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儿童意外伤害之骨折篇

小儿活泼好动,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常由于奔跑摔跤、嬉闹斗殴、攀高摔跌、坠床等而造成骨折现象,且男性多于女性。那么一旦宝宝发生了骨折,家长应该如何应对,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呢?下面我们就来学学儿童意外伤害之骨折篇。

【症状】

宝宝骨折的症状有:

身体局部有疼痛和压痛感,活动后疼痛有所加重。

局部有肿胀,淤斑。

受伤部位出现部分或全部的功能丧失。

严重时肢体可出现畸形,如短缩、扭曲、旋转等。

反常活动,即不该活动的地方产生活动。

移动受伤部位可听到骨断端有摩擦的声音。

【应对措施】

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宝宝去医院处理,在等待急救人员赶来的时候,密切观察宝宝是否因疼痛、出血过多而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甚至昏迷等休克的症状,这时候家长应把宝宝的头置于低位,并注意肢体的保暖。

有出血应立即止血处理,对于骨折处出血,在送宝宝去医院前,可以先用干净的毛巾压住伤口。如果出血较严重,可用橡皮筋管、橡皮带缠绕骨折的肢体,以压迫止血,但要注意每隔30分钟左右放松一次,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导致骨折的肢体缺血。

家长不要在创面上撒消炎粉、止血粉之类药物,也不要在创面上覆盖不干净的棉布。止血后应在创面上盖上无菌纱布或未用过的毛巾,防止在运送的过程中创面受到污染。如果有骨的断端暴露在皮肤外,家长不要挪动它。

在送宝宝去医院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轻、稳,以免加重损伤。宝宝如果是四肢骨折,应找一块木板或书本将骨折两端固定;如果是腰部或胸背、肋骨骨折,应找一副担架,在担架上放一块木板,或直接用木板将宝宝送到医院,争取尽快诊治。切忌背着或抱着宝宝移动,否则可能会因骨折部位活动错位而损伤神经、血管,加重病情甚至危及宝宝的生命。

【预防】

平时应向孩子进行安全运动的教育,避免在游戏玩耍时发生意外。

【易发年龄】

4~6岁。

小编提醒,儿童骨骼还处在快速生长发育进程中,骨折类型和愈合都与大人有很大差别,不要把儿童骨折按照成人方法来治,轻则让孩子白挨一刀,轻则留下难看的疤痕,重则留下后遗症,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于如何预防儿童玩耍摔倒的资讯,可以登录本站,更多详情等着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儿童意外伤害之骨折篇  骨折  骨折词条  伤害  伤害词条  意外  意外词条  儿童  儿童词条  
儿童

 5个时刻宝宝绝对不能洗澡

帮宝宝洗澡是妈妈课堂的重点课程之一,一回生二回熟,帮宝宝洗澡的次数多了,妈妈们就以为可以顺利出师了。但是有些情况下洗澡却会损害到宝宝的身体健康,宝妈妈们,你造吗...(展开)