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苏东坡读后感摘抄

  《苏东坡》是一本由徐棻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3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苏东坡》精选点评:

  ●刚开始看 对苏东坡只是只知其名没有去了解过 最多也只是教科书上的文章而已 不得不承认 有时候不会去关注很出名的人事物。虽然也不会妄加评论。 就当这是一个好好认识的契机吧 0907 苏东坡几乎每天都泡脚 对我这种大懒虫来说是了解他的很好的契机

  ●今天一口气读完这本东坡的传记,和林语堂及刘小川写的相比,感觉对苏东坡心理历程挖掘涉及较少,重情节描写,历史厚重感欠火候!其实我比较喜欢眉山人刘小川的写作风格,虽然林语堂的可能更有名!

  ●虽然是作者的主观诠释,但看完后还是不禁唏嘘嗟叹,是一个好故事。身处岷峨,更是感念于苏轼的思乡之意,也对这个小城多了一份情怀。

  ●几处泪点,但可能对章惇等人的评价并不公允,毕竟小说

  ●很容易读,但故事性过强,有些有杜撰嫌疑。

  ●一口气读完,内心对东坡先生的敬仰之情更加浓烈,似乎就没有什么他做不成的事,美食,书画,诗词,水利工程,第一个公办医院,第一所孤儿院,第一架水车,第一条自来水管道……为什么会那么有才?我想除了老天给的天赋和后天的无限努力外,更多的是他的爱民情怀,想到,所以努力做到,谢谢东坡先生。

  ●很有意思啊

  《苏东坡》读后感(一):7.5分

  

3星半 乘热打铁又读了一本关于苏东坡的书。与前一本《苏东坡传》不同,这本是小说体。小说的优点是故事情节有趣些,缺点是掺杂了虚构和杜撰的成分。总得来说,故事写得不错,大体上也跟苏东坡的生平符合。本书花了不少笔墨描述跟苏东坡相关的几个女人(两妻一妾和曹、高、向三任皇太后),颇有点意思。 这么短时间内把苏东坡的一生回顾了三次:一次纪录片,一次传记,一次故事,从一无所知到印象深刻。我觉得再读他的诗词时,会更有感觉。毕竟只有了解了他的生平、生活的时代和创作的环境,才能更好地读懂他的诗词。

  《苏东坡》读后感(二):如戏剧般的小说

  以类似小说的形式参照基本的史实和细节的想象描述了苏轼的一生。

  为什么我要用类似小说来描述呢,虽然阿来老师在序里说这确实是闲散放逸的小说笔调,但徐棻老师毕竟是编剧出身,一章章的小说如一幕幕编排好的戏剧一般,一幕落一幕起,既定的人物、既定的历史成就了这部既定的小说。

  在这本小说中,人物很难立的起来,犹如扁平化历史下的单一人物一样,没有看到太多的抉择和心理描写,有的只是如戏剧般的过场与情节。

  不过从这部小说来大体了解苏轼一生的简单生平来说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我之前没有对苏轼有过系统性的了解。

  这对我来说帮助还是蛮大的。

  《苏东坡》读后感(三):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每每,人们常说,中华文明,灿烂的文化。然而,真正的,什么是灿烂的文化呢?

  是血肉横飞的征伐,还是奸谋诡计的暗斗?是流离失所的哭怨,还是揉红碎玉的悲秋?

  在时间的长轴上,人类生生不息。虽然幻想康乐永世,然而却从不曾实现。人为的、天降的灾难,从来都不吝啬的倾泻倒百姓身上。人类就这样一步步蹒跚而来。

  所幸,真的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用自己灵性的笔、悲天悯人之心,为我们书就了一幅幅伟大的篇章。让我们真正乐其所乐,让我们真正悲其所悲。他们的锦绣文章为万物赋予神韵、为众心抒发情怀。

  东坡先生,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然而,这还远远不是他的全部。

  作为历史上具有超凡魅力的一个人,苏东坡就像谜一般的存在。后世的人,都无不对之景仰,也无不对之坎坷的命运所惊叹。

  这次,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苏东坡》,便是我们了解东坡先生生平、解读东坡先生命运的一把钥匙,那些在历史上闪现、在我们生活中跃动的零光碎羽,在这本书中得以连缀起来。看罢此书,一个鲜活生动的东坡居士,想必已经会屹立于眼前。

  本书的作者,是一名老文艺工作者。徐棻先生生于民国,在抗美援朝中成长成一名坚强的战士。后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深造。丰富的经历和扎实的功底,为他研究、演绎历史题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也多次获得我国文艺类的大奖。

  此次《苏东坡》一书,是徐棻先生多年积累、厚积薄发的代表作。

  一部小说,成功的基础,是能够基于实际。即便是虚构的内容,只要有实际的生活基础,让能够让人有代入感,让人能够接受。这本小说,主人公是历史名人,其身世于世多有记载和传诵。作者在此方面便非常严谨,在涉及到东坡先生人生中多个命运转折关头,都确保史实的无误。如苏轼的初露锋芒、与王安石的变法之争、洒脱不羁以致交友不善、才华横溢而为官场不容,以及一切逆境中的感悟与成长。作者都基于真实的历史,仅在此基础上做以适当的发挥和充实。这便没有丢却历史小说的魂。

  《苏东坡》读后感(四):人生如逆旅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

  最初喜欢上苏东坡,是因为觉得他会吃,懂得吃。比如“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爱吃到什么程度呢,每个月开了工资,就把工资划分成每日一份,然后挂屋里,每天拿一份,好吃好喝。(呃,他竟然不存钱)后来慢慢地发现,不仅仅是他懂得吃,更是因为他善于研究吃,像是东坡肉,只因那里人嫌猪肉有味,他便“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喜欢一个人,可能是因为颜值,可能因为兴趣,也可以因为才华。之前对于苏东坡的喜欢,是觉得如果能同他在一起,同游同玩同吃,是个知己。其实待我真正读完这本 《苏东坡》时,我才发现,他并非真是看得开,有时候,也是没办法。只能说明苏东坡胸怀比较大,看得比较开,一生虽说起起伏伏伏,但是无论到哪里都想得开。正应了现代人所说的,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是啊,再多的不快乐,和苏东坡一比,那就是小菜一碟了。比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估计用在苏东坡身上比较合适,从最早去参加科举考试,被欧阳修误认为是弟子卷子,而没中状元,得了第二名。这要是放现在,这不得翻了天,要不说现在电子批阅也有好处,都是答题卡,也看不出来是谁的字迹了。这也就避免了苏东坡这种冤案发生了。想来这也是为广大后世的考试改革做了先驱啊。

  再说说苏东坡被下派公干。我想真没有谁比他还要怨了,凭平无故,别人为了避嫌,就推出去了他。后来想想或许他的名字就是这样,苏轼,这个轼,是车前轮的横木。这不就得了,凡事不把他推前面,推谁啊。这得怪起名的。所以现在什么起名的都挺火的,八成就是从这来的,起不好名字,那可是一辈子的事情哟。

  苏东坡一直勇于面对所有的一切,他相信着与其苦恼的痛苦,不如勇敢的面对。当爱妻离他而去,他伤心的竟连诗赋都不能做了,可见情深之至。之后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也可以看出苏东坡对爱妻的思念。同样这也是苏东坡对过往的生活的一种总结,多年不得志,虽说看得开潇洒过去,但是难免也会伤感,借诗言情。

  《苏东坡》是徐棻所著的,其现为国家一级编剧,作品曾多次获奖。本书可以看作是写了苏东坡的一生,也可以看作是以苏东坡为主的一个时代的纵观,还写了那段时期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以及时代的社会缩影。

  《苏东坡》读后感(五):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呢?

  通过以往在学校的文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惊才艳艳的大才子。他有“大江东去”的豪放,也有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婉,他有“西北望,射天狼”的志气,也有“又恐琼楼玉宇”的不得志的悲伤。但是在我读过的他的诗词中,我独爱那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一种无论风吹雨打,无论山呼海啸,我自归然不动的淡然。

  这份淡然,却是在他历经风雨的产物。

  而一蓑烟雨任平生,也确实贯穿了他的一生。

  打开这本书,开始走进苏东坡的一生。开始的几页,他初入汴京却名声大作,金榜题名,他是年轻俊朗,意气风发,打马游街的探花郎。得推荐参加殿试,惹得宋仁宗赞不绝口,甚至对当时的皇后曹太后称其有宰相之才。如此耀眼的他成为很多人眼中的明珠,但也成为另一些人眼中的令人痛恨的障碍。

  天妒英才,还是人妒英才?

  他的才华流传之时,亦是他曲折的命运开始之时。

  但是刚开始的他还算幸运。初入官场,他到凤翔做了凤翔府签判,感民所苦,推行’衙前役’颇有成效,上报朝廷,决定先在渭州推行,若行之有效则遍行天下。后来他又遇到了指点自己“宦海,无风三尺浪,有风浪千尺”的老人。那时宋仁宗还未驾崩,忠臣聚集,官场还相对清明。

  可是他没有等到自己被重用的时刻。母亲身死热孝三年。他从凤翔熬出来,宋仁宗驾崩,而等待他的还有父亲和爱妻的归去。

  再后来,他又受到了种种阻挠。朝廷里有很多人惧怕他得权,想方设法让他远离中央。因政见不合被派去杭州做通判。王安石辞官,苏轼徐州治水有功,他们又担心苏轼被启用弄了个“乌台诗案”。

  然后就是被贬黄州。再后来宋启宗时期有一段比较受看好的时间,却因为奸人的挑拨离间,从此官途一落千丈,贬谪后还成了朝廷罪臣,发配岭南后又发配到海南岛。若不是最后向太后争取,可能就身死海南了。

  苏轼的一生因为他的才华而辉煌,也因为他的才华而坎坷。但是无论哪个时期,他是高官也好,他落魄也罢,他都是心系百姓,心系国家的苏轼。被贬开封仍然敢于直谏皇帝低价收购花灯;被发配岭南惠州,还出谋划策为广州人民用竹管引来甘甜的山泉水。更不要提他做官时的政绩:为杭州疏通运河和西湖,为定州安顿将士加固防线……

  他的人生是一蓑烟雨,他的结局也令人唏嘘。但他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自己理所能及的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无论穷达都怀着一颗为百姓的赤诚的心。无论多艰苦的环境他都咬牙挺了下来,发配海南时仍随自己说:就当我是个海南人,偶然去了中原,现在回来了。这样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正是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从小都很喜欢苏轼。最喜欢的就是他这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但是苏轼的一生究竟如何,我也没有特别详细的去考究过,只大概知道他是官场不得意的。看了这本书后,了解他的很多政绩和传说,了解了他这苦难的生活,也感受到了他面对风雨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我仍然哀叹他的结局。可他已经在最艰苦的日子,做了最好的自己。

  这本书以小说的形式描写了苏轼的一生。究竟多少真实,多少艺术,我也无法完全辨明。但是大致的历史方向应该是准确的。作者可能戏剧写多了,小说带着戏剧的简洁明了。里面除了政治的描写,有关苏东坡和家人,特别是自己的妻子和弟弟相处的场景描写,以及苏东坡和他一些朋友比如佛印禅师的对话描写都很不错。我现在还印象深刻那个“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哈哈哈。

  还算推荐观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苏东坡读后感摘抄  苏东坡  苏东坡词条  摘抄  摘抄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苏东坡读后感摘抄词条  
美文

 沙海无澜的读后感大全

 《沙海无澜》是一本由[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5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展开)

美文

 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100字

 《人,为什么活着》是一本由[日]高森显彻,[日]明桥大二,[日]伊藤健太郎著作,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52,特精心从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