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山沟沟里的酒文化

  过山海关一直往北,来到崇山峻岭,莽莽森林,从品茶拉呱谈心到饮酒会客交友,地域的迁移,气候的差异,人文习惯的改换,令人感知一种脱胎换骨的觉悟,耳目都为之一新。

  表叔身材魁梧,地道的中原大汉、却是被东北民俗完全同化了的外乡人。他性情粗犷,为人豪爽,热情好客,交际广泛,可谓当地热门红人。表叔是医生,不给男士女士看病。那给谁看病呢?脑筋急转弯累了点,告诉你吧,方圆一二十里有十几个生产队,哪个生产队都养着牛马,有的甚至还有猪羊,明白了吧?嗯,你很聪明,竟然想到了。

  表叔只是个兽医。但是,请不要瞧不起这种职业,在当年,是把畜力作为主要农业生产力的时代,牛马的平安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这个道理,相信每个人都能懂得,表叔就是集体大众的至亲啊。每当表叔驾到,队里清一色的领导全员陪客,盛情款待。如果有人到表叔家,表叔更加热情,啥也不说,头句话就是“老婆子,赶紧炒菜,我们哥俩儿整两盅!”

  记得,生产队请来了酒把头,大搞烧酒产业,不知道挣没挣钱,反正大面积的甜菜都烧成了酒,酒糟喂了猪,没有一点浪费。甜菜烧酒虽然赶不上纯粮酿酒,味道有些差别,但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社员免不了蹭点酒喝,在当时可是极品的享受。当时的人们都追求高度酒,喝进肚里,从嗓子眼到肚脐,就像炕洞子里烧上一灶坑柴火,慢慢地暖热起来,感觉尤其那么和缓舒爽,那个美劲,跟食用酒精勾兑的火辣猛冲激烈滋味不一样,即使喝多了也不头疼,俗话讲“不上头”。醉后睡一觉,醒来该干活干活,啥事没有,没听说谁酒精中毒要死要活的。如今就不同了,市面上卖的杂牌子酒,尤其是散装,有人用酒精勾兑,特别有一些坏良心的用工业酒精兑成酒,人喝了头疼,甚者致病,害人不浅。有些人自持能力不强,喝酒成瘾,一直戒除不了醉酒的嗜好,渐渐养成了不良习惯。


  喝酒的习俗,时间地域都流传很广。可能由于气候水土原因,南方人喜茶,少量饮酒,而在气候寒冷的北方,人们饮酒情有独钟。无论平时还是过年过节,尤其家有喜事有客人来,无酒不成席,还要煎炒烹炸,做一桌子冷热荤素搭配齐备的菜肴。年轻的我,不知道酒的妙处,认为除了有辣味道可以活血祛寒化瘀,没有其他的作用,哪里了解饮酒的更多妙处所在!

  那时候,物价实惠,一斤白酒才六毛五,平时老百姓也舍不得买着喝,喝蹭酒也不是常有的事。

  山村人为人豪爽热情,赶上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只要言语一声,村里的青壮年就会组成合作团队,合理分工协助东家,一准能把事办成办好。老人孩子都是啦啦队,全村男女老少动员起来,场面尤为隆重可观。修房盖屋,用工量大,人员多。垫地基、砍房架子、竖架子垒墙垛、上房盖抹扒泥苫草、安窗门,间壁房间、搭锅台火炕,这些大大小小零零整整的功夫,从始至终,不算下雨天耽误,怎么也得五六天完活。再就是谁家老人去世了,有头有脸的人物,讲究体面,要求大办,守灵小三天大七天,都有民间习俗照例行事,再隆重些就要雇佣喇叭匠,吹起哀乐传出老远。

  最热闹的是结婚办喜事,适龄青年男婚女嫁,居住在同一个村子里,乡亲们同忧同喜,没有人挑剔招待得好坏。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请来头忙知客人,二忙方盘头儿,方盘手若干,劈柴焖饭,盛饭烫酒各司其职,街坊四邻凑近处家院安置账桌酒席,盛请村里有擅长烹饪者作大厨师,煎炒烹炸烧煮炖炒十几个菜,方盘手上菜,烫酒的倒酒,盛饭的盛饭,玉米大碴子二米饭,后来生活好了都吃大米饭,不但有饮料餐巾纸卫生筷子,就连桌凳餐具不用挨家去借,而是专有租赁,再后来,村里有了宴席厅,更有的大车小辆地去镇里大酒店安排,可是总觉得没有在村里热闹,一家有事,全村轰动,偏席正席都是人流不断,屋里香烟缭绕,院里院外喧哗嘈杂,主客宾朋都忙忙碌碌。酒菜上来了,总算安静一些,先贵客远客,再本乡本土的,然后是唠忙的的和家人,最后送还桌椅餐具收尾了事。

  且说酒席宴上,最能体现出饮酒的积极层面的联谊活跃作用,酒不论种类,都能最大程度地带给人喜悦气氛,融洽人际关系,增进友谊坚实的拓展,激发做事情的成功系数和质量,有利于今后相互见面和交流,饮酒就是生活不可缺少的感情交往的介质和桥梁。

  大家坐到一起,不喝酒的食客简单迅速离席快,菜单全部上齐,大家也都吃得沟满濠平,心满意足地离去;喝酒的宾朋最恋桌,通常是八个人坐在一席,八双筷子八个饭碗,另有两个酒碗轮流转,酒倒满碗,到谁面前谁喝,少喝一点儿都不行,酒逢知己千杯少,不管认不认识,坐在一个酒桌了,酒碗一端,小酒一喝,酒话一说,都成了交心的朋友。只谈交情,不言其它。如果遇到了熟人,没在一起喝酒不成,就要立即补上,坐在一起陪酒。这种场合不给面子可不行,都为了高兴,朋友不能伤了和气。几个人说话喝酒对脾气,吆五喝六的猜拳行令拉家常,没完没了,有时候第二批客人都上菜了,还压着席面撤不下,遇到席位紧张的时候,急得知客人团团转。也有个别人刚撂筷,又挤到下一桌,跟熟人拼酒,喝了个人仰马翻,刚喝进肚儿就又吐出来了。

  喝酒喝到醉喝到吐,这些在人们眼里,不算丑事,相反的更让人觉得,这人实在不耍滑,值得交往。作为东道主,也不嫌弃,觉得有人捧场,脸上增光,大家高兴,事情就圆满。乡里乡亲居住着,你来我往,互相帮衬,这种土生土长的乡情是城市居民无法比拚的特色。

  最常见的是,平时农业生产的需要,亲朋好友,街坊邻里,脾气相投的互相帮助,合作劳动,从春耕到秋收送公粮,避免不了忙忙碌碌,吃吃喝喝,这时喝酒,又与往常不同了。喝酒可以解乏,减轻体力劳动时忙碌感,舒缓劳作的紧张情绪,席间酒话也能渲染生活的情趣,为快乐幸福增色添彩。

  前些年,生活贫困,喝酒图的是解馋又过瘾!人们囊中羞涩,手头拮据,很多的不顺心,再有琐事缠身,压力过大,日久憋着火,偶尔喝了酒,情绪激动,有的人把持不住,酒后失德,耍酒疯闹事,弄得夫妻不睦,四邻不安,鸡飞狗跳,有伤风雅。然而,有时候喝酒却能使人化解隔阂。双方产生误会了,僵持不下,第三者私下里左右说和调解,坐到一起喝喝酒,说说话,消除了矛盾,一片乌云消散,以后照常平心静气的良好交往。你说,饮酒到底有没有好处呢!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态度大有改观,思想观念更有改善,不用道德规范,更不用法律手段,已经没有以往出现的酗酒闹事打架斗殴,大家都忙的辛苦工作,准备数钱数到手抽筋呢!

  记得小时候淘气,经常扭伤手脚,母亲就用白酒为我治疗。把白酒倒进碗里点燃,母亲就用手抓取冒着火苗的白酒,在我伤处揉搓,看着火舌在皮肤上,我当时很怕,母亲赶快抚灭,我竟不觉烧灼,之后扭伤的部位渐渐痊愈了。山乡偏僻,就医困难,民间流传了一些偏方验方,有些特别实用,对人们生活生产帮助不少。寒地离不开酒,就算治病药方,也是多以白酒佐制。比如,用适量的生姜和小茴香泡酒可以治疗肾寒,用天麻秸秆儿泡酒适量引用可以解除痔疮痛苦等等。酒确实是好东西!

  无论多么好的事物,都要正确地使用,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如果违反了事物的本性,不能规范在适度之内运作,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或者是良性的,亦或是恶性的。

  酒是人类的朋友,需要我们正确地对待和良好地相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山沟沟里的酒文化  山沟沟  山沟沟词条  酒文化  酒文化词条  山沟沟里的酒文化词条  
散文

 游山林

    在凯特的度假日程里,今天是山林一日游。因为要坐很长时间的车,我一起床就服用了晕车药。到出发时药已经奏效。因此一上车我就迷糊...(展开)

散文

 我若走,别挽留

很想,变成一枚馨香的花瓣,在春天的明媚里妖娆的绽放。路人啊,你只欣赏着花开的美丽,谁又能听到,花落倾刻的断肠音?我若走,别挽留! ——题记 ...(展开)

散文

 成都书事

   倒是想了好久要写一篇文,却一直没时间提笔,倒也不是真没时间,只是一直忙于其他事情不敢放心的去做某一件事。也是自己懒的原因,总想着有机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