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酒色财气四堵墙,还有儿女中间藏(杂谈)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到这个世界上绕一遭,究竟是图了个啥?答案是五彩纷呈的。奉献者有奉献者的理论,享乐者有享乐者的说法。民间有把人生路喻作四关的说法,即酒色财气。这话听起来俗了,但也有可爱之处。实际上,凡人是难以超越这四关的。能把持得住,过了四关,肯定是好人一生平安。“饮酒不醉最为高,好色不乱逞英豪。无义之财君莫取,忍气饶人祸自消。”看那缤纷世象,贪官不断落马,那个不是裁在这四个字上,酒色财气,过度挥霍,贪得无厌,身败名裂。

我要说的不仅是这四关。认真说,这四关,多数人还是能过去、过得好的,这中间,也包括部分官员们,不管是制度原因,还是自我约束,应该说坚守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值得称道。但是,四关之外,还有一关,实在难过。这一关,就是子女关。这个问题,曾使我思考了很久。我觉得,能过了此关者,凤毛麟角也。封建时代自不必多说了,千里做官,只为吃穿,其实这话只说了一半,另一半是朝廷有规制,即封妻荫子,所以说,只要你卖力干(当然还得会干),可以把你子孙的俸禄也挣下了。

新中国建立后有一段时期,尽管我们现在对那段时期,有诸多的分析和批判,也是为了今后的进步,避免前车之鉴,非常必要。但是我们如果不是意气用事的话,会发现那段时期,在过好子女关这一问题上,放眼泱泱大国,的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手头这方面的资料举不胜举。很多党的中高级干部,在子女安排上,没有特殊化,相反,而是主动地把子女送到艰苦边远地区锻炼,完全地同基层百姓一样,不是后来兴起的“镀金”。前不久逝世的万里同志,官至全国人大委员长,而他的长子却在一家农场工作了整整10年。那是1962年9月,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副市长的万里,将18岁的长子万伯翱送到河南省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和众多知青一样工作(那时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还没有开始,只是有邢燕子、侯隽等主动到农村锻炼)。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洛阳籍作家李准,他去世时,我曾读过他的一些追忆资料,几个孩子都在普通的岗位上,没有一个显达,有的与千千万万企业职工一样,遇到了下岗失业。这说明了什么?起码说明那时的社会风气,起码没有子以父显,女以父贵。风气何以如此好呢?根本原因是上面带了个好头。开国领袖都把儿子送到了朝鲜战场,不幸牺牲后,遗骨也与其他为国捐躯的普通战士一样,长眠于异国他乡。这种榜样的力量,比多少报告多少文件都管用!现在有人说,那是由于贫困形成的清廉,但我以为这种说法不成立,起码是不全面,往前说二十年,民国时期,社会更贫困了吧,那时的贪腐还少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彼时老百姓讽刺的“五子登科”是什么意思。现在社会是发展进步了,但富裕就一定要贪腐吗,就一定要子荫父业吗?应该说,建国后那段时期的制度,在这一点上是大有长处的,更重要的是,不像后来,制定了那么多纪律,却难以落实,讲得多,做得少。这中间,纪律的模范遵守,中高级干部的率先垂范,上行下效,养成良好的社风,如今看来,是有值得检讨之处的,因为它是关键的一环。

扯到这个话题,说的不仅仅是安排工作(就业)。子女也要吃饭,舔犊之心,人皆有之,不可厚非。在不违反规章的情况下,尽可能给子女找一个好的饭碗,天下的父母都是这么想的。子女如若没有个可以安身立命的职业,做父母的就是到了九泉之下,也是难以安心的。这一点,无庸置疑。当然,对于如何安身立命,思想境界之高低,人脉资源之多寡,理解、做法和结果是千差万别的。这个不细论。

安排了职业,还有个盼望他(她)们成长进步的事体。恰恰是在这个事体上,我们的一些干部犯了毛病。子女不争气,依仗权势,胡作非为,而当权的老子,却睁只眼闭只眼,养痈遗患,败坏风气。从一些贪腐案件来看,这种因过不去子女关,被子女牵涉的先腐后败的家族窝案,也不在少数。我有时也为这些老干部惋惜,千军万马都指挥了,酒色财气也把持住了,但最后却马失前蹄,裁在了子女一关上。

究其原因,可以列出许多,但我以为最根本的还是私情作祟,私情在合理的空间是亲情,不合理了或者违法了,那就不是亲情了,因为它与公器(公德和国法)发生了冲突,如此情形,何去何从,就可以见出大分野了。这方面正反例子都有很多,不必详举。只是想说,有些高官,竟也没有过了子女关,给一世英名留下了人皆诟病的瑕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有震惊世人的“二熊案”,二熊是高干子弟,依仗特权在杭州经营祸害年轻女性的“淫窝”,最后事发被依法严惩(一死刑、一死缓)。洛阳也发生过此类案件,那“陈衙内”最后也伏法了,据说也是惊动了高层。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活跃,社会上出现了先富起来的的一批人,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在越来越大的财富差距面前,相当一部分官员或官员子弟心理失衡了。开始是利用双规制的“官倒”,后来就索性大开公司或到大的企事业单位当高管,几百万的年薪拿着仍不满足,却又去做那各种捞钱的勾当。由于身份特殊,这些“衙内”的查处难度颇大。孰不知正是因为他们的丑行得不到及时纠正,对社会风气败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性中的弱点有时也难克服,自我约束的力量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会显得软弱。单是舆论监督或者什么纪律约束,制约作用总也有限。那么根本的出路在哪里呢?我以为,还是要靠体制改革。只有彻底铲除了“权大于法”的封建遗毒之土壤,最大限度地遏制人性中的弱点,使其没有发作的机会,这样,执权柄者不只是靠道德的自觉,而是要与普通百姓一样,受到法律的约束,那样,他就不能在子女关上主动或被动地(有些事体开始老子并不知情)弄权了,也就能过去这人生的第五关了,尽管可能是不情愿的。但公器在此,“诸神”退位。这应该是社会发展的最终趋势。2015/11/23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酒色财气  酒色财气词条  儿女  儿女词条  杂谈  杂谈词条  中间  中间词条  还有  还有词条  
美文

 《第十一个妈妈》的观后感大全

 《第十一个妈妈》是一部由金镇成执导,金惠秀 / 柳承龙 / 黄政民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展开)

美文

 《陈滩旧梦》读后感精选

 《陈滩旧梦》是一本由梁阿渣著作,长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2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展开)

美文

 野鸽

 早上它还在,虽然还是邻家的窗台,能知道它还活着就已经足够!时至今日,似乎我已经知道了它父母的来处。  昨晚走操之后,和死党去烧烤店喝酒,途径喜鹤家园楼下,在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