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读后感摘抄

  《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是一本由李微漪 / 红娟著作,海南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读后感(一):大爱无言 大爱无疆

  “如同人有故乡,狼崽格林也有故乡。放归荒野就是让其回归故乡,回归天性。这是一本十分独特的著作。”本书还得到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著名演员韩雪等倾情推荐。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盛赞:“读《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让我享受到了人和自然、人和动物之间无比和谐的美妙与情感共生的喜悦。”

  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建军也深深感动于这曲“人狼情未了”的斑斓壮阔和妙趣横生。

  《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这本书里,两位才女颠覆了以往人类对狼的固有认知,我在这里看到的就是:“你我并非同族,也可风雨同舟”。

  《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读后感(二):高洪波:传奇故事的二次方——读李微漪、红娟《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

  十几年前,四川女画家李微漪和她的小狼格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留下了动人的传说,从而激起了整个社会对狼这个种族另眼相看、重新认识。而这本《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则是两个才女的灵魂碰撞,溅出智慧的火花四射。 一个是格林的“狼妈”李微漪,她是很有个性的动物画家,一个是红娟,家住北京的饲养过大狗的媒体人士。她们用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才智,用自己的回忆和出色的文笔,双线呈现,四手联弹,把传奇移入了字里行间,把传说变成了可视性的文字。

  我读这本书记住几个关键词,一句是:“你我并非同族,也可风雨同舟。”人和狼从远古时代都一直是对立的,这是两个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不同的种族。一部分狼屈服于人类,驯化成了狗,一部分狼倔强地生活在自己的大自然中,留下了一系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有名的成语,比如“狼狈为奸”“狼子野心”“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还有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等等。在西方文化中,则有《狼外婆》《三只小猪》以伊索寓言中的《狼和小羊》之类故事,这些故事的背后折射出人类对狼的恐惧、厌恶,乃至敌视,所以才有了《狼来了》《狼外婆》以及《小红帽》之类童话,让几乎世界上各民族孩子的心灵里,留下以狼为恶的深深印记。但是在《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这本书里,两位才女颠覆了以往人类对狼的固有认知,我在这里看到的就是:“你我并非同族,也可风雨同舟”。 当然,李微漪救助小狼格林,这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并不具备普遍性。但恰恰李微漪是一个对大自然的生命、大自然的景物特别具有感知的画家,而且她还是一个在家庭自由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个性鲜明的四川女孩子,所以当她与命悬一线的小狼相遇,便演化成了一部“人狼情未了”的感人至深的传奇。同时《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这本书里红娟又用自己特殊的女性视角,把李微漪和她的“灵魂伴侣”亦风,和她的爸爸妈妈及哥哥,还有她教过的孩子们,乃至她的童年、她的少年、她的成长经历,都作了细致的描述和新的阐释,于是《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有了强大的叙事背景,有了一系列闪光的故事亮点,使我们全方位地看到李微漪之所以和小狼格林情同母子,之所以成为一个对狼群有特殊关爱的环保主义者的全过程。这本书是两个特殊的女性用她们感性和理性深度交流而撞击出来的一本特殊的少年读本,更让我们看到了人与狼这两个物种之间的情感互动,这种互动感人至深,而又发人深思。

  借助于李微漪的述说和红娟的深度描写,我们看到了若尔盖草原无比的美丽,如诗如画的风景以及活跃在这片草原上一个个有趣的人物,比如巴豆老头、藏族汉子洛桑,还有一系列的故事,这使我们对这部具有纪实风格的作品产生了近似于阅读小说的一种快感。更重要的是在这本书里,看似不经意荡开的一笔,比如对世界上各种狼的品种的生存状况和现实生活的简略的调查报告,使我们一目了然地明晰了可怕的狼是如何变为可怜乃至可悲物种的历史过程,这是站在人类文明极高的高度才能做出的判断。例如书中第十一章“枪口下的狼生传奇”写到了我所熟悉的加拿大动物小说作家欧·汤·西顿的名篇《狼王洛波》的故事,可见红娟的阅读视野是如何开阔。而李微漪的讲述则把狼的种群特性、生存策略和繁殖状况都进行了栩栩如生、趣味盎然的描述,有些知识我都是第一次看到,比如头狼要竖起尾巴,还有元老级的狼是怎么样的,她把狼群和人类文明、人类社会相处进行了一种特殊的对应。于是你不得不佩服画家李微漪和新闻记者红娟的观察之仔细、描述之生动,尤其体现在李微漪的草原故事中,让我看到了一位有大境界、大胸怀的知识女性是如何对待自己并非同族而愿意风雨同舟的小狼格林,还有她的同伴们,甚至笔触还涉及到了藏獒群体。 总之读《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让我享受到了人和自然、人和动物之间无比和谐的美妙与情感共生的喜悦。经由红娟的描述,让我们看到有毅力、有才华、心智超常的李微漪,之所以达到其所能企及的人生和事业的高度,就是因于宽松良好的家庭是她的阳光和氧气,是她心灵停泊的港湾。而另一位叙述者李微漪用现身说法的特殊方式,借助于她本身留有的大量影像资料,当这些影响资料变成文字时,我们仍然感觉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郁情感,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切关注,以及站在人类文明的更高层次,对格林狼由个体到群体的保护感和责任心。我更惊喜的是在书中看到一行文字:“2020年7月29日中国首个狼生态保护监测站在若尔盖草原成立了”,这是疫情中间很了不起的大事。所以我说通过《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通过红娟和李微漪两个杰出女性的对话,我们知道对自然的敬畏和守护,对不同物种的珍惜并与之和谐共存,正是人类文明题中应有之义。倘若一个个物种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被残酷地消灭掉,这不仅仅是那些物种的不幸,更是整个地球家园的不幸,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自然观。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这个家园也应该给格林狼和它的族群们留下一块栖息繁殖的土地,哪怕再小,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利,这是现代文明带给我们的重要阐释,也是《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这本纪实感、故事性、趣味性极强的书带给我们的殷殷嘱托。 我祝贺海南出版社少儿分社出版了这样一本优秀的好书,尽管以狼为凶恶角色的童话书依然还是孩子们的读物,但是等到他们读了《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之后,他们会对狼有一种全新的认知和认识。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动物爱好者,三十多年前我曾经写过一首诗叫《大灰狼,别怕》,我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写一只蜷缩在动物园铁栅栏后面的可怜的大灰狼,这虽然是多年前的往事,但当我读完《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却再次唤起了我当年写《大灰狼,别怕》这首诗的初衷,现在,我把这首儿童诗附在文后,借此感谢李微漪和红娟带给我在疫情中阅读的快乐! 【附】

  大灰狼,别怕 你在铁笼里打盹, 连眼皮都不抬一下。 像块灰石头, 在静静地风化。 你在童话故事里 那么威风和可怕! 吞掉过小红帽 欺负过小山羊 还吃过 小白兔的爸爸 小花鹿的妈妈。 你的胃口真好, 把美丽、善良、天真 连同说谎的放羊娃 一口全吞下。 可是现在你躺着, 连眼皮也懒得眨。 更别说露出牙齿 再摇摇蓬松的尾巴。 大灰狼,别怕 我知道,那全是童话。 其实,你没那么坏 本领也没那么大! 站起来走走 和我说说话—— 像狗那样叫几声, 向我问声森林的好 行——吗?

  《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读后感(三):沈石溪:好风如有期,微漪满平湖——读《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

  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

  评价人数不足

  李微漪 红娟 / 2021 / 海南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你我并非同族,也可风雨同舟。”如果说《重返狼群》这部根据李微漪与狼子格林真实经历拍摄的纪录片,是若尔盖草原上空盘旋的无人机,记录着时间洪流里人与动物的相遇和分离,那么本书《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则是犹如将带着摄像机的三脚架稳稳地扎入若尔盖草原的泥土里,跟随着灰色的野兔转动,定格在一朵花开,一个拥抱,一片目光,将李微漪、亦风与狼子格林故事的前因后果,以及那些情感的纠结和羁绊展现在读者眼前。

  我常常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羁绊究竟可以深入到何种程度。

  人与动物共同生活在同一个自然环境中,自古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过去饱受饥饿和贫寒的时期,牛、羊、马等禽类和畜类成为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的助力,帮助人们获取粮食,往来交通;随着人们摆脱了为温饱发愁的困扰,猫、狗、鸟等动物作为人类的宠物,成为现代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工具、食物、宠物等等,古往今来,人类赋予了动物太多身份,唯独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

  但是,在《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这本书里,我看到最多的就是平等、自由、理解,这是李微漪和亦风对狼子格林的尊重,也是人类对动物、对大自然里其他生命的尊重。救下奄奄一息的格林,抚养它长大,却从未以对待工具或者宠物的态度对待他,更不会考虑他的利用价值。她平等地对待格林格林像她的孩子、徒弟,也像她的朋友、老师。用九个月陪伴格林成长,用十年目送格林渐行渐远。她是爱格林的,但是格林始终是自由的。她对自己的定位始终清醒:“其实我只是一个记录者,真正的作家是小狼,他是我书中所有故事的创造者,我在他的故事里笑着哭、哭着笑……他要透过我的文字向人们讲述自由、竞争、生存、梦想、尊严、情谊、草原和狼……”

  传奇故事得由传奇的人物谱写,《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一书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造就传奇故事的传奇人物——李微漪的过往。从李微漪的童年回忆开始,到后来以自己的理念执教十年,辞职再择业,成为动物画家,来到若尔盖草原,与小狼格林相遇并结缘……时间线虽然很长,但在擅长人物专访的传记文学作家红娟的笔下娓娓道来,却是若闻音容,而且情溢于纸,让人读来感觉意趣无穷。

  “好风如有期,微漪满平湖。”不知道李微漪的“微漪”二字是否来源于宋代诗人张嵲的《与孙太冲游湖上寺》,但是从她刚到成都上小学,就可以淡定地在陌生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实力,既能熟练地背诵出课文,又能勇敢地指出课本插画上的错误,可见她教文学的父亲与教过数理化的母亲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投入大量的“爱”和“耐心”,不仅让她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而且塑造了李微漪乐观勇敢、热爱生活的性格,从而在许多领域都能“微漪满平湖”。

  作者李微漪

  父母双亲对儿童的态度及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对待他人的态度。热爱动物是儿童的天性,李微漪从三岁起就痴迷小动物,那个年代玩具稀少,父母疼爱她,为她带来了第一次与动物的亲密接触——一只毛茸茸的小黄鸭。然而养到三个月的时候,小鸭子生病,李微漪凭着主观臆想为鸭子“治病”,结果第一次体会到生命的离开。她的妈妈告诉她:“你特别爱它,但是你不知道它需要什么。”

  “你特别爱它,但是你不知道它需要什么。”这句话对于日后李微漪和格林的相处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人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动物也有。虽然大部分动物无法用人类的语言准确地表达情绪,但它们的行为本身透露出它们的态度。《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重点还是在李微漪、亦风与格林共同的生活片段上,在相处的细节中。

  我写过很多动物小说,有幸被读者们爱称为“动物小说大王”。在云南度过了十八个春秋,与许多动物都有过亲密接触,可以说比旁人有更多真实体验的经历。在我看来,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狼更具有文学研究价值的动物了。我喜欢写狼,以狼为主人公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如《狼王梦》《残狼灰满》《狼妻》等。狼是一种奇特的动物,它们的身上有许多与人性相通之处。李微漪抚养格林长大,亦风用摄像记录格林成长,他们与狼朝夕相处,更能懂得“狼性中折射出的人性,以及教育的技巧和生存的艺术。”

  狼自尊自爱,狼的字典里没有“臣服”。李微漪的肉干无法让格林听命,哪怕在六只藏獒面前,格林也不会卑躬屈膝。狼具有杰出的学习能力,李微漪的启蒙教育对于格林来说至关重要,但更多的本领则是格林从电视上学来的。拦网捕鱼技术对格林来说受益终生,或许对它成为狼王也不无作用。引导,但不主宰,就像李微漪的妈妈虽然害怕动物,最终却还是接受了她饲养的一切小动物一样,李微漪尊重并接受了格林的一切:“不是因为我多有道理,而是,妈妈爱我更多一些。”

  “好风如有期,微漪满平湖。”世间缘分二字,又岂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狼,是风之子,人要与之亲近是不容易的。李微漪没想到曾与狼群的匆匆一面,日后和格林结成不了情缘;亦风也没想到,因为一只狼而与李微漪成为“灵魂伴侣”。

  动物与人类的故事从未停止,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羁绊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紧密。人类与动物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救助野生动物的同时,也在实践着自我救赎。我创作动物小说,李微漪和亦风为格林拍摄纪录片,除了我们之外,许多国内外热爱动物的科学家、作者以及读者,也纷纷致力于拯救那些处于弱势的需要的野生动物。

  通读《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一书,作者之一的红娟的文笔轻灵雅致,在纪实中饱含着情感和妙趣,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认为不止孩子们应该看看《重返狼族》的纪录片,读一读《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成人们也应该读一读李微漪和红娟两位杰出女性的对话,了解一下钢筋水泥的城市之外的传奇又温情的故事。除人类之外,地球上还有很多生命是有感情、有灵性、有智慧的,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动物,尊重其他生命形态。大自然中的生命如此精彩,人与动物的羁绊如此之深,我们理应珍惜一切。

  作者红娟

  《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读后感(四):徐徐:追寻爱的密码——读李微漪、红娟《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

  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

  评价人数不足

  李微漪 红娟 / 2021 / 海南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美丽的女画家李微漪和狼王格林的故事,是一段关于爱的传奇。

  一切都美好得不像是真的。十年前,李微漪在若尔盖草原写生时,偶然救下了一只小狼崽,为了让这个失去双亲嗷嗷待哺的“狼孤儿”活下来,善良的微漪收养了它,并给它取名格林。起初,微漪把格林带回成都,藏在自己的画室里,但是格林一天天地长大,它的野性也一点点地复苏,车水马龙的城市再热闹,对它而言也是个牢笼。狼终归是不属于城市的。于是,微漪放弃了城市舒适的生活,陪伴格林回到了草原。经过六个月的野化训练后,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格林告别了“养母”微漪,勇敢地走向大雪茫茫的荒野,回归了野狼群格林仰天长啸,一步三回头,终于在母亲恋恋不舍的目光中,完成了自己的“成狼礼”。

  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微漪家的墙上留下了格林的小爪印,而微漪的心中,一层又一层,满满的都是对格林的思念。微漪再一次为了格林放弃了自己原本优渥的生活。她毅然变卖了两套房产,添置了价值数百万的摄像器材,和“灵魂知己”亦风一起回到了草原,追寻狼的踪迹,记录野生动物的生死爱恨。九个月的相依相伴,成就了一生的不离不弃。十年过去了,格林成为一代狼王,带领着狼族在草原上驰骋;微漪也出版了近百万字的两部《重返狼群》,并和亦风一起创作了同名电影、纪录片,引起巨大反响。无数读者被他们的文字感动得热泪盈眶,无数观众追随着他们的镜头,和格林一起成长,一起奔向草原深处,了解狼群,了解大自然。在他们的积极推动下,中国首个狼生态监测保护站在若尔盖草原成立了,一系列保护野生动物的政策也相继出台。如亦风所说,在他们的心中,草原上的每一只狼,都是格林。这一首人与狼之间的母子恋歌,早已在岁月的相守中,升华为了一部人类与狼族、人类与自然之间雄浑而壮阔的交响乐。

  这样的故事太神奇了,仿佛是童话,只能发生在电影里。每天在庸常和琐碎中四处奔波焦头烂额的我们,猛然间与这样的故事撞个满怀,被深深地触动之余,难免意犹未尽、掩卷深思。当我们只是想想而已甚至想都不敢想的时候,为什么李微漪可以放弃所有而毅然奔赴?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她做出这样勇敢的抉择?她与“狼爸”亦风之间,又有着怎样共患难同相守的动人故事?这段不可思议的人狼情缘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

  所幸张秋林社长回应了百万粉丝群的追问。张社长是位有心人,这颗心,是浪漫之心,也是大爱之心。他解得了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的甘苦,也容得下精神世界里星辰大海的辽阔。作为中国出版界的传奇人物,对这样的传奇故事,他更多了一份敏锐和共鸣。早在1986年,他就力排众议,创办《大灰狼画报》,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而今,他再续“狼缘”,以出版传奇求解人狼传奇,激起耀目华彩,动人心魄的火花。在他的大力促成下,传记作家红娟走进了李微漪的生活,两位聪慧的奇女子一见如故,惺惺相惜,锦口绣腹相交织,孕育出了这本感人肺腑的《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

  作者李微漪

  作者红娟

  追随着她们灵动的文思,我们一起体味了人与狼之间充满灵性的真情互动,领略了神秘的狼族法则和淳朴的草原风情;一起走进了微漪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善良的父母给了她宽松的成长环境,慈祥的外婆教给她坚毅,学霸哥哥常为调皮的她“背锅”,老师们总是以鼓励的方式引导她的好奇心;一起感受了微漪和亦风之间的美好情感,这个不善言辞的西北汉子,和她一起深入草原无人区,陪伴她、支持她、保护她。有位哲人说过,相爱不是两个人的相互凝视,而是两个人一起望向远方。在重返狼群的历程中,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惊心动魄的追逐中,他们俩的情谊早已超越了卿卿我我,达到了更高维度的灵魂相知。

  心中有爱的人走得更远。如果说,微漪最初收养格林只是出于恻隐之心,而此后倾其所有走向荒原,完成震撼人心的壮举,无疑已是世间大爱了。是爱格林,更是爱自己,爱世界,爱众生。为这份大爱托底的,是她身边最真挚的亲情、爱情和友情。我们可以想像,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并不是只有诗和远方般的岁月静好,微漪一定也遭遇过闲言碎语、千辛万苦甚至生命危险,然而在微漪的叙述中,完全没有怨责,没有委屈,没有沮丧,只有感恩,以及明亮而轻松的幽默感和烟火气。微漪在野外遭遇冰雹,不幸感染了高原肺水肿,虚弱地躺在床上,小格林蹿跳着拱开窗户,扔进来半只野兔,因为在狼的世界里,能吃就能活;满月的夜晚,身穿藏袍的微漪和格林在月光下翩翩起舞,亦风赶紧举起相机,拍下了这美到令人窒息的一幕;在草原上熬到最辛苦几近弹尽粮绝的时候,爸妈总是在电话那头叮嘱:“太辛苦了就回来,爸妈在”;为了支持他们拍片,牧民朋友们经常来照顾他们,帮背水、收集牛粪、修整房子,还送来风干肉、糌粑之类的粮食;红娟去成都采访,微漪相约开敞篷车来接,一看原来是辆电动三轮车,微漪笑嘻嘻地说:“我们家泰迪开着能拉客,泰迪拉客”……正是这些温暖的细节,点点滴滴,涓涓流淌,源源不断地滋养着微漪的心中大爱。而红绢敏锐地捕捉到了,读懂了,托住了,并以其细腻而优美的文笔为我们娓娓道来。两位传奇女作家心气相通,珠联璧合,让读者读来唇齿生香,满目锦绣。想我们平日里不过是为了碎银几两,奔波慌张,又因这疫情所困,孤独的我们更珍惜点滴的慰藉,能够在冬日的暖阳中,和孩子和亲友一起分享这段人狼情未了的故事,一起走进书中充满了爱和温暖的情感世界,无异于做了一场心灵spa,既减压,又治愈,还长见识。如微漪所说:“自由,没什么比自由更可贵!”父母呵护微漪内心的自由梦想,微漪放手将格林放归草原,亦风如草原的风一般用爱的镜头追随着微漪和格林,红娟在写作的过程中与自己的孩子共同成长……成就这一段奇迹的,是一种自由之爱。我爱你,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围绕着你,却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多好啊,我们还有爱,可以和时间势均力敌。

  《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是一本疗愈之书,也是一本启迪之书。微漪的人生经历并不具有可复制性,我们不可能像她一样与狼共舞,但是在这些背后的故事中,人狼情缘已升华为生生不息的爱的追问,我们徜徉其间,得以重新感悟生命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许多困扰和问题,诸如孩子的成长教育、亲密关系、表达爱的方式、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等等,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合上书本,心头涌起强烈的共情,我们不禁沉浸在关于自由、尊重、成长、陪伴、梦想的思考之中,久久无法释怀。或许,以我们之眼品读微漪,读到的是传奇,以微漪之情反观自身,领悟的则是另一番人生真谛。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微漪的父母见到张秋林社长时,张社长夸赞:“你们培养了一个了不起的女儿!”他们只是谦和地说:“她也很普通。”而红娟结束采访离开成都时,两位老人赶去相送,也是叮咛说:“我这个女儿很普通的。”是啊,爱原本就是这么普通这么单纯这么自然而然的啊。我们种种的拿不起舍不得放不下丢不开,种种以爱之名的控制、需索、焦虑、偏执、强求、负累,都是因为我们忘记了爱的初衷。每一个人都有心灵的归处,格林回归了草原,微漪回归了自由的梦想,我们又何尝没有自己的归处?把心打开了,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好的安排,每一段历程都是生命的奇迹。

  2021年是特别的一年。之前,有一个云南野象旅行团牵动着国内外无数网友的心,它们一路“逛吃”,一路北上,完美出演了一部出色的中国环境宣传片。而今岁末,在海南出版社的精心策划下,本就拥粉百万的狼王格林强势回归,无数读者翘首以盼。野生动物是最好的文化大使,爱是无需翻译的世界语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永恒的主题,《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其中浓浓的中国味中国情,已不仅仅属于微漪,而是属于所有人,属于整个世界。

  十年了,格林还活着!格林永远活着!期待着和大家一起,在书中找到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爱的密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读后感摘抄  狼群  狼群词条  摘抄  摘抄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重返  重返词条  背后  背后词条  
美文

 《偷窥者》的观后感大全

 《偷窥者》是一部由迈克尔·莫汉执导,西德妮·斯威尼 / 贾斯蒂斯·史密斯 / 本·哈迪主演的一部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展开)

美文

 书法,喜欢就是了

 书法,喜欢就是了  没什么事可干的话,时间大都消耗在书法里了。这是我的爱好之一,已经在我的生命长河里,沉沦得太久矣。千万不要怎么地以为或理会,我所说的生命长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