、更高的层次迈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乌鲁木齐印象记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词条  印象  印象词条  乌鲁木齐印象记词条  
散文

 夜的独白

 这个深秋如约而至,傍晚的路边,行人稀少。来往的车辆在冰冷的寒风中各自行驶着,橘黄色的路灯映衬着渐渐枯黄的叶子。这有声的和无声的画面,在我眼眸中形成一幅时间的定...(展开)

散文感悟生活

 关于描写植物的哲理散文

 在植物的王国,每一种的植物都有独特之处。有的缤纷艳丽,华贵高雅;有的香郁诱人,沁人心脾;有的粗壮高大,奇特无比。下面是美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植物的哲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