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Designing Interactions》读后感摘抄

  《Designing Interactions》是一本由Bill Moggridge著作,MIT Press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GBP 30.95,页数:7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Designing Interactions》精选点评:

  ●妙趣横生...一定啃完

  ●这本书唯一的缺点就是它太短了,2006年本书出版之后的十年间,白云苍狗,山川剧变,书中的许多伟大企业和英雄人物,片刻之间,兴亡过手,令人感慨万千……Remember the whole journey.

  ●交互设计及用户体验。

  ●好书不解释,有中文版的

  ●来不及了...= =

  ●关键设计报告

  ●诶 这就是鼻祖了,可惜了,Bill Moggridge 去世了

  ●What I hear, I forget, What I see, I remember, What I do, I understand

  ●NMD 295

  ●不大值得一读。实在不喜欢访谈中夹杂作者大段叙事的形式。

  《Designing Interactions》读后感(一):好书,但英文不行就会读得好累

  好书,图文并茂。

  目前我只能用“图文并茂”来形容它的优点了,因为我第一章都没看完,羞愧……

  就是英文一串串的,阅读时眼睛跳的太快,往往不知所云,必须返回再细读。

  等我认真读完,我应该上升一个境界了。

  《Designing Interactions》读后感(二):最近会持续将我的读书笔记发上我的博客

  http://pemiamos.blogbus.com

  外语其实不好,是这本书实在写得太好。

  每天很努力地在精读。

  做交互设计,不读这本书真的没有底气的。

  欢迎关注此书的豆友前来批评指正。

  不知道国内有出版社开始着手翻译此书没?

  《Designing Interactions》读后感(三):书里面提到的人牛得一塌糊涂

  都说做设计的人要找到自己的Influence,Interaction Design也是一样。

  好在计算机的历史还不长,这本书介绍了那些塑造了现代计算机界面发展路线的人的突出贡献。每个人的经历都多到能够写一本书,所以这本书的深度上当然是受到限制的。但是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可以作为总纲一样,将重要的事件串起来,留下的让你自己补充。

  自以为关注了交互设计多年的我越读越发现有很多精彩的观点意见,成功的和失败的,对这这领域,以及被计算机充斥的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

  《Designing Interactions》读后感(四):交互设计的必读经典

  IDEO是我最欣赏的设计公司,Moggridge是IDEO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交互设计部门的一个head。

  Moggridge在这本书里讲述了交互设计所有最基本的东西:交互设计的发展历史和由来,交互设计领域的大师们,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交互设计的著名案例,等等。尤其有价值的是在第十章里面介绍了IDEO Method Cards和IDEO做交互设计的process。

  无论你之前读了多少交互设计的文字,做了多少practice和case,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自己真正心里有底儿了。这种感觉来自于你把自己的认识和经验与大师的讲解和访谈的印证。

  《Designing Interactions》读后感(五):TekTao --- 2012.9.20读书分享会

  《Designing Interaction》一书,并未对交互设计进行定义,而是通过采访和搜集资料论述了设计交互”,这一在各个设计领域均有体现的设计趋势。国内对于交互设计的定义相对窄,主要解决的是人机甚至人与屏幕的关系,实际上Interaction是关于状态的设计,可以是人与屏幕背后的世界的关系状态,是人与社会的关系状态。

  柳冠中先生曾将这一从“物”到“非物”的设计趋势描述为设计事理学(是以“事”作为思考和研究的起点,从生活中观察、发现问题,进而分析、归纳、判断事物的本质,以提出系统解决问题的概念、方案、方法及组织和管理机制的方案。从而实现从设计“物”到设计“事”的飞跃,使设计不仅仅是通过更好的“物”的产品来服务于人,更能够通过产品所传递的深邃而耐人寻味的品质和魅力,无形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内心,产生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即设计“事”),是对趋势、战略的理解,但其并未对这一理论进行方法论方面的深入研究。

  同样研究由从“物”到“非物”的西方学着提出“产品服务体系设计”,核心为不增加物的基础上用服务来更好满足人的需求,更注重对研究工具的开发,这也是中外学者研究方式的不同。

  Toolkit是基于西方文化和案例开发出来的,但在中国使用由于实际社会性和文化性的不同,其应用有限。如果我们做brainstorming,考虑有哪些设计对象,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工具,也会产生基于中国情境的toolkits。

  rototype是最简单最可视化最快的方式将想法呈现出来的工具,快速沟通,辅助决策。符合设计多方案原则,是决策体系中的交互

  其实交互设计中也有很大部分是研究人机,对人可以有物理和习惯两方面的考量,习惯不仅仅是生理方面的,还有文化方面的。“误操作”可以作为研究生论文很好的研究课题,怎样定义、定量、定性地研究natural user experience可以作为研究的主要部分。思考方法应该从形容词模式转变为名词模式(思考具体是什么),进而转为动词模式(思考如何去做,总结方法论)。

  世界上的公司分两种:一种是应用知识和方法的公司;一种是创造知识和方法的公司,IDEO恰恰是后者。读一本书,不仅要读书的知识和思想,还要看书背后作者的想法。本文虽未对交互设计进行定义,但是文章还是有一定思想偏向的。我们从Bill身上可以学到两点:预测世界,从旧世界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精神。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摘抄  摘抄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Interactions  Interactions词条  Designing  Designing词条  
美文

 《颠倒的帕特玛》影评100字

 《颠倒的帕特玛》是一部由吉浦康裕执导,藤井雪代 / 冈本信彦 / 大畑伸太郎主演的一部动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展开)

美文

 隐形军队读后感100字

 《隐形军队》是一本由马克斯·布特 (Max Boot)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118.00,页数:8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