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柳家寻幽录(28 年画课本记)

  第二十八章 时光倒影之年画课本

  童年少年时期,一进入腊月,老家供销社大门里就开始卖年画了。平时多是小孩光顾的"小人书"柜台前,顿时热闹起来了,增添了许多喜庆气氛。有时年画太多(有许多样板戏年画多挂张),就延伸挂满卖布的墙壁。大约能张挂数十种年画。那时的年画,种类繁多,色彩绚丽,内容丰富。有单张,有四条屏。单张主要以喜庆为主,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连年有余,大福大贵。四条屏有山水四条屏,花鸟四条屏,名胜古迹四条屏,人物故事四条屏等等。内容囊括领袖人物,革命故事,样板戏,黄梅戏,四大名著,聊斋等各精彩章节,如“天仙配”、“牛郎织女”、“白蛇传“、“柳毅传书”、“梁山伯与祝英台”、“三打祝家庄”、“群英会”、“武松打虎”、“野猪林”、“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黛玉葬花”、“花木兰”、“杨排风”、”穆桂英挂帅”、“杜十娘”等,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这些年画大红大紫、大黄大绿,色彩艳丽,震撼人心。

  我们村是公社所在地,全公社只有我们村有一供销社,方圆一、二十里的村民,都要到我们村来买日常用品以及年货。因此,每天画廊前都围满了人,有欣赏的有买的。那时正值寒假,我每天的乐趣,就是到画廊前浏览一番。除了欣赏那些赏心悦目的年画外,还想看一看有无新的品种挂出来,或有无新的"小人书"出来,先一饱眼福。

  我对领袖革命画像情有独钟,记得我家曾经十年左右先后贴过多张毛主席在安源煤矿,在秋收起义,在三湾,在井岗山,在瑞金,在长征途中,在陕北,在解放战争中,在建国后的许多油画。我常常对着这些画发呆,心想我什么时候到这些地方看一看呢?这张年画一直贴了三、四年,都发黄了,也舍不得扔掉,有时画上贴画。我喜欢一张毛委员与山民在竹林中唠天的国画,那一担嫩竹笋令我北方娃垂涎欲滴呀。又有一张“梁山一百单八将”全景图,把梁山好汉描绘的神采奕奕,活灵活现,好汉们或骑马、或驾舟、或舞枪、或弄棒、或比武、或闲坐、或蹲、或站,各不相同,令人遐想无限。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年画只剩下“连年有余”(一个大胖小子抱着一条大金鱼)以及几张样板戏之类了,现在每到春节前也偶尔有卖年画的,张福很大,去年在我爱人老姨亲戚家看到了习总书记的大幅年画,感觉年画文化又在发扬光大。但当年那种种期盼和激动,却已留存在童年和少年期的美好记忆中了。

  不同时期的小学课本,反映不同的时代精神。

  建国60年来,我们的课本从高呼革命口号到娓娓讲述故事,从渗透阶级斗争到引导良好生活习惯,从编写教材一家垄断到全面开放……

  小小课本,大有文章。从中我们能读到了时代的变化,更能感受到60年来教育变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在课本的时代变迁中,也折射出教育目的及价值观的巨大变化,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诸多层面正在一步步走向解放。

  “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齐来歌唱:太阳太阳永远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这是建国后第一套小学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内容。

  那时的小学语文课文很简单,常常开篇就是毛主席祝词,课本内容中关于毛主席的很多,如《八角楼上》、《毛主席在花山》、《毛主席尊敬老师》、《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

  由于当时处于新旧两时代交接时期,教材形式上还有着旧的特色。比如课本自左向右翻阅,采用旧时的竖行排版方式,印刷为繁体字。

  50年代后期的课本文章不多,许多课文分成几课讲述,选材多从政治角度考虑。如在大跃进期间,人教版小学课本一年级第一课是这样的:“爷爷六岁去放羊,爸爸六岁去逃荒。今年我也六岁了,公社送我上学堂。”

  “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阶级,属于一定政治路线的。”这是60年代中期编写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本第一课的课文开头。课本每一页都在讲阶级斗争。一道数学练习题的标题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题目先要上一段政治课,然后用一段很大的背景材料:“在万恶的旧社会,土地大多数被地主、富农霸占着,广大的贫苦农民没有土地……”足足一页的政治课内容过去了,才切入到正式的数学问题:家里有多少地,每年收多少粮食,要给地主交多少租,借了多少高利贷,过了多久就翻了多少倍……

  “最高指示: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记者在重庆图书馆里查找到的每一本文革期间出版的课本,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每一课的开头都是“最高指示”,封面大多为红色毛主席像,毛主席语录占了课本的大部分内容,完全像一本红宝书,也被称为“红色课本”。到了文革后期,国家不设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不使用统一的教材,组织了“革命委员会”的省、市,自定课程,自编教材,课本内容越来越“革命性”,片面地强调联系实际。辽宁取消了物理、化学、生物课程,改成了“工业生产知识”和“农业生产知识”等;物理教材简化为“三机一泵(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水泵)”,生物教材简化为“三大作物”(稻、麦、棉)等。

  “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我们来到小河边,来到田野里,来到山岗上。我们找到了春天。”对于每一个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孩子来说,小学语文第一课《春天》的这些内容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时,数学教材终于回归科学本身,但语文课本还保有红色传统的优秀作品,如《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刘胡兰》、《飞夺泸定桥》。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文中,大多是像《小燕子》、《桃花苹果花海棠花》、《泉水小溪江河湖海》这样的课文,从大自然的景象开始,引导学生们进入知识的殿堂。优美散文、励志文字、革命故事成为这一时期课文选择的主流,像《狼牙山五壮士》、《谁是最可爱的人》、《小桔灯》、《背影》、《荷塘月色》、《生命的意义》、《海燕》等课文成为这一代人共同的经典记忆。

  可惜,父母搬家之后,我的小学课本只留在记忆中了,但永远是那么亲切,甜蜜,留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柳家寻幽录  柳家  柳家词条  年画  年画词条  课本  课本词条  柳家寻幽录词条  
散文

 进一回地狱

 他躲进了银行  韩某某是文昌中学高中十六届的一名学生,文革中,他加入了派性组织——文中井岗山兵团。  1967年12月,文昌两派发生大规模武斗,井系旗派寡不敌...(展开)

散文

 忆昔念朝(1)

 风也清了,云也淡了。以前那个懵懵懂懂的小女孩,也已经长大了。  不再哭着闹着让爸爸妈妈抱了,不再因为一点小事儿而闹脾气了,不再因为那一点小事与邻家大哥哥闹得不...(展开)

散文

 毛驴

        时已疏日,月朗光寒。树叶在晚秋的苦风中扫走了往日的寂寥,在平韵的流光里,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