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灵魂的住所

  “噢,我真贪婪!在这个灵魂里安住的不是忘我精神,而是贪求一切的自我,似乎要用许多人帮他观察和攫取的自我,要挽回一切的自我,不愿失去属于他的一切的自我!”“噢,我贪婪的烈焰哟!我多么愿意获得再生,变成一百个人呀!”谁不能以自身体验理解这位谓叹者,谁就无法理解求知者的激情。

  

  ——尼采  

  

  1、梦觉

  

  佛对我说:你的心蒙了尘埃。

  我便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

  于是我将心剥开。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非尘在,何来尘有。

  于是我又将大脑彻底撕裂。

  撕裂中的大脑已再不见佛语,连同我的那个我也一并消失了。

  我找不到我在哪里?我身在往何?空有无俱相,只有弦波在涌动。……  

  

  一个中阴子      一个魂灵  

  该以怎样的方式  

  融进我的肉身      祂住在哪里  

  情思跌入了漩涡     飘落中  

  只想快快落定      在底层深处  

  静谧中寻得一丝情愫  

  好把慌张的神志抚慰  

  

  漫长的夜里     底层的梦  

  在哭泣     抑或是个悲伤  

  泣声回荡似若旋律  

  抑或是个喜极的冲动

  魂灵步入       开始了歌唱  

  歌唱祂的存在华彩       与  

  祂波的张扬和涟漪感动  

  

  请别再用这叠加的复语吧  

  我扯破嗓子在呐喊        你狂躁歌词  

  哪一叠句是我想要的答案  

  祂用异常的双眼惊讶回应  

  快把你膨胀的不安的自我刺破吧  

  束缚你的不是我的复语      而是  

  蒙了尘的      你的心膜  

  

  我打开心房撕开大脑      独舔  

  血的咸腥与伤的苦痛      魂魄在颤栗  

  漩涡没了      底层没了      空也没了  

  静安的只有真信一念在往度  

  往度岸上      我看见了中阴子的入口  

  幽美的魂灵波动      在躯壳心底几间  

  一方明境的海上      潮涌而涤荡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以不了了之而困我?困我心纠结,终究是要讨个真实在的问答,落个心安理得,慰藉本我无悔生。

  

  世间无常常有信,道法信定定有息;梦觉非法法自然,定处无我我信常;自然无佛佛自在,我在自然然了我。

  

  2、由来

  

  你的思往,便是你存在的美丽。风过有信,一个消息在传递;相对有感,辨真全无;捕捉,思生;落地,无声。

  

  每个人都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灵魂。至少那些相信自己有灵魂的人会这么认为。无论是科学证据也好,人们的情感想象也好,当死亡降临,当灵魂离开我们躯体的时候,对此所带来的那些欣喜与悲苦、静落与惶恐从未有过间断。可是,你有想过吗?我们的灵魂它到底生存在哪里呢?

  

  灵魂一般性的定义

  灵魂,指生命;人格,良心;精神、思想、感情等,也比喻事物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宗教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其灵魂又称鬼魂。许多宗教都认为,灵魂居于人或其他物质躯体之内并对之起主宰作用,大多数信仰都认为亦可脱离这些躯体而独立存在。个别人认为灵魂是潜意识被一种未知的非物质因素,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灵魂,并能伴随着其成长发生变化,随着个体的死亡消失。

  

  佛教灵魂一般性的认知

  在佛教传入中国时,由于中国人重视祖先,因而使佛教慢慢变质而发展灵魂观念。由于净土宗佛力救渡信仰的盛行,汉传佛教的丧礼中,一般会诵经超度以引导亡灵早登西方净土,这只是汉传佛教的做法。南传佛教则不承认有独一的个体或灵魂存在,不过鬼是确实存在的。要区别的是:鬼并不是灵魂,在南传佛教的教义中,鬼是六道之一,与灵魂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许多佛教大德,根据佛教的经论义理及事证,主张一般人所谓的人死后出现的灵魂,所指的是中阴身。中阴身是不同于鬼的,因为鬼和人都是佛教六道众生之一,灵魂不归属因业报而已趣向往生的任何一道。

  

  近年来,时常看见一些“大师”在向大众传播灵魂存在真实性的科学见证以及求佛加持,进而本己灵魂(中阴身强固)修为换取来世的投胎因果造化等等。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佛原本义,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想要向人们诠释的“信实”真相。

  

  虽然我不是纯粹的佛教徒,但对释迦摩尼佛的大智慧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在心底,一直有种膜拜的冲动。以我这等肤浅愚痴的下士者观来,佛教是科学的,释迦摩尼佛就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无漏同构镜相思维的、人文数理学家。佛教原本是不说灵、肉二元观论的,也是没有灵魂不灭的论调。释迦牟尼对于灵魂与肉体之同异并没有给予解读(即无记),亦即否定灵魂与肉体可截然划分为二之想法。而因果报应和轮回关系所联系的就是业力。《大庄严论》:“诸婆罗门复作是言:‘若无我者,谁至后世?’时憍尸迦语诸人言:‘汝等善听。从于过去烦恼诸业,得现在身,及以诸根;从今现在复造诸业,以是因缘,得未来身及以诸根。我于今者,乐说譬喻以明斯义,譬如谷子,众缘和合,故得生芽,然此种子,实不生芽,种子灭故,芽便增长。子灭故不常,芽生故不断。佛说受身亦复如是。虽复无我,业报不失。’”

  

  有人这样说:佛教是不相信世上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上帝“神”的存在的,也是不相信世上有永恒不变的灵魂的。如果相信了灵魂的实在,那就不是正信的佛教徒,而是“神我外道”。一般人认为佛所证的宇宙就是空相。但,我这个不够纯净的佛外乡巴人始终觉得佛语中还有一个消息在传递(或许是我执偏见上的误解),以为在这个消息里,潜藏着一个“空之‘信’常”的息落。

  

  走在乡村路上,静静地一个人呆底着自己,常常会把时间遗忘而虚度光阴。

  

  消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恍惚中,告诫自己,切莫误入魔道啊。“见佛杀佛,见魔诛魔”当是凡俗之人所应俱持的一念,不往求,不虚拟,不臆想,了然过活便是安然实常。偶尔,也会想忙中偷闲,图个乐趣,企图在数理世界寻个般映射关联方程的可能,品觉不同器皿物件所发出的犹如音乐般的鸣唱。玩性释然,了了过。对错真伪无关紧要,只想体验一下从不同视觉角度所带来的不同感知罢了,随行随去,只为曾有过的这样一觉。  

  

  3、猜想

  

  灵魂是一个思数集合。祂在祂的域内,无往无间,不可思议,不可度量。除非祂自己愿意把祂自己格化,在镜面的里层,展示祂存在的空明。

  

  那日,读友人转来“科学家证实:微中子即灵魂”一文。感觉此文诸多结语是有误的,对佛理以及场能、量子力学等认知上带有少许片面性。譬如文中所指的“鬼魂场能”、“意识是物质的一个根本特性”等。在此,结合本己梦之复加迭梦下的心证体验,略表一下梦醒后的那个幻觉影落(思无拘、无邪。不妥,皆可批之):

  

  一、灵魂不是简单的物质所能描述的,也即灵魂不是粒子外相,而是其内质所隐含的“格断”。

  

  二、弦是量子生成的前因,也就是宇宙的“第一因”。它就是虚空里不断涌现的虚拟波动,非什么微中子之说。

  

  三、就佛学与易理隐学结合观来看,构架宇宙世界的基本要素是由:“格断”、“波能”、“粒子”三者所组成。

  

  格断

  它是属于思数集范畴的基本元素。在道德经里対映的是“道”与单相心感官认知里的“精”;在佛理上対映的是“信”;在易经里対映的就是太极“○”,也即阴爻“- -”中心的那个“空断”;在现代物理学中対映的是“弦”。用现代语勉强可以対映为:信息、程序、意识流。

  

  波能

  此波非彼波,此波内容涵盖比较广泛,统称即为“阳”之波动,其间包含有场之能动实在,譬如:电磁波、等离子波、光波、强弱核力场、引力场等(在易经与佛理中,它们其实是统一场,所有的这些差异都只是一个分辨心被人为划分的,个中差异化的显现作用,不过就是不同层次等级上的勉强的截面认知罢了)。在佛理上很多是対映在“空”的格内;在易经里対映的是“阳爻“—”;在道德经里対映的是“用”;用现代语勉强可以被称之为“场能”。

  

  粒子

  此即为我们所熟知的物质,在量子力学里対映的是粒子;在道德经里対映的是“有”;在佛理対映的是“色”;在易经里対映的是阴爻“- -”。

  

  四、弦、格断、波能、粒子其间勾稽关系为:宇宙的三个基本要素就是“格断”、“波能”、“粒子”。若按数学集合群表达方式,其勾稽递推关系大致是可以这样描述的:

  

  假设:弦=S;波能=B;格断=G;粒子=L,宇宙=U 那么

  

  (Si∪Sj)→{( Si×Sj)+(Si∩Sj)}→ΣS;

  (ΣSi∪ΣSj)→{(ΣSi×ΣSj)+(ΣSi∩ΣSj)}→B;

  (ΣSi∪ΣBj)→{(ΣSi×ΣBj)+(ΣSi∩ΣBj)}→G;

  (ΣGi∪ΣBj)→{(ΣGi×ΣBj)+(ΣGi∩ΣBj)}→L;

  

  同样,它们彼此之间还存一个反导作用 也即

  

  {(ΣLi×ΣLj)+(ΣLi∩ΣLj)} →B

  {(ΣLi×ΣBj)+(ΣLi∩ΣBj)} →B×G→G

  {(ΣLi×ΣGi))+(ΣLi∩ΣGj)}→L×B→B

  {[ΣLi×Σ(-Lj)]+[ΣLi∩Σ(-Lj)]}→B×S→ S

  

  U≡ΣS

  ≡ΣB∪ΣG∪ΣL

  ≡{ΣB+ΣG+ΣL+(ΣB×ΣG)+(ΣB×ΣL)+(ΣG×Σ)+(ΣB×ΣG×ΣL)}

  

  (注:①“∪”数学中的并集符号,在此可引申为“遇合”之意;②“×”数学中的乘积符号,在此可引申为“彼此交错”之意;③“∩”数学中的交集符号,在此可引申为“彼此交融”之意; ④“→”递推、导向之意;⑤“Σ”数学中的大和号,在此引申为“云积叠加”之意; ⑥“≡”全等之意。)

  

  格断是内质,波为其场能(用),粒为之相显(体)。

  格断通过不断的虚拟波弦的起伏,生成波之跌宕;波之跌宕交集,生成积波,格断反之作用,积波产生空断——粒子诞辰。此番相,即是対映那个量子力学里的波粒二性不确定法则的,即量子在不被观测的时候,它是以波的形态出现的,一旦“波”被观测,便瞬间“坍塌”变成“粒子”。

  

  量子缠绕告诉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镜相全息的,它是宇宙最基本的,也是最宏大的烙印,一切法则皆离不开此道。顺便说一句,根本就没有大爆炸,它就是佛说的刹那间因缘生灭,在物理学,它就是一个较量场的作用,在数学与易经太极相观,它就是单相心观的一个“扭劲”的作用(生门即死门,一体二元同,黑白两重天,权在一念间;星际坍塌入黑洞,星际诞生于白洞;生死相济全息相,生死轮回虫洞间)。

  

  说到这里,你是否大致可以体会到灵魂到底出自哪里?其实,祂就是“弦”的集合,也就是思数集合域里的“格断”诸多叠加所生成的子集矩阵信息元。

  

  佛陀告诉我们大家的不仅仅是四大空相,其中还有一相是被一般修行人所忽视的,也是比较难证的“空”之相,大凡能突破梵轮制约的,就会明了空之“信”常。而国人因为一个造神与拜神的相结合惯性使然,往往把本是清明的人,给格神迷信化了。

  

  真师不妄真知求,真性不了真人就;当下定格,你在何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空”字所能涵盖的了的,世间万物也不是一个“空”字所能了断的了的。我用数学建立的宇宙样本空间集合域,就包含此三相,见《无中生有》篇,在此略过。

  

  人是有灵魂的, 这应该是每一个正常人都认可的事。但,喜好“装神弄鬼”的人,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得道”大师们,时常把“灵魂”拆解的四零八乱,以致把“灵魂”混淆成了一个匪夷所思色相。佛曰:万物皆有灵性。佛又言:娑婆世界里是没有“神”的存在的,一切都是空与有的因生缘灭之往复。

  

  梦里大胆与佛胡思同言一句:处处无我,我在信常;信常空有,有空我在。阿弥陀佛,我佛慈悲!梦思无拘,梦话惘然,倘若妄语当可随过。

  

  灵魂,有着广义与侠义之分别。前文有述,教科书上也有详尽诠释,在此不作另论,仅生活平常所见举例近似(只是近似比拟)一说。

  

  音乐比喻

  

  当我们聆听贝多芬“小提琴F大调协奏曲”的时候,我们回思,这首旋律的“思想”、“灵魂”在哪里?

  是小提琴吗?肯定不是,若是没有琴师去拉它,它只是一个物件,它自己并不会自动发出任何音响。

  是那个琴师吗?肯定不是,若是没有贝多芬谱写的那首旋律乐章,他又怎能奏出如此动听的旋律呢?

  是回荡的音波吗?肯定不是,若是没有琴师对小提琴的运作,音波它怎会自我出现如此起伏的律动?

  这首旋律的思想及灵魂到底在哪里?

  是贝多芬的思想吗?而贝多芬早已亡故,贝多芬已不在人世,他又如何传递着他的思想的“消息”?他的灵魂又在哪里可以显现呢?

  那么,这旋律的“灵魂”只有一个出处,那就是——贝多芬谱写的音符组合的旋律编码程序。那个音符的编码程序就是一个“信”的此在。

  贝多芬把他的一个“信”(抑或一个思想念),用音符编码的方式把一组“信息”“意伏藏”给了“空有”;琴师通过“琴”这个物件,把这个“信息”的“意伏藏”以琴弦的震动和琴体鸣和在一起,实现了一组起伏的旋律“场能”的“音波”的联动;而我们又是通过这组“音波”的联动,感受到了贝多芬这首旋律的思想存在。

  

  电脑比喻

  

  电脑是由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的,这是一般性的常识。稍微再细分一下,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键盘(触摸屏、鼠标、耳麦等),电流,CPU中央处理器,硬盘储存件,内置程序,显示屏等。若是把电脑与人近似地等约一下,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大致同构一下呢?即:

  

  所有的“硬件”——躯体“粒子”;

  电流——“血、精、气”质(“四大”交合获取的生质流);

  CPU中央处理器——大脑逻辑与非逻辑的思维(神明心的作用场);

  键盘(触摸屏、鼠标、耳麦、外接口等)——人体的外部感知与外部异物的介入(譬如:食物与精神思界的给养与排泄);

  硬盘储存件——记忆的储存与相融(脑髓体);

  显示屏(耳麦、外接口等)——对外的交流;

  索引、驱动程序——意识流(近似佛教八识中的“意识”

  内存空间——意识场(近似佛教八识中的“末那识”,神明的活动场所)

  内置主程序——灵魂(心之神明的主宰,潜意识体源代码,近似佛教八识中的“阿赖耶识”);

  信息传递(程序与电磁能及其它信息交互运算作用后再次转化的信息量场)——意识场与灵魂活动下的思量集成的云积信息载体元素集(意识、思力等诸多有关精神方面的“信”用体现)。

  

  此二例,只是简单地用现实中我们所熟知的事例做个比拟。只是一个比拟。“灵魂真性”比之这喻例有着更为深远的内涵——自我实现。就目前,人们发现那个被我们称之为“程序”的信息体越来越趋近“灵魂”场,科学家们似乎已经找到了比较复杂的、类似生命体征的、可以自我简单地汲取外部“信息”作为本体升机的“云程序”。自阿尔法狗“算法”的不断更新再造,人们愈来愈发现,原来那个“自由意识”根本就不存在,存在的仅仅是生物“算法”的展示。甚至,在某些层面上,完全可以理解成宇宙间所有的存在皆囊括在这“算法”之中,换句话说,宇宙间所有的呈现都是由“算法”基元云迭加构架出来的。

  

  体味,生命之灵性是否可以暂且模糊地下一个这样的定语:

  

  一个隐藏在“粒子”与“波”交集间的“格断”集合域体,在不断汲取与吞吐往来间,获取增量和删减共存的“信”的再生体会之“绵延”的流畅,并在“绵延”流畅中获取自我存在与认证获取“信”体需要并舍去“信”体排他的存在。而“思力”,也即一般人所感知的那个灵魂思想隐者,实际上是“灵魂”内质的展示场能的特质表现;其“身躯”则是“灵魂”居住的不可或缺的“空有”与“有空”交换的实在体相;生命体征就是“信印” (“算法”)运化过程的一种性态呈现。  

  

  4、意识与灵魂的交换场度

  

  人啊,当怎样认识你自己?我无法形成一个完美无缺的思想体系,这苦思冥想的收获可是自己解惑答案?一梦两重天,但愿这份思考能像虚拟的脉冲波一样多情,找到他自己的算法和通路。

  

  在《灵魂的源代码》对灵魂有以下定义:祂是粒子波迭加再迭加形成的复合聚合体中,由无数个gid彼此链接所构成的、匪夷所思的“格断”程序矩阵(“通路”或“算法”)。

  

  而灵魂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如何转换成意识流(这里所说的意识流指的是佛教维识宗的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呢?

  

  答:由gid组成的“格断”程序矩阵,在其“信常”通路不断喷涌的虚拟脉冲过程中,在实现实波态的同时,共同造就了意识量子的存在。而意识量子因“信常”矩阵的反向作用,又使其形成一种混沌有序的(此有序指的是大数据矩阵下的有序)涡旋动力能量系统,并在其自身动力能量系统内达成自我编码主张。

  

  人们对灵魂理解层次,一般指的是佛学中所描述的“阿赖耶识”。但实相是:“阿赖耶识”是灵魂的体用,也即是灵魂“信常”的较量场的作用体,而非灵魂本体。若是从人文思用,与教义修用来讲,把那个“阿赖耶识”等同于“灵魂”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却一定不能运用于“万物皆有灵”这个宇宙基本实相的。

  

  意识是一种“信息流与能量流”的桥架,意识是沟通显界与隐界与空界的桥梁。灵魂的脉冲编码系统与意识的混沌有序的涡旋动力能量系统是这桥梁的基石。

  

  显界

  在佛教维识宗所描述的八识里的前五识,即第一眼识(实即视觉)、第二耳识(实即听觉)、第三鼻识(实即嗅觉)、第四舌识(实即味觉)、第五身识(识即触觉)是沟通显界的桥用,也即只能攀缘“了别”、色等外境(类似电脑诸类对外接口)。

  

  隐界

  第六意识(实即心觉)则能缘虑内,外诸境,获取意想短暂思量,也即,桥上显界所唤起的意用幻象(类似电脑内存)。

  第七末那识,心觉所唤起的绵延思量,思虑成序暂存桥面(类似电脑硬盘存储文件)。

  第八阿赖耶识,末那识所缘,通过“藏”的作用,在其内形成种因。它就是桥自身增减(类似电脑主控程序)。

  

  空界

  “阿赖耶识”是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三要义的。

  “能藏”,即能储藏各类“种子”,也即,由显隐两界对其影响所取得的干涉痕迹;

  “所藏”,即指所储藏的各类“种子”及其栖藏之处,第八识犹如神奇的“仓库”。也即,由显隐两界对其影响所取得的干涉及自身主动的烙印;

  “执藏”,即由第七识坚信、恒常地执第八识为“我”之主张。

  此三种“藏”义,它是第八识的“自相”。在它之上是修行人追求的最高识——第九感灵魂

  

  “阿赖耶识”是如何反作用于“灵魂”的呢?

  答:“藏识”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实现“本我”固有意识。

  

  量子矩阵“实波”展示,继而跃迁浸入虚拟脉冲波,抵达并丰厚gid级数与“信常 ”数字矩阵。

  

  意识的这个实践主张过程,其简易图示就是数学无穷大的符号: ∞,其同构图示就是太极图。

  

  这里需要注释的一点就是:

  灵魂是属于空界的,也就是说灵魂是属于思数集合域的元素。而意识是属于隐(显)界的,也就是说意识是属于虚数集合域内的元素。

  灵魂是无法用我们现有的基础数学语言做出具体模型构架的;而意识是可以通过虚数集合域内的语言做出适当的近似模型构架的。

  

  意识是具有一定偏量物质属性的(从波粒二重性观,粒子显相与波能隐相是一体二用观来理。而灵魂是完全不具有物质属性的,它就是思数集里的数字“格断”git。但脱离物质属性的灵魂,是没有作用场度的,祂只不过是一组飘游的虚拟思数数字矩阵,祂一定是空有的。

  意识的物质属性决定了祂是可以通过与外界交换信息、交换能量、交换物质及自身的意识调控,从一种功能态转变为另一种功能态。而灵魂是没有这个功能的,灵魂所具有的就是祂本身的自我再造和自我实现,自生与他生、轮回与殇失、叠加与被叠加、控体与被控体、聚合与蜕变,在其空密间获得存在的肯定。

  意识与灵魂是有层次的。祂们的层次是由数字矩阵的复杂程度所决定是。“信常”的“通路”与意识的波频存储是其关键。如何打开更多的“通路”、如何提高本我的波频存储?这,才是修为人努力方向的根本所在。

  

  宇宙的智能性在于它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全息生命体,它既有物质属性,又具有思数数字空集属性。  

  

  5、后语

  

  虚云师长有言:现今,秀才是孔子的罪人,和尚是佛的罪人。 我不知道虚云师长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是接触了现世下诸多违背佛之本意的“佛场”之常嚒?

  

  那个把佛高高悬挂在天上视为神明之神,可以庇佑跪拜者平安福长,是佛之真义嚒?现如今的,摇头晃脑观相的和尚为了一个匿若的私欲把他人领入一个舍“利”求安的境地也是佛意嚒? 而那个为了弘扬佛法无边,无量无间,便把佛之教义让度给了商界敛财通行许可,也是佛之理性之入世救世之法嚒?我不知道,我还真不知道,乡巴人真的是理解不了城中的变化,乡巴人终是被out的一类人。

  

  我想,或许是虚云师长是不能与时俱进、陷入了一个智障而不觉吧?这样一想,觉得自己还略微有点小小的惬意,至少,我还处在城的周边,即便我不是城中人,多少也会沾点城中人的气息,以为自己是略微“洋”格了点的乡巴人。

  

  这个洋了格的乡巴人多少也会带着一些土洋结合相。他低下头,默默地自语说:在佛的末法时代里,作为一个生灵,还是应该积极探索与求真的,哪怕是在求真的路途中失败、再失败。 但,对于每一次的失败,倘若是换一个坐标角度去观读,对于那些失败了的所有经历,其实都是属于趋近真实相旅途客栈上的风光。风景这边独好,一如那个会下金蛋的费尔马大定律,目标早已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探索中光的斑斓的其它呈现。

  

  求证,似乎永远都是走在路上的,以有涯的生之体去探寻无涯的空明实相,其本身就是自不量力思想行为上的一个冲动。而乡巴人想,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思萌的冲动,人类才更加赋有了他们存在的意义。一如光的明亮映射黑夜的存在,他们一定知道他们是短暂的,但他们也一定知道他们自己就是这宇宙域间的精灵,他们和大千三千世界的宇宙本体皆怀有着同样的基本烙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灵魂的住所  住所  住所词条  灵魂  灵魂词条  灵魂的住所词条  
散文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

 一“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①  ①画题,系旧句。  这是一张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马孟容君画的。上方的左角,斜着一卷绿色的帘子,稀疏而长;当纸的直处三分之...(展开)

散文

 春耕备耕

 一  我所叙述的春耕备耕是发生在七、八十年代前的事。那时,我还生活在家乡农村——浙西南地区四面环山的一个小山村里。这里地貌环境曾被称之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田...(展开)

散文

 我是女演员

我是女演员  我是女演员。一个身着白色衣服的女人形色匆匆地穿过人行道,穿过红绿灯,来到人潮汹涌的中央广场。她的手紧紧地抓住黑色皮包,神色紧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