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中国漫画读后感摘抄

  《中国漫画》是一本由《讽刺与幽默(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漫画》读后感(一):中国漫画

  想到中国漫画我想到的都是学生时代所看过的《斗罗大陆》,《哑舍》,《斗破苍穹》这一类,讽刺漫画只在各大杂志的边边角角看到过一些,怀着一颗好奇的心翻开这本书。

  翻看完整本书,也就是刚刚,我去百度了一下漫画的含义,百度说“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喻、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

  书中有很多几十年前的漫画讽刺的内容还在我的知识盲区中,只能凭借自己的想象和百度搜索当时年带的事件来推测着,不过这样也刚好就当是绘画者给我们留出了想象的空间。

  《中国漫画》是由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主编的一本书。收录了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近70年的漫画作品,作品时间跨度较大,不同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当时的一种社会情况。

  2006年华君武的作品“建议学生书包加四轮“和1987年袁国镇的”话童年“都体现了学生的压力,话童年中老爷爷说说自己小的时候背柴火,小男孩说现在自己背书包,既可看出时代变化,学习成了孩子的主要”工作“又在类比”书包“和”柴火“重量上可能是差不多,而”建议学生书包加四轮“这一漫画又真实又夸张,两个学生小小的身板鉴赏背着的是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书包,虽然漫画看似夸张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学生背的书包也差不多大小,现在的市场上也真的有带轮子的书包了,我记得我初中时候期末复习时的书包差不多十五斤,当时我觉得沉特意用体重秤称了一下。

  再来看两幅漫画2000年陈学军的“训“和1989年孟石初的一篇漫画,两篇作品都体现了小孩子的不同,因为不同或是遭到老师的批评,或是进入学校后都改造成一个模子出来的。可能当时的教育理念与现在有所不同,当时的教育形式应该是统一的格式化的并不会根据每一个学生性格的不同去分别指导,只是按照一个水平或者一个模式往学生身上套(我不太了解,只是根据漫画感受到的,勿喷)。

  本书的封面上是吴兴宏的“观后感”,看到这篇漫画我先是注意到了“好多张脸”接着是那三个大字“焦裕禄”。焦裕禄我是知道的一个经常出现在演讲稿里的精神,但是我没有看过这个电影,那这个漫画和这个电影有什么关系呢?再看到书的内页中这个漫画的中心有一个红了脸的人,他周围的人都是面无表情,难道只有一个人看懂了影片?可能这个漫画的意义是,讽刺当时人们的思想层次很少有能理解电影内容的?这个先告一段落,等我了解了解当时历史,或者搜一下作者信息的哈!

  看这本书,有一种看文化宣传手册的感觉,看目录这本书的排序应该是按漫画名字的首字母排的,如果可以按年带排版或者按内容排版就更好了。

  《中国漫画》读后感(二):漫画之光:照出光明与阴暗

  《中国漫画》是由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主编的一本书。正如副标题所示,通过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近70年的漫画作品,展示了不同年代不同社会环境下的社会万象及人间百态,进而重现了中国在这七十年代的进步与变化。

  漫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运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时事或者生活,形式上可以运用变形、比喻、象征、暗示或者影射,通过一幅或多幅组合的方式,取得讽刺或者歌颂的效果。漫画直观的特性给予人们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形成深刻印象。

  从内容上来,本书选取的作品时间跨度大,呈现内容丰富,绘画手法多样,通过作品本身的丰富多彩,展示了中国发展历程中文化的蓬勃发展与辉煌时代。作者群体广泛,既有华君武、丁聪等耳熟能详的老一辈艺术家,也有新时代涌现的年轻画家。漫画作品反映的内容来看,既有时代特色,又有历史固疾。

  如1987年的作品《扯皮魔图》和2021年的作品《还差两枚章》,均体现了某些行政部门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流程繁杂和互相推诿,给人民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这一对比说明了近40年来这一现象广泛存在。当然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服务部门的意识也在提高,当前已经有各类规章办法出台,在优化服务流程和提高办事效率上有了明显的改善。

  再如这幅封面漫画《观后感》。初次接触有些不知所云,这么多人中为什么只有一个人脸红了?《焦裕禄》这部电影为什么让人脸红呢?查阅了创作背景才了解到,九十年代初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一种现象,体力劳动的收入远远高于脑力劳动的收入,“拿手术刀的不如拿杀猪刀的,站讲台的不如站柜台的,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焦裕禄故事影片的播放是的人们认识到知识分子群体的默默奉献与无私付出,影片看完后有一个人脸红,有一个人能够有反思的心情,便说明影片没有白放。而这幅漫画,正式通过这种散场后的强烈对比,呈现出了反思脑体倒挂的新思考,漫画直白的画面印发了耐人寻味的思考。

  有一副虽然发表于1980年,但如今看来却毅然令人感慨万千的《讽刺文艺》。结合现在的限流、xx词,以及各类审查措施,不由唏嘘万千,几十年了,有些东西却怎么都没变。

  还有这幅名为《片面》的作品。不怀好意之人营造出青年人不给老年人让座的现象,却屏蔽了画面外青年人的残疾双腿。我们现如今的诸多媒体和键盘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没有了解时间全貌就给予抨击带歪节奏,令当事人陷入巨大的困扰之中,而自己却置身事外。为什么不能客观看待事情,冷静发表观点?社会风气的浮躁成为对道德伦理的巨大考验,而由此造成的悲剧数不胜数。

  翻阅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展览馆的作品墙前慢慢走过,看时代的变迁。官僚主义的人物写实,弄虚作假的新闻摆拍,不堪重负的家庭作业,孤独神伤的年老父母,互联网发达时代的盲人摸象。。。。。。这些内容如此亲切以至于引起观者巨大的共鸣,又如此的犀利令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思考与反省。《中国漫画》不仅仅是对中国的再次发现,也是对社会及人性的深刻反省,他如一束光,照亮的历史和前程,也映射出了光鲜亮丽表面后的阴影。

  《中国漫画》读后感(三):以画为媒作出“小文章”,方寸之间折射“大世界”

  当你孤独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年轻的时候可以外出旅游、朋友聚会,老了之后呢?尤其是当你还生活在远离都市的乡村老去的时候呢?如果说打开手机视频三五好友“连线”喝酒还算热闹,那么,对着镜子喝酒,又是一种多么凄凉的孤独!孤老无依,乃至于此,又何至于此!简单一幅画,一种无言的孤独跃然纸上。

  再看这一幅。深处崇山峻岭之间,青山绿水就在左右,但却看不到风景,是真的没有风景可看吗?还是自己站得不够高,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果说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审美”,那么再往山顶爬一爬,说不定就会看到理想中的最美风景,以及最美风景的另一面。草草数笔,寥寥两句,把人的认识与外在的风景紧密联系在一起,内中蕴含的道理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摆在您的面前。

  这就是漫画,也是漫画的价值与意义。与传统的国画、油画、抽象画不同,漫画在兼顾作画技巧艺术的同时,重在折射现实、阐释道理。由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主编的这部《中国漫画》,通过近70年的漫画作品,从另一个“非常规”“非传统”角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社会、不一样的人生百态。

  这部作品收录的漫画涵盖范围很广,讽刺漫画居多。说是讽刺,其实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理性批判。比如改革开放之初的行政审批难、各种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难、普通百姓办事难等问题,在其中都有反映。而这种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和机构改革,已经得到了很大改观,各地的“马上就办”“最多跑一次”等等,就是新时代社会进步、办事效率提升的侧记。

  除了这些具有现实批判意义的漫画,还有本文开头提到的关注人们亲情、爱情、友情的漫画。老年孤独是一种,孩子的孤独何尝不是?在这幅漫画中,一个小男孩把爸爸妈妈的衣服一左一右放在自己的身边,假装父母就陪伴在身边。懂事的孩子没有向爸妈说,可能是想到他们要加班挣钱养家,但不说不等于不渴望父母的关心与爱护。孩子对父母之爱的渴望,父母对孩子的怜惜与愧疚,还有画面之外为人父母的无奈,都一层一层浮现出来。推及现在,留守儿童的问题同样如此。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靠发展来解决。相信某一天,这种情形不会再出现。

  当然,除了这些严肃的、讽刺漫画,还有一些比较幽默的漫画,一本正经之外让人忍俊不禁,却又心绪难平、思绪万千。这幅漫画中,从外地回来过年的儿子,遇上了疫情期间在卡点执勤的老爸,两个人都戴着口罩,但还是认出了对方。儿子以为老子认识自己可以“免检”直接回家,没想到老爸一句“扫码”让儿子停下了回家的脚步。儿子回家的迫切,父亲检查的认真,充分彰显了普通民众对抗疫政策的理解支持与维护。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为了“大家”健康平安,自己的儿子也要按照规定进行检测才能回家。这种幽默漫画充满了温情,让人联想到那个至暗时刻更多平凡人的付出。

  这部《中国漫画》是社会百态的“万花筒”。在体会画作的幽默讽刺之余,更应该细细品读画外的“声音”。这些漫画的作者经历了不同的时代,让漫画刻下了时代的烙印,但每一幅漫画内涵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时时回味。看一幅漫画,就是读一篇散文或时评。而且这种“阅读”,考验的是人生阅历和思考能力。同样一幅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幽默漫画、对人生四季、对社会百态感兴趣的你,不防读一读,看看您能读出多少有意思的事。

  《中国漫画》读后感(四):一种回忆,一种深思,一种警醒,一种期盼

  我所经历的中学阶段处于一个多媒体还不发达的年代。住校期间,我们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很少能看电视,除了体育运动以外,报纸和杂志占据了我课外生活的一大部分。 这样的校园生活,在今天看来绝对显得过于单调而陈旧,或许也只有那个年代的人才会感同身受。如今我们能获得的信息内容越来越多,获取途径也越来越便捷,但似乎随着人们看手机而来的却是看报刊杂志的远去。仅就花钱买报纸杂志来看的这个行为来看,在我的身边已经越来越少见了。但对于当时订阅、购买、借阅过的报刊杂志,我依然记忆犹新。

  《讽刺与幽默》则是其中一个代表性的杂志,它以一篇篇短小精练的文章,辛辣搞笑的文笔风格著称,当年,在班上传阅范围很广,很多时候,我和周边的同学们都会反复阅读。过了那个学生阶段之后,我阅读量见增,但看杂志的次数却越来越少。

  这本《中国漫画》选取了《讽刺与幽默》创刊以来350余幅作品风格多样的经典漫画作品,以特有的形式展现有关中国人的时代变迁。翻开手头这本漫画集,首先它带给我的就是一种对于逝去时光的满满回忆。 这些作品的风格有趣而诙谐,又带有明显的幽默和讽刺,这些漫画有反映口号主义形式主义的,如《包装的戏谑》;有反映环境破坏的《报复》《泼墨山水》;有调侃领导讲话的如《报告开始》;有反应乡村新冒的,如《大别山新景》;有反映社会现象和家庭关系的,如《防范》《夫妻距离》《父母的轨道》;有人物漫画或水墨画,如《季羡林漫像》《我是一粒种子》等等。它们大到社会问题,小到家中小事,大都以揭示人的心态,描写人生轨迹,揭露家庭、社会现象,歌颂各行业的建设者等角度为主,讽刺了诸多社会不良风气、不文明现象,弘扬了一种真善美的社会主旋律。

  书中的漫画体现的都是一个时代的社会现象的缩影。这么多年过去了,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其中的很多现象依然存在,有些是变了形式,但本质上不变,还是来自于同一个根源,有些现象甚至变本加厉。 如在1985年发表的《洞房》这副漫画,就反映了当时建立在金钱本质之上而不是建立在爱情之上的一种婚姻风气和社会价值观,选择在5月20日(520)当天刊发使得讽刺意味更为深长。时下,有些人在选择婚姻时对高额结婚礼金,对房子、车子、票子的基本要求,不也是与时俱进地长期存在着的?

  这种通过内涵丰富的漫画形式展现出来的现象,其中或美好或丑陋的一种表达很多都是生动直接的,在常人看来也是比较轻松易懂的。有些作品对细节的把控十分的到位,其讽刺意味甚至是一针见血的。但我也在猜测,不同读者们在看到它们之时都是怎样的一个反应。这些漫画反映出来的现象或许是他们自己亲眼看到过的,或许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些甚至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面对不同的情形,看到这一种带着诙谐和幽默的讽刺,他们是一笑而过,是沉思反省?这些漫画又是幽默了谁?讽刺了谁?我想创作者的初衷就是通过这些作品,提醒人们杜绝不良现象,积极传播正能量。

  对于这种形式的作品,我不由得联想到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当年鲁迅学医归来之后,本想做一名医生悬壶济世,救民水火,但看到那时期大多国民的麻木不仁,他敏感地意识到中国人的愚昧无知,他感到中国国民精神上的麻木是比身体上的病疾更为可怕的劣根,这劣根是非得靠文学才能医治的顽疾。人骨子里的劣根性,需要用特殊的媒介去修正,人们的精神世界更需要从思想根源上进行滋养。

  这些作品时间年代跨度大,最早的有1979年3月20日刊发的 《请问卖什么?我也不知道》,最近的也有今年7月16日发表的《全民健身》。而它们涉及的内容也几乎涵盖了人们工作生活、学习教育、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传统习俗等方方面面,而归根结底,其内涵则是对人的思想的一种警醒。 这些漫画饱含哲理,亦深亦浅,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容易引发深思,其背后更是表达了人民对心中美好愿景和世间真善美的一种向往和诉求。但不得不说,书中某些不良现象长期以不同形式继续存在于这个社会,也就表明这种讽刺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漫画读后感摘抄  摘抄  摘抄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漫画  漫画词条  
美文

 事实真不是你想的那样

 有一天,朋友小胡满脸抱怨对我说:“人啊,终究还是势利的,看不透的,小郑看起来那么忠厚的一个人,竟然在冲动结婚后,又嫌弃女方家里贫穷,将她抛弃了。”我听了,真的...(展开)

美文

 建安十三年读后感摘抄

 《建安十三年》是一本由锋云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4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建...(展开)

美文

 《心灵夜语》前言

 《心灵夜语》前言  《心灵夜语》是当代学人、诗人、作家叶千华先生的一部语录文选,书中汇集了他在学习、工作、生活、爱情、事业及人生等方面的一些感悟和思想。语录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